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誼的小船:
我讀小學的時候,喜歡上同班的一個小姑娘,她有卷曲而漂亮的栗色長發,有圓且黑亮葡萄似的眼睛,還有朝霞般紅潤的臉蛋。每次看到這個精致如洋娃娃般的小姑娘蹙著小小的眉咬著筆桿,跟無論如何都算不出正確答案的數學題奮斗,我都覺得內心很是歡喜,就像我媽媽偶爾給我買冰棍買湯圓那樣的快樂。
所以我很想跟她做朋友,但是我小時候就很笨拙,于是接近她的日子就變得漫長而無望。于是只好默默的守在一旁,等待著接近她跟她成為朋友的機會。
后來我們終于成為了朋友,形影不離且親密無間。
那段時間我很快樂,覺得她上課偷偷吃零食的樣子也很可愛,于是就把零用錢全部用來買零食,專買她喜歡的零食。放學回家后,我不愿意看書,只想第二天的太陽快點升起來,然后我就可以在學校見到她了。跟她成為好朋友的日子里,我一直很喜歡的小說都失去了吸引力。
故事自然都是有結局的,不管是好是壞。
后來,她轉學了。
再后來,我們又很巧合的,讀了同一所中學。(其實是我們那邊可供選擇的中學本來就不多)
剛剛重逢的時候,我們都很是欣喜。
于是約定每晚晚自習下課間在教學樓3樓相見。
第一次,我買了很多零食和水果,早早地到達約定地點等著她。
我們一邊啃著蘋果,一邊暢談過去的趣事。我轉頭看她依舊精致的眉眼,以及咀嚼時微微嘟起的小嘴,感覺像是我們并沒有分開那么久。
再再后來,我們的學業開始變得繁重,光是應付課堂作業,我已經有些精疲力盡。而她因為結交了更多的朋友,時間也變得不充裕了。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們的下課之約,不再有人履約了。
在故事的最后,她輟學了,而后就是隨之而來的戀愛、工作。
我剛考上大學時,她路過我所在的城市,于是帶著一些零食水果來看我。
那是第一次她給我買東西吃,那也是目前為止的最后一次。
我們已經很久沒見過面了,更確切的說,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聯系過了。
后來,她有她的錦繡前程,我有我的粗茶淡飯,兩人的生活,再不相干。
有時候想起過去這段來得莫名其妙,走得也頗莫名其妙的友情,我也會產生一種很玄妙的錯覺——
也許我們曾是朋友,也許我們一直都是朋友,也許我們從來都算不上是朋友。
這種感覺該怎么形容呢?
大概就是,我跟我的朋友,只是在某個時間段,正好就結識了,又因為有著共同的需要,所以我們一起同行了一段時間。時間到了,我們自然也就散了。
上學時,我們與舍友形影不離,一起學習,一起吃飯,一起睡覺,甚至是半夜時分一起去上廁所。
工作時,我們與同事形影不離,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起開會,甚至是在休息時間一起吐槽老板。
但也許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是朋友,只是意味著我們有共同的需求而已。
因為有些事情自己一個人不是不可以,但是會很奇怪。所以我們習慣于一起去上課,一起去吃飯,一起去逛街,也許都只是出于不想被別人認為很孤獨很奇怪而已。
我們整天窩在一起,并不是因為有很深的情感,而只是有很接近的空間而已,或者說只是為了看起來比較合群。
但是形影不離,甚至是朝夕相處,也并不意味著我們有很親近的情感。更不意味著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因為朝夕相處可不是【朋友】的定義。
所以,當這段有共同需求的時間過去后,原本人們之間的親密度,也會隨之下降。
比如兩個人去到了不同的城市,做著不同的事情。當我心情低落想要尋求慰藉時,朋友卻剛剛下班正在呼呼大睡,那我只好另覓他人;當我想要逛街看電影時,朋友不在身邊,那我只好跟身邊的新朋友一起去。
時間久了,我跟原來朋友的聯系少了,跟身邊朋友的關系更近了。
”
朋友之間從形影不離到形同陌路,
原因有很多,
但以下這兩種大概是最常見的緣故。
空間距離。
這個緣故上面已經有闡釋。空間距離大,導致心里也產生了裂痕。
自從我們分開后,發生了太多事情,一件件都不是那么好解釋。這就造成了一個很難堪的局面——我不能毫無壓力的隨時和你聯絡感情,于是我們的關系也就談不上長長久久。與其費勁半天還解釋不清,倒不如跟身邊的人一起聊聊這幾天又發生了什么趣聞,以及公司又有什么大的八卦。
心理距離。
因為少了溝通,所以不像以前那么了解朋友心里在想些什么。默契沒了,反而剩下一堆若有似無的不可言喻的錯誤感覺。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圈子不同別亂融”。我覺得甚有道理,畢竟人都是有趨同性的,都喜歡跟自己價值觀相似的人相處。我們價值觀相同,觀念一致,當然也就更談得來。
但是所有的這些,都是以我們足夠了解彼此為基準的。如果察覺到跟對方不是一路人,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甚至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再了解對方,那感情是沒辦法變得深刻了。
“
魯迅的《故鄉》中有一段形容是我很喜歡的——:
"阿!閏土哥,——你來了?……"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涌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么擋著似的,單在腦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該怎么處理這段漸漸變淡的友情呢?
順其自然就好。
發揮本能的趨同性,去跟和自己興趣愛好的那類人做朋友。
時間久了洪流都會沖垮堤壩,冰山也會被融化。所以,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記住,同學就是同學,舍友就是舍友,同事就是同事,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會真正成為你的朋友。
還有,不是所有的圈子都要融入,不是所有的同行人都是朋友。
后話
兩人之間的感情為什么會變淡?漫畫家喃東尼的作品是最好的解釋。
一對戀愛中的蛋蛋,說好了一生一世。但為何終成空一場呢?只因你是鳥,我是鱷魚...唯有相忘于江湖。 感情破裂并不需要什么理由,也許是歲月在變遷、彼此在成長。愛情如此,友誼同樣如此。
想把這些故事講給你聽
如果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