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還鄉(xiāng)手記#你有多久沒逛過步行街了+上海大學+刺猬公社

中國許多城鎮(zhèn),因商業(yè)而起。古時軍鎮(zhèn)駐地,兵將數(shù)以萬計,附近居民云集賣貨,商業(yè)街漸次成形,成為人流聚集的中心。圍繞商業(yè)街,民宅、府衙拔地而起,城市有了雛形。

贛州,章貢兩江交匯之處,江西南部的中心城市,古時為江西南部重要軍鎮(zhèn)。由于明代廣西“狼兵”長期駐扎,城區(qū)市民至今以西南官話為方言。迄今為止,城內(nèi)還保存有清代的商業(yè)街——灶兒巷,內(nèi)有當鋪、會館、煙管、錢莊,徽派建筑、贛中天井式建筑、客家建筑雜然相處。


贛州灶兒巷·老店鋪

這條繁華一時數(shù)百年的商業(yè)老街,到我成長的年月,早已成為貧民的居所,最終被改造為旅游景點。其實,被改造的商業(yè)街道不止一條。自3歲起,我就被外公放在自行車兒童椅上,跟隨車轱轆的步伐,逛遍城市的大街小巷。17歲到外地上大學之前,我熟悉這里的大多數(shù)街道。站在老城的某個十字路口,舉目四望:這條街曾有父親結婚的酒店,那條巷子藏著同學家的燒餅鋪,抑或哪條馬路上住著一名專治結巴的老中醫(yī),我也記得清清楚楚……這座老城的商業(yè)地理,印刻在一個普通市民的童年記憶中,已在大腦形成回路。我熟悉那些街道,就好比半夜在家上廁所,摸黑也不會撞墻。詩人曼德爾施塔姆熟悉圣彼得堡,“熟悉如眼淚,如靜脈,如童年的腮腺炎”,對于贛州老城,我也如此。

近些年,贛州城區(qū)不斷擴大,原本騎自行車半天即能逛遍的城區(qū),現(xiàn)在一條新修的某某大道就能讓你蹬斷腿。鄰近村鎮(zhèn)、縣城逐漸被納入城區(qū)版圖,新的商業(yè)中心在原先郊縣的田野拔地而起。經(jīng)過一串連鎖反應,城市的商業(yè)地理隨之改變,曾經(jīng)繁華的步行街變得落寞,曾經(jīng)的落寞農(nóng)田荒灘變得繁華。

2019年回鄉(xiāng)過春節(jié),贛州又變大了。父親像世博會上某個小國的館長,不斷向展示最新發(fā)展成果——總帶我去新商場里轉悠,并告訴我現(xiàn)在贛州人逛街都去大商場,要不就在網(wǎng)上下單,以前那些地方少有人去了。父親駕車途中,我透過方形的車窗眺望城市,看見方形的景觀,頗有井中觀天的感覺。等進入巨大的商業(yè)綜合體中,我又仿佛置身于《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

站在新崛起的商業(yè)中心內(nèi),我不由地產(chǎn)生了疏離感。在上海和南昌,我學習和曾經(jīng)工作的城市,我太熟悉大大小小的商場了,但到了家鄉(xiāng),卻感覺與記憶中的城市相差太遠。興許是我太久沒有回家了,這座城市發(fā)展的速率遠超過了我回家探望父母的頻次。我回憶起我青春年少的日子,父母牽著我上步行街買衣服,衣服越買越大,終于有一天我離開了他們身邊,步行街摩肩接踵的景象成為了一種定格的回憶。看到陌生的商場,好幾年沒在老家過年的我,忽然很想知道曾經(jīng)風光無限的商業(yè)步行街現(xiàn)在過得怎樣,那些記憶中的景觀是否安好。于是,我踏上了尋訪步行街的旅程,同時也尋找我的眼淚、我的靜脈和童年的“豬頭肥”。

1

第一站是建春門。

年關將近,我提出去建春門碼頭買魚。父親不同意,表示活魚在菜場里買是一樣的,魚干在網(wǎng)上買實惠,何必大老遠提一條魚回來。

建春門碼頭,本市水運發(fā)達年代的繁盛之地,距離晚清民國商圈灶兒巷僅數(shù)百米。過去贛南交通,人貨運輸以水路為主,贛州城為贛江航線上重要的起訖點。解放以前,建春門碼頭、龜角尾碼頭、七里碼頭、水西碼頭、新碼頭,商賈云集,貨通南北,往來不絕。來自嶺南的貨物到此轉為水運繼續(xù)北上,贛南本地的竹木,山貨,茶米、柑桔、藥材、花卉在此發(fā)往全國各地。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部分山貨的進出仍然依靠水路。以建春門及附近的標準鐘為中心的區(qū)域,是建國以來本市商業(yè)集中的地段,直到1990年代被文清路商圈取代。

