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去過去,來未來。——周德東
首先這不是一篇影評。《你的名字》真的太火了,火到網上的影評一搜一大把,涵蓋了方方面面。今天只是想要說一說自己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后一些可能與別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以及介紹一本這部電影讓我想起的小說——《奇門遁甲》。
《你的名字》這部電影八月份在日本上映之后,留學的好姬友就難以控制心中的狂喜,第一時間安利給了我,一直安利到12月份國內上映(并且這四個多月的時間里日本院線一直在上映)。她推薦我的第一個理由就是,這部電影讓她想起了《奇門遁甲》。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住在東京的男孩和一個住在系守鎮上的女孩不定期會進行靈魂互換,兩人為了不影響各自的生活軌跡,做了約定,并時時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來通知對方。影片這里節奏明快,音樂驚喜。靈魂互換的情節在動漫影視作品中都屢見不鮮,從動漫到韓劇到好萊塢甚至國產電影里都有涉及。印象最深刻的是韓國2010年出品的韓劇《秘密花園》,以男女主角靈魂互換開展的劇情,情節設計很有趣,男女主表現也很出彩,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百度觀賞。
回到電影中,兩人因為不時地交換靈魂,對彼此越來越熟悉,因此心里逐漸產生了不一樣的悸動。然而就在此時,在女主透露自己所在的地方當晚可以看到罕見的彗星之后,兩人卻再也沒有互換了。后來男主決定通過自己零碎的記憶片段去尋找女主,卻意外得知女主所在的小鎮在三年前被隕落的彗星摧毀,女主也沒能幸免。男主來到女主所在鎮子的遺址,通過供奉神明的祭品,使自己靈魂再度換到三年前彗星出現那個晚上女主的身體中,并決心拯救女主和小鎮上的人。
看來這不僅是靈魂互換,還有時空的穿越,這一段情節也讓我想起了更多:《時間旅行者的妻子》《蝴蝶效應》《穿越時空的少女》。因為情節上有太多的似曾相識,所以電影真正撥動我的并不是它的情節設定,也不僅僅限于精致的畫面和動人的音樂,而是其中傳遞出來的那一種似真似幻的感覺。
電影中男主女角交換形式是在夢中進行的,所以兩人再度回到自己生活中時,互換時期的事情會逐漸忘記。就像我們早上醒來之后記不得夢里的內容一樣。正因如此,兩人一直記不得對方的名字,很好地扣住了“你的名字”這一主題。
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在夢中見過的人、到過的地方,雖然在醒來之后變得不那么清晰,但是不知在什么時候,現實生活中的人或事會給你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就像電影中所說的“雖然想不起他的名字,記不得他的樣子,但是我相信如果我們相遇,我一定能夠認出來。”于是最后兩人重逢之時,那種“我知道那個夢里的人就是TA,但是我不敢去相認,因為我怕萬一他認不出來我……”這種糾結的心理簡直讓少女心爆棚的觀眾們欲罷不能,一種溫暖的感覺從頭到腳灌溉下來。
好了,電影就介紹這么多,終于要進入正題開始介紹這部集奇幻、愛情、恐怖等元素為一身的小說作品《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的初版發行于2007年,當年的我同書中的女主角一樣,是一名高中生。那個時候的高中盛行看恐怖故事,確切地說,是鬼故事。鬼故事雜志,報紙鋪天蓋地,女生們一下課就窩在一起互相講最近新發現恐怖段子,酷愛恐怖作品的我自然是我們班女生隊里恐怖段子界的扛把子(笑)。
這本書的作者是周德東,他有著“中國恐怖小說第一人”之稱,也是我最喜歡的恐怖小說作家。至今我還記得第一次接觸他的作品是在一本名叫《膽小鬼》的雜志上,一篇題目為《紙人》的小說,當真看的脊背發涼。從那以后,《膽小鬼》就成了我的必讀刊物,還把我老媽也培養成了它的刊迷。
早期《膽小鬼》封面的嚇你一跳風。
后期的唯美詭異風。
但可惜的是,雖然《膽小鬼》從內容到制作上都十分精良,最終還是由于銷量的問題而停刊了。而在當時,作為雜志主筆,周德東老師在雜志上連載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包括他的代表作《門》《失常》,以及我們今天所說的《奇門遁甲》,還有無數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段子。
