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開頭我還是要表明一下自己的觀點和立場:P2P行業一直在努力,跑路平臺有的完全是非法集資,而不是正規的P2P,不能因為這些“異類”就將整個P2P甚至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給否定掉。
P2P,顧名思義,就是指的端對端的交易,點對點的交易,類似于B2C,B2B這些分別指的是企業和顧客,企業對企業的意思一樣,P2P也是人類商業行為準確地說是金融業態發展幾千年來的一種新形式,順應著目前新金融急速發展的大趨勢。我想說的是,P2P行業最近的確出現了幾個騙子,而且還是行為惡劣的騙子,但請不要妖魔化和否定整個P2P行業。現在有一個明顯的傾向,那就是將P2P模式一棒子打死,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P2P是什么?P2P是點對點的借貸模式,讓個人和個人之間通過網絡進行借貸。對于出借人將閑置的錢借給需要的人,自己獲得比銀行理財更高的收益;對于急需錢的人或小微企業,可以通過P2P快速借款。所以,P2P體現出來的是“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魅力,通過在借錢人和出借人之間搭建信息中介平臺,實現借錢人和出借人雙贏。
在筆者看來,公眾中出現的對于P2P的誤解,主要緣由以下幾方面:
1.某租寶弄得滿城風雨草木皆驚,那段時間P2P平臺生存得也是戰戰兢兢,還是那句話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P2P本意就是撮合兩端:借款人和投資人,平臺本身在中間起到一個撮合管理的作用,現在,被一些打著P2P旗號的自融公司鉆了空子,撈得了一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罪名。P2P平臺數量眾多,發展模式尚不完善,出一些問題在所難免,但這并不代表整個行業是非法的。公眾的誤解,恐怕還是來自于那幾家大的非法平臺轟然倒地之后的驚慌失措,以及習慣性抗拒。
2.一些大V其實在造就公眾對于P2P不良印象的過程中起了很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現在是一個自媒體異常興盛的年代,出門不帶個智能手機都很沒安全感,吃個飯看朵花甚至是曬個娃洗個澡,有的人都有自拍和分享的偏好,這本來無可厚非。也是從側面印證了目前,資訊高度個性化,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訊息來自于網絡的各個角落,難辨真假,疑竇叢生。有的人抓住了這波自媒體大潮迅速成了網絡紅人、自媒體大V,也獲取了在網絡上的發言權和關注度,他們的每一條微博,每一篇公眾號文章都能博得無數眼球和轉發,自然是意見領袖。但是現在,一些大V卻充滿情緒地對P2P行業乃至于整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表達不滿,甚至是鄙視和憤怒等情緒。個中緣由,難以揣度。
3.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P2P作為一種商業模式自然也不例外。首先它的技術模型還不完善,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混合體,P2P對于架構和運營模式的要求異常嚴格,而有的平臺是一看到行業巨大的前景,就馬上找了一幫開發、運營、產品,馬上做起一個框架來,卻對于后來用戶增多、平臺成交量迅速擴張的局面缺乏深度思考,這其實是為日后埋下了隱患。很多P2P平臺其實不是自己想跑路,而是運營過程出了問題,資金鏈斷裂,用戶由于擔心自己的資金安全瘋狂擠兌,導致平臺難以為繼。
首家上市的美國lending club,擁有與其聲譽相匹配的正規的世界級平臺運營思路,中國的拍拍貸等堅持線上運營的平臺的發展路徑,至今發展良好幾乎沒有壞賬。這也說明:純線上模式雖然不被看好,但有其優勢,也是符合國家對于整個行業的監管要求的。
P2P平臺為了獲取用戶,動用了一切互聯網性質公司可以用到的方法,無論是砸錢推廣做廣告吸引新用戶注冊充值投資,還是品牌公關層面,利用優質媒體渠道打造自身良好正面形象獲取用戶好感和加分,或者是用戶的后期運營,做游戲、活動甚至是貼錢讓用戶來體驗平臺,線上的投資新手紅包,線下的客戶見面會交流會,都是在整個行業里面充滿了真誠和善意希望用戶前來注冊投資的。以至于,現在又一個新興群體:羊毛黨,瘋狂活躍在各個角落,薅羊毛也有月入數萬的人,他們鉆的:就是P2P不惜血本吸引用戶導致的空子。
近日,人民日報為P2P正名,總理為互聯網金融發聲,都是表明官方的某種態度:看好行業,擔憂風險,努力應對,自律更需他律。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szhrjob ? 深圳最靠譜求職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