父親1962年出生于此,80年代搬到單位樓房,我2006年去讀大學以前,他與老鄰居還有聯(lián)系。我見父親不愿意舍近求遠買魚,轉而提出去拜訪老鄰居。可父親說,現(xiàn)在哪有什么老鄰居,要么老死了,要不搬走了,現(xiàn)在這里大部分已經(jīng)納入拆遷范圍,目前出租戶居多,老房子居住條件差,房租不貴。

父親抱著平板淘年貨,深陷在沙發(fā)中不愿意動,我只好像兒時一樣,兩手拉他一只手,拽他起來。我忽然發(fā)覺父親輕了很多,這才意識到我已然是個180斤的中年胖子,而130斤的父親再過幾年就要退休。我內(nèi)心頗為自責,萬一剛剛把父親拉脫臼了怎么辦,如何向我奶奶交代?

我倆沿著城墻向建春門城樓走去。建春門附近的景觀完全變了。曾經(jīng)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街巷逐漸被清空,年老的房屋被寫上一個大大的、黑色的“拆”字……觸景生情,幼時因得血液病導致臉部皮膚潰爛,痊愈之后落得“爛臉”外號的父親,再次向我講起少年時代的往事。逞一時之勇,鉆“船肚皮”(從航行的船只底下游過去)而亡的少年小友;爬古城墻殘垣摔斷腿的小學同學“拐子”;喜歡幫別人摳掉結痂傷疤、長大以后開藥店的鄰居“郎中”……

還有搬運工“肥肥”,母親曾經(jīng)工作的電器行的搬運隊長。走在城墻下的步道上,我們碰見了他。這時他已是個高大肥胖的老頭了。“肥肥”原本在碼頭做搬運工,住在建春門浮橋附近。碼頭經(jīng)濟繁榮之時,他老婆跟一個船老大跑了。碼頭經(jīng)濟衰退之后,他來電器行搬貨。“肥肥”力大如牛,承載力強,行走速度快,沒多久電器行老板命他負責整個搬運工作。他騎三輪車到城市新區(qū)老區(qū)的各個角落送貨,交警追來,他蹬著綁了一臺冰箱的三輪跑過了交警的摩托車。那天“肥肥”歸來,恰好我放學后在電器行“加班”。我停下手中的作業(yè),聽他激動地講述。“肥肥”說:“我尿都嚇出來了,一臺冰箱快3000塊錢,扣下來我怎么賠得起?”

“肥肥”是建春門的見證者,他老了,建春門卻被修繕一新,連帶著新舊相間的3000米城墻,一道供游客懷古,市民懷舊。


贛州建春門·經(jīng)過修繕的城樓


贛州涌金門·經(jīng)過修繕的城樓

這也是中國大多數(shù)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老城區(qū)商圈的縮影:商業(yè)功能喪失,居住功能減弱,最后轉型為旅游區(qū)。而且居住在老城區(qū)的,多半如“肥肥”一般的低收入階層。他們的住宅年代久遠,風格老舊,通風采光差,陰暗逼仄,具有較強烈的搬遷意愿,普遍希望住上干凈整潔的返遷房或廉租房,拆遷的難度不大。如今,從建春門沿貢江而下,從西津門沿章江而下,一直到龜角尾的兩江匯合處的“V”字形河岸,已建成贛州最大的歷史文化街區(qū)。

行至附近的郁孤臺,我拾級而上,憑借本市公辦景點向博士免票的政策,免費登高望遠。辛棄疾于1176年曾在此留下“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的詞句。我憑欄遠眺,對岸實際上并不怎么和諧的“和諧鐘塔”下,澄黃的江水默默流淌。

2

如果說這座城市最古老的商圈仍有一口氣息尚存,那就是聚集于城門內(nèi)外的真假魚市和動物“鬼市”。

城門外,建春門浮橋上,也就是我嚷著要去買魚的地方,有半真半假的魚市。所謂真:魚的確是可以吃的。所謂假:賣魚的地點給人以一種想象,而魚真正的產(chǎn)地與這種想象毫無關系。

賣魚人立于木舟之上,將魚干擺至木板橋面或懸掛于船中,活魚放入船艙水桶,給人以售賣江中之魚的感覺。實際上呢?幾十年來,工業(yè)廢水、水電站、攔河大壩、采砂船的涌現(xiàn),使江中的漁業(yè)資源越來越少,有能力、有想法的漁家尋著發(fā)財機會便上岸了,固守江中的漁民捕獲的魚越來越少。加之這幾年,政府發(fā)起實施的“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基本完成,本市漁民徹底離開了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章江、貢江和贛江。漁民不再,又哪能買到江中之魚呢?當然,賣魚人絕非奸商,不會宣稱所賣為野生魚。若有人問魚從哪里來,烏篷船頭的魚販會誠實地告訴你,市場批發(fā)來的。


