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幾天,我讀完了堀辰雄的作品起風了,書只有短短的六章,可卻為我們展示了一件感人的故事。
? ? ? ? ?故事內容很少,只是講述主人公我和女主角節子發生的故事。節子得了不治之癥住院,而我陪她度過余生。出乎意料的是,文章或許沒有結尾,或說結尾節子并沒有死亡,而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
? ? ? ? 文章出現較多的一句話是詩人保羅·瓦勒里的《海邊的墓地》中的“起風了,我們當努力活下去。”而堀辰雄譯為日文時譯成了:起風了,生亦何喜,死亦何悲。也是,在堀辰雄的作品中,關于生死的特別多,而《起風了》是表達堀辰雄對生死描述典型的作品。男主人公相信節子的離去只意味著節子肉體的死亡,他相信他們的感情是會永遠繼續著的。
? ? ?我正是喜歡堀辰雄的寫作手法,通過他,讓人知道,生活是由許多小事組成,一花一草一顰一笑……把往日的點滴默刻于心,念念不忘。
? ? ? ? ?從《起風了》可以看出,人類雖在肉體上無法超越死亡,但在精神上是可以超越它的。死亡誰也無法控制,也無法預料。而死亡是人人都必須要經歷的,面對的。當親人在面前死去時,我們會覺得身上少了點兒什么,這是死神到給我們的痛苦。但人終究會死,這是真理。所以重要的是如何能夠更好的利用活著的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就像培根在《培根隨筆集》中的《談生與死》一文中提到“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死亡的聲勢?!?/p>
? ? ?我喜歡這個故事和堀辰雄對生命的解釋。剛開始閱讀是,我不喜歡他的寫法。重復不斷的景色描寫,以及一些無趣的對白,讓這并不厚的書變得很厚,又缺乏故事情節的刺激??芍?,合上書,突然發現,一些看似沒用的心理描寫,更能使人感到文章的意境,能感到從心里升上來的詩意。也許這就是大師與我們的區別了吧。
? ? ? ? ?同時,想到了宮崎駿的電影起風了的主題曲《世界的約束》的歌詞,用來結尾是再好不過了:
晶瑩的淚光中 微微搖曳的笑容
萬物初始的時候 與世界許下約定
即使此刻孤單 那曾經相伴的往日
孕育出今天閃耀的光彩 仿佛初次相逢那樣美好
盡管記憶之中已經尋覓不到你的身影
你已化作陣陣微風 撫我的面龐
光影斑駁的午后依然不舍得分手
與世界的約定絕不會就此結束
即使此刻孤單 明天依然有著無限希望
你讓我初次體會到潛藏于黑夜中的溫柔
盡管記憶之中已經尋覓不到你的身影
小溪的歌聲中 湛藍的天空上 花朵的馨香里
永遠都有著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