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來自微信公眾號:swenty
1.
這是一個常聊常新的話題,畢竟每個人對旅行的感悟,時間把控,旅行地的了解都各有不同;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篇吐槽貼,全程都在吐槽各種雙商不在線的紀念品:
哪里都能見到的手信:
在各地都能冠以特色之稱的真絲繡花手帕:蘇繡,蜀繡,贛繡;
能環球旅行不帶重樣的草帽;
整容車禍現場一般的娃娃玩偶;
各種黃銅充斥的掛鏈銀飾;
到處都是雷同的香包,手鐲;
能簡單粗暴的印上當地的標記就已經很良心了~
于是乎,就有人在網上感慨:在中國,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條街,人山人海,全是游客,以老街的名號,以文藝的名字,千篇一律的賣著從義烏批發來的手工紀念品,這條街在北京叫南鑼鼓巷,在杭州叫河坊街,在南京叫夫子廟,在武漢叫戶部巷,在浙江叫烏鎮西塘,在江蘇叫周莊同里.......
2.
在我短暫的旅行生涯里,旅行紀念品幾乎都是跟吃的掛上了鉤的:
去過廈門,在遍地鳳梨酥,牛軋糖,餡餅的手信里帶回了幾盒英倫氣息濃厚的趙小姐餡餅;
去過泰國,結果是運回了一堆冬陰功味兒的泡面和榴蓮糖,芒果干;
去過云南,買了一堆的鮮花餅,因為只有一個星期的保質期,就匆匆分享給了周圍朋友;就連在當地嘗到的鮮甜,來到異地感覺都變了味兒;
也買過當地的頭飾圍巾,可是離開了云南,在哪穿戴起來都仿佛是一個智障....
去過鳳凰,因為正值盛夏,直接買了一箱當地獼猴桃汁寄回了公司,當伴手禮送了同事
去過成都,愛上了當地的燈影牛肉絲,辣的欲罷不能;
去過重慶,背包里裝了幾包火鍋底料,和室友小伙伴每次周末聚餐開上一包也是辣的酣暢淋漓;也在逛磁器口的時候買過背面印有重慶味道的小鏡子,隨手放在包里幾經磨損早就失去了之前精致的模樣;
好不容易去次西安,感受一把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帶回張大雁塔的剪紙相框,卻在幾次的搬家過程中早已不見了蹤影;
每次出游,給朋友和自己帶些手信,應該是大多數人會做的事情,無外乎是一些當地的特色紀念品,特色小吃之類;可是自己能夠留下的,又都是些什么樣的回憶呢~
后來去了一次馬來西亞,在吉隆坡的茨廠街,看到滿墻的冰箱貼,
這個又具代表性又便于攜帶還適合送人的小禮物,
挑了幾枚中意的景點冰箱貼,看著自己走過世界的痕跡一點一點充實;
大大的滿足感也油然而生;
3.
我想我從來都不是一個特別較真的人,
非得跟自己計較著出去玩一趟要帶點有意思的紀念品;
許多人帶旅行紀念品的本意是獲取自己日常生活里得不到的風景和物品。但一次成功的旅行將證明這些東西都不重要,真正讓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些無目的間得到的東西,和你在旅行中的淺淺記憶。
大抵是自帶吃貨屬性,對自己更加清楚的認知以后,只要每到一座城市就挑一枚冰箱貼,
回來收集在家里,貼在大大的冰箱上
家里有只冰箱,里面是我熱愛而堅持的現在,門框上有我想念和向往的遠方~
遇過那么多的美景,心中就會被那些美好充斥,日子也愈加的簡單而快樂,
一路走來,一路花開~
?Gq??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