贛州建春門浮橋·滿滿當當?shù)馁u魚船
贛州建春門浮橋·魚販的船頭

每逢禮拜天早晨,建春門城樓下還有一個動物“鬼市”,具體時間四季各有不同,大致從早晨六七點開始,上午九十點結束。去年夏天,我曾攜妻子光顧。賣鴿子的,賣麻雀的,賣毛茸茸的小雞鴨的,種類繁多,不過最多的還是賣奶貓奶狗。如今,我們把貓和狗的種類越分越細,貓有加菲、英短、折耳、布偶、暹羅、挪威森林,狗有泰迪、博美、金毛、柯基、蘇牧、阿拉斯加,這里卻只賣田園貓犬。

妻子愛狗,小時候唯一的夢想就是養(yǎng)一只狗,長大以后看見賣狗的就喜歡逗一逗,問一問。從小浸淫在寵物狗文化工業(yè)中的她,對洋狗的種類、特征、習性如數(shù)家珍,可動物“鬼市”的狗販卻只認得土狗。因此,她與“鬼市”狗販的一段對話,應該可以看作都市犬文化與田園狗文化的一次交流。

“阿姨,這些都是什么狗?”

這個是孫悟空,賣狗的中年婦女指著黃毛土狗答道。這個是豬八戒,她又指向一只體型微胖的小黑狗。這個是太上老君,她下巴對著一只白毛土狗說。毛絨絨的小土狗唯唯諾諾,沒誰出聲反對狗販賜予的姓名。一看就是乖孩子。

“那玉皇大帝呢?”

婦女頭也不抬,張口回答,玉皇大帝啊,早上就賣掉了,你要就買太上老君,也是白的,長大了蠻漂亮,又聽話。一段雞同鴨講的交流之后,婦女看出我們無意買狗,遂轉向其他顧客。

在建春門,除去上述兩個市場,就鮮有商圈的氣息了。


3

第二站是文清路。

文清路商圈,以文清路為軸,連接了十多條大街小巷。文清路的商家主營服飾、箱包、鞋帽,周邊小巷多以小吃招攬逛街的人群,此外還有紋身店、養(yǎng)生館、游戲廳、水果檔等各色店鋪。母親年輕時最愛逛這里,曾先后被偷過挎包、自行車和一包衛(wèi)生紙。

我讀大學之前,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在文清路購買。從前經(jīng)過文清路,幾家經(jīng)營服飾的店鋪為爭顧客,讓年輕的女店員站在貨架的衣服堆里吆喝。她們一個比一個站得高,喇叭傳出的聲音一個比一個大,破音層出不窮,可見其賣力程度。一名女店員接受本地媒體采訪時說,那時進店的顧客很多,店里一有活動就忙不過來,忙上一整天,雙腿打顫都站不穩(wěn)。

在文清路上逛累了,朝旁邊小巷一拐,就能看到賣寧都肉丸、信豐蘿卜餃、贛州炸茄子等特色小吃的攤位。小時候過年,口袋有了壓歲錢,就往文清路走。與其相連的釣魚臺、人民巷是布滿美食的小巷,尚書街則是網(wǎng)吧一條街,它們在我的記憶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后來學歷史,一聽到“尚書”我腦海里不知為何會浮現(xiàn)古人上網(wǎng)的畫面,而一聽到新聞播報“釣魚臺國賓館”,常有口舌生津的感覺。

往年春節(jié),文清路在大年初一之后是人滿為患的。今年年初二,我去買衣服,這個曾經(jīng)的商業(yè)中心,卻比較冷清,不復當年顧客盈門的盛況。店鋪的開張率不算高,每隔兩三家店面才有一間開門。店員們都冷靜地觀望往來的行人。一名店老板說,現(xiàn)在的文清路,逛街的人不多,會進店的就更少了,就算是在節(jié)假日,也不再有以前的忙碌了。

