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遐
有這么一幅漫畫:畫中二人,其一既得寶,欣然而歸;另一人心生羨慕,半途而廢,盲目從之,終不可得。這不免讓人啞然失笑:既已做出自我的抉擇,卻因眼紅別人之所得而生“跳槽”之意,又如何能有收獲?? ?
一個能夠尋得寶藏的人,怎么會沒有值得為之奮斗的目標?一個棄初心于不顧的投機者,又怎能尋得真正的寶藏?只有自己先定好目標,再付出不渝的努力和實踐,才能擁有尋得寶藏的可能。? ?
成功挖寶之前提,莫過于擇地而立心。?
?
蘇軾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b>若欲挖寶,必先有志??剂孔陨?,關切環境,以此心此志揮動手中的鐵鍬,則大事始矣。昔日陳蕃于陋室豪言清世之志,終成東漢名臣;王陽明于龍場悟道,亦以“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之箴言定心學之基。
誠然,若是沒有擇地立志的起點,何談尋寶的后來?我要說,若是沒有最初抉擇的勇氣,那也便只能與斥鴳(yàn)之流為伍,困厄于欲尋寶而無路的難堪之間。唯有許下宏愿,正確認識,方能立好志,擇好地,邁出挖寶的第一步。? ?
成功挖寶的過程,重在堅持不懈的勇氣,貴在不怕犯錯的勇氣。? ?
荀子曾道:“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且觀漫畫中的從鄰之人,其鍬下便是珍寶,但卻偏偏缺少了堅持下去的勇氣,而為他人之獲所迷,著實令人扼腕嘆息。
揆(kuí揣測)諸己身,我們的選擇并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但我們依舊要相信我們深思熟慮的結果并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昔日治水之時,大禹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即使功尚未成,路亦不明,“亦有潰冒沖突可畏之患”,大禹依舊絲毫不懼,緩緩圖之,終獲成功;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反遭刖(yuè)足,和氏卻未曾心灰意冷,堅持己見,“和氏璧”得見天日。
可見,勇氣是挖寶的必由之路,更是尋寶者的偉大贊歌。唯有以堅持之剛勇、不畏之血勇堅持自我的志向,方能得見云霄萬里之霞光、氣沖斗牛之奇寶。? ?
尋寶者之障礙,自是眼前功利蒙蔽之惡果。? ?
再次回到漫畫本身,當細究從鄰者行為背后的原因時,我們不難發現,這不過是功利的實用主義作崇??傆挟愐娬邔ⅰ耙蚶闹尽泵烂弧凹橙〗涷灐?,恕我不能茍同。
試想,當這種“改志”滲透到行為的方方面面,結果就會成為評價一切的標準;一旦注重的不是初心與責任,而成為變質的主觀目的,其未得寶,也就不難想見了。
縱觀古今,沒有誰是通過眼前的實用主義而取得成就的,“守”之一字最為礪心煉膽,但卻是我們必須要遵循的部分。若是不將自身投入到火熱的實踐中去,未來的珍寶自然會和尋寶者失之交臂。
《尚書》有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蔽ㄓ屑婢邠竦亓⒅镜臎Q斷力和堅持不畏的勇氣,不為外物所挾,踏踏實實地揮起鐵鍬,一鍬一鍬地向著既定的目標進發,我們方有可能探尋到生命的寶藏,抵達夢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