而《奇門遁甲》是他本人認為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作品之一。
故事發生在2007年,在北京讀大學的17歲少女桑丫意外慘死在一條狹長的胡同里,死因十分蹊蹺——被雷電擊中身亡。而她喜歡的對象,34歲的北京中醫院大夫,離異單身男婁小婁在悲痛之余偶然窺見了天機,穿越回2006年,通過奇門遁甲預測之術,為了他所喜歡的女孩展開了一場跨越時間和生死的救援。所以正是《你的名字》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節,才讓我回想起這部經典的作品。
這部小說給我的感覺可以用八個字形容:毛骨悚然,淚流滿面。作為恐怖小說作家,周德東對于恐怖氛圍的把控相當嫻熟,這里沒有突然出現的鬼怪,沒有青面獠牙的描寫,有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過的場景,但就是在這些日常場景中無法言喻的詭異與不協調感,給人深深的心理恐懼。書中還經常拋出些周老師最為拿手的黑段子,比如:
“老師說:人死之后變成灰。
學生說:我的床底下有很多死人。”
都是令人細思恐極的小段子,短小精悍,卻讓人過目難忘,親測有效。因為在我把這部小說推薦給好姬友之后,看咒怨之類恐怖片都會無聊到睡著的她竟然被嚇到連續幾晚做噩夢~
除了恐怖氛圍的把控,書中對感情的描述和探討也非常有深度,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作者先后做過《女友》《格言》《青年文摘》彩版等雜志的主編,出版過多部散文集,所以他不僅僅是一位恐怖小說作家,在情感描寫和情緒表達上也讓人印象深刻。比如書中對男女之情的描寫:
在這個塵世上,有很多很多很多條河,橫亙在男和女之間,人類無能跨越--
生死之河。通常,一個男人加一個女人,1+1=2,兩個人恩恩愛愛一輩子。可是,有的愛情宿命卻是1+1=1,其中一個必死。留下一個,孤單地活在世上,永遠無法跨越幽明,挽回曾經的甜蜜與幸福。
時間之河。茫茫時間無限,不同年代的人,如果生活在同一個年代里,會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愛情發生?可是,這些愛情卻被時間隔離了。即使相隔幾十歲,不管兩個人愛得多么深,也不能跨越時光距離……
……
地域之河。一個在東半球,一個在西半球,如果他和她相遇,將是世間最完美的一對,但是茫茫人海,萬水千山,他和她就像兩粒沙土,被命運的風裹挾著,永遠不可能在半空中相遇。
……
夢幻之河。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模糊的異性影像,那是夢中情人。真實與夢想隔著一條河,現實中,沒有任何一個異性,可以和夢中那個影像完全疊合,總有這樣或那樣的一點偏差,我們匆忙而倉促地和這個現實中的人生活在一起,對方占據了你一半世界。你在孑然一人的時候,望著冷月,心情黯淡,忽然就想起夢中那個人來,淚水就悄悄蒙住了雙眼。這淚,是不能讓任何人看到的。你無法說清楚,你怎么哭了……
……
這些觀點放到現在也是十分適用的。
另外還有對親情的描寫。(這段實在太催淚,看一次哭一次就不貼上來了,有興趣的同學自己搜索去看一下)。
另外還有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就是書里對已知和未知的思考。書中認為“懷疑永遠更接近真理”“世界是一個氣球,里面是已知,外面是未知,已知的越多,與未知的接觸面積就越大。”“時間是否會在我們不知情的時候悄悄停止。”這些新奇的思路對于當時尚在讀書的我來說具有巨大的誘惑力。書中從頭到尾都彌漫著一種淡淡的宿命的味道,但可惜的是正因為這種宿命感和對未知的探討,使其難以在今天的大環境下登上大銀幕,以另一種方式綻放,不禁讓人感到遺憾。
說到這里不免有些感慨,愛好恐怖小說的自己自然也是恐怖片愛好者,可為什么我們鮮少有出色的恐怖片作品問世呢?我們不是缺少精彩的故事。好萊塢2009年的恐怖片《孤兒怨》大受好評,其絕妙的核心情節和周德東早期作品《三減一等于幾》如出一轍。這里不想說是誰借鑒誰的問題,只是感嘆我們有如此的素材,卻因為種種限制無法將之表現出來,實在是令人扼腕。
《奇門遁甲》是一部有深度的作品,并且可讀性非常強。無論你是喜歡恐怖的故事、浪漫的愛情還是對靈異世界未知規則的剖析,這部作品都會令你滿意。感興趣的同學快來一睹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