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瀏覽簡友文章,有一句話很喜歡,大意是:你站在街頭不為等誰,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感。
很喜歡這句話。自己以前的狀態是,很喜歡一個人,又害怕被人說是一個人。
好像一個人,就是很可悲。
好像一個人,就是很被動。
好像一個人,就是不得已而為之。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子,和我一樣。
明明是一個人出去逛街吃飯買衣服,在被同學問及,會像模像樣編出很久不見的一個朋友,或者杜撰一個同學,只為了躲避那種訝然的目光。
后來呢,我越來越享受一個人,也漸漸懂得,一個人,其實也沒那么說出口。我把它歸結為內心足夠強大,可以正視自己,也愿意討好自己而不是一味迎合別人,去委屈自己只為過成別人眼里看著不錯的樣子。何必呢?按照自己想要的狀態生活就可以了。不是麼?
一個人做的事。
購物篇
像我這種買衣服只看眼緣,一眼看過去就可以排除一個店,或者淘汰一架衣服的人,只會一眼看上了才考慮有沒有可能購買,要不要試穿。逛一層商場可能只進去不超過三個店。相信大部分的姑娘是挨個進去看一看,看著不錯的衣服就需要試穿。沒有人能夠跟的上我的步伐,我也不愿意浪費自己的時間去附和別人。或許我最適合一個人走走停停,按照自己內心的速度。
飲食篇
我還是不能理解不愿意一個人吃飯的同學。身體是自己的,為什么一定要和別人亦步亦趨。見過了太多的小伙伴因為沒有飯友果斷放棄吃飯。原因是不能忍受餐廳熟人的眼光。好像沒人約飯是件丟臉的事情,暗示著某種程度上的出局。其實不然,在餐廳大家更多的關注點是如何填飽肚子,或者餐品本身,而不是他人和誰一起或者是落單。適當自我關注是應該的,過猶不及這個成語我們并也不陌生。
閱讀篇
周末想睡到自然醒是正常的,睡到日上三竿,沒有上午只有下午就不好了。相比起床的不快,十點甚至十二點思想無所得無加料更讓我不安。如果你有一起去圖書館的舍友,個人而言,除了減少你“早起打擾別人”的負罪感減少一點,應該沒有別的好處。我覺得,圖書館還是適合一個人去,相約別人,進去以后多多少少會聊天,打亂自己的計劃,也會使得效率低下,說不定還會影響到周圍的同學。
忠告:圖書館一個人去最好,如果有朋友同行,切記不要坐一塊,間隔幾排是很有必要的。
個人習慣,隨性選擇自己要讀的書,多帶一個人,免不了指點一二,很不喜歡。
在我看來,游走于各個書架之間,得到的滿足感,并不比逛商場來的少。看到一本好書,比穿一件好看的衣服,吃一次美味的食物,更來的暢快。
逛街作為偶爾的休閑活動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多了會讓人空虛,無所適從。看書,只會讓心靈更加充實。
番外
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一個人就不會那么可怕。完全有可能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別人的存在都是多余。
當然,并不是要阻斷一切與外界的聯系。人是群居動物,我只是想表達,有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很難得,就不要強拉硬拽一個人,涉足你的領域。
不是高傲,不是自卑。只是想獨自成長,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展現自己更好的一面。想過的更好沒什么不對。
我們都有理由去迎接一個更好的自己。
希望明天,你樂意與自己相處,不覺落寞。
希望明天,你勇于面對一個人的境況而不覺難過。
希望明天,你因為某一天是完全屬于而歡喜,而不是擔心應該如何打發掉時間。
未來,有你有我,終將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