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分享了第七個策略記錄開銷,今天繼續分享第八個策略制定預算。
記錄時間開銷的好習慣養成后,我們還要養成第二個好習慣:每天指定時間預算表。
當日晚上或次日起床后制定一天的任務列表,也可以稱為清單。把一天中需要做得所有事情,都列出來,按照時間的順序或是重要性。
例如:
1、工作(具體的內容詳細分項)。
2、看得到APP專欄。
3、寫2000字文章。
4、接孩子、買菜、做飯。
5、瑜伽、養花。
6、。。。
在列表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估算每項任務的花費時間,但是很快就會發現任務太多了,所以,只好開始計算每一個子任務花費的時間。
對于任務的列表,有一個優先級的排序,這種分類有很多標準,但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分為兩類,重要和不重要。這個標準,具體說,就是:是否確實對達成目標有益。可是,作為一個正常人,懶惰就是天性。凡是對達成目標有用的事情,要么看上去無趣,要么看上去困難。
雖大家心里都向往更高級更自律的生活,但真的要面對每天看書、去健身房這樣既困難又無趣的事情,真的面對誘惑時,卻又不能理智對待了。
如果這時候動用元認知能力,強迫自己理智一些,就會發現:無用的事情,哪怕有趣也是不應該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無趣,都應該去做。這么一想,頭腦里的概念清晰了,就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了。
仔細回顧17年前的時光,剛進大學,大一時就開始規劃人生,畢業時英語過6級,考研通過,練好口語。可由于懶惰和糊涂,5年過后,一件事情也沒有做成。畢業后工作的很多年,也無一例外不是每次都不堅持。每年初都會制定計劃,往往都是年度計劃,通常都不具體,最長的也只能堅持1個月,然后剩余的11個月,又開始重復舊的生活模式。每次都采取同樣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卻總是異想天開的期待奇跡。這些道理,在年輕的時候,都不懂得,或者說是僅僅知道而已,可是并不清楚,知道和做到之間有多大的鴻溝。
所以,制定每天的計劃,有助于達成總的目標。比如,5年長期目標是成為瑜伽教練,那必須有配套的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以及每天的計劃。想成為作家,就必須每天堅持寫作,如果總是在不停地尋找方法論,而沒有具體的行動,就算知道了最最秘密的方法論,也只是紙上談兵。只有把行動落實到每一天,才是最可行的計劃。
在給任務分類的時候,往往會發現,開始的分類或許并不準確,自己以為的重要事情,很可能在現實中就是不重要的,而往往看似不重要的事情,偏偏就是重要的。這就需要,在行動中及時根據分類標準來調整分類。從這個角度出發,也說明了行動的重要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制定預算,就是為了讓我們把目標落地,落實到每天的生活中,讓目標內化為習慣。其實,每一項技能的習得都是反復的刻意練習,唯有把注意力放在對的事情上,才是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