親密關系發生的場景可能是:教室里、相親時、上班時、雜貨店里或者網絡上。
但從心理學的角度說,關系開始的第一大步總是一樣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吸引,接近某人的渴望。吸引的感覺與愛不一樣,也不能保證必然會發展成愛情,不過吸引開啟了發展愛情的可能性。
吸引確實與有吸引力的人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有關,但也取決于被吸引人的需要、喜好以及兩人所處的情景,吸引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取決于時間、地點和所涉及的人。
與人見面不一定會愛上他們,但愛上他們則必須先見到他們。
戀愛中的人可能會相信,由于他們的感情已經非常令人滿意了,暫時分開一段時間不會影響他們的浪漫感情。實際上,分離將使他們之間的關系受到挫折,對于已經結婚的人來說,分開一段時間比住在一起更容易離婚。
民間智慧認為“熟識導致鄙視”,但研究結果并非如此,與某人的重復接觸不僅不會引發不快,反而會增加我們對他的喜歡,這就是屢見效應,也許我們并沒有與他交談,但我們更傾向于喜歡臉熟的人,而不是陌生人。我們易被周圍的人所吸引,但如果我們與他們的交往不愉快,我們會更不喜歡他們。
思維定式讓我們覺得外形好看的人士快活的,具備社交技巧而且有智慧,自我控制能力強,但是它不會影響我們對于其操守和激情的判斷。美貌甚至有副作用,太漂亮的人常被人認為愛慕虛榮,處事隨便,但外貌好看的人給陌生人的印象要好于長相一般的人。
世界范圍內公認的美人:
娃娃臉,大眼睛、小鼻子、小下巴以及飽滿的雙唇,突出的顴骨,窄臉頰以及燦爛的笑容。
男性的新引力可能更為復雜,擁有強壯的下巴和寬闊的前額的男性看上去堅強而自信,通常是被認為是英俊的。女性對兩種長相的偏好是周期變化的,如果他們處于排卵期,會覺得不修邊幅的男性特征更具有吸引力,而一個月中其他時間,她們會更喜歡青春型的男孩長相。
對于一個新伴侶,有三類信息會影響著關系的發展:
最初遇見的時候:彼此的吸引力來自“刺激”信息,包括年齡、性別、外表的吸引力等明顯的特征。
價值階段:吸引取決于態度和信仰上的相似,是否喜歡同樣的披薩、電影和度假方式。
角色兼容性:為人父母、事業、居家等各項生活任務方面的額觀點是否一致,重要的不同之處只有在結婚之后才能變得明顯,盡管存在不同,但這樣的伴侶仍會繼續生活在一起,但并不是因為相異而相吸。
遇見和我們相像的人通常是令人心安的,在別人身上發現相像之處令人舒服,會使我們知道自己的方式是合適的,相像的人可能喜歡我們,所以我們期待與這類人愉快而友好的交往,當我們嘗試一下,就會發現我們與相似之人交往通常順利而不費力,雙方的分歧和沖突會較少,可以一同快樂地完成很多事情。
影響吸引的最后一個因素是,人們有時候愿意迎難而上,喜歡追求那些不容易得到的人。如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打樣效應。
無論男性女性,都認為熱情善良、性格好和積極回應是對朋友或戀人的三個最重要的要求。
吸引并不神秘,每個人都想得到可人、隨和、接受他們感情的伴侶,在這一點上,男女兩性并無差別,如果有不同的話,則是女性不知只想要堅強、有主見的男人,也希望他們熱情善良。如果你是一個冷淡、強勢的男子,那么請注意了,伴隨著你的力量和權威,你如果能夠增加一些熱情的話,女性對你的印象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