回家打開本地的分類信息網(wǎng),我看到不少文清路商鋪或檔口的招租和出售信息。要知道,二十年前一間文清路商鋪出租,就能讓一個三口之家過上小康生活。

實體門店的衰弱,固然可歸結為電商的沖擊,然而文清路本身的弊端也不應忽視。首先,幾乎沒有停車場,道路也僅有雙向四車道。城市空間的擴大,讓市民居住得越來越遠,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以車代步。到2018年底,贛州市機動車保有量達205193輛,其中以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型汽車達114308輛。行車慢、停車難讓文清路步行街成了“不行街”,市民慢慢變得不愿逛文清路。其次,大型商業(yè)綜合體的崛起。近年來,萬達、萬象、九方、天虹、步步高等大型商業(yè)綜合體逐漸在市內(nèi)各個地方扎根,形成了新的商業(yè)中心。商業(yè)綜合體的空調(diào)一開,冬暖夏涼,不像逛文清路,得忍受風吹日曬雨淋。購物體驗的升級使文清路再落后一步。

4

第三站是某大型商業(yè)綜合體。

大年初三,贛州氣溫高達26℃,這讓只帶了羽絨服回家的我汗流浹背,像一顆行走的酸菜。我不得不再次外出買衣服。父親勸我直接去某大型商場,保證開門,明碼標價,像你這種不會還價的人,文清路不完全適合你。“去商場吧,買完還能帶我看個電影。”說到這,我的父親“爛臉”露出了狡黠的微笑。

在地下停車場,商場的人氣已顯現(xiàn)出來:父親開著車兜圈,伸長脖子東張西望,轉了五六分鐘,好不容易找到車位。

與文清路零星開門的商鋪不同,商場幾乎沒有關店的情況。我提著購物籃,很快就買好了衣服,盡管春節(jié)人多,為試衣間等候了片刻。

我看商場里的顧客來來往往,一如當年建春門碼頭、標準鐘、文清路的景象。不同的是,人們從開闊空間走向了密閉空間。這所商業(yè)綜合體和其他同類建筑相似,地下是超市和停車場,一層二層銷售輕工業(yè)產(chǎn)品,三層四層為餐飲,五層有電影院、卡丁車館等娛樂場所,大致相當于把一公里長的文清路壓縮之后豎起朝天擺放。加之上下有電梯、冬夏有空調(diào),極大的提升了舒適度,確實比逛馬路愜意。如果我在文清路逛服裝店,買完衣服再陪父親去找電影院,中間就得支出時間成本,不如商場“一站式”來得方便。

今天,商業(yè)綜合體盡管沒有完全取代步行街,但它們?nèi)找姘巡叫薪直瞥陕糜尉包c,依靠傳統(tǒng)文化的沉淀和本地人的情節(jié)吸引客流。若談及日常消費、娛樂,商業(yè)綜合體的“吸金”能力會更強。可以預見,大型商業(yè)綜合體在三四線城市遍地開花之后,未來在縣城乃至部分大型鄉(xiāng)鎮(zhèn)都有可能出現(xiàn)商業(yè)綜合體倒逼步行街轉型的情況。

換上涼爽單衣,我一身輕松,和父親坐在商場影院看《流浪地球》,看到影片中萬千居民生活在人造地下城,我忽然感覺自己也置身于地下城——足不出戶,應有盡有。尤其是商場一樓的人造桃花園,穿著漢服的美女把門,要求大家掃碼才能進入,更給人一種虛擬的真實感。


5

第四站是贛州市第一大鎮(zhèn)——唐江鎮(zhèn)。

大年初四,我們驅車前往唐江鎮(zhèn)給姨媽拜年。唐江鎮(zhèn),江西四大名鎮(zhèn)之一,上猶江穿境而過,鎮(zhèn)因江而興,是重要通商口岸和貨物集散地。

父親把車開上新修的高架,油門踩到交規(guī)限制的最大速度,我猜他想回程后向外公吹噓如今多快能到唐江。外公因為自己的父親去世早,7歲起就挑起了為田施肥的重擔,常步行去唐江挑糞,速度大約4公里/小時。這讓我聯(lián)系起米蘭·昆德拉在《慢》里描述的跑步者,始終待在自己的身體中,必須不斷地想到腳繭和喘息,受制于自己的體重、年紀。我外公不僅年紀小,而且掣肘他的不僅有腳和肺,返程時還必須時刻把握雙肩的平衡,保證糞不灑出來。而汽車給了父親一種迷醉的方式,他的身體是靜止的,一個無關肉身的機器在替他奔跑。我趕忙提醒:“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guī)范,親人兩行淚。”

速度降了下來,他看了看導航,說鳳崗鎮(zhèn)到了。鳳崗鎮(zhèn)位于贛州市區(qū)與唐江之間,是母親的老家,我童年的樂園。我向外望去,視線為高架橋的隔音板所擋,很難完整地欣賞道旁的景色了。遙記二十多年前,我還是個小瘦孩子,被擠在中巴車的發(fā)動機箱上,能看見道邊的小飯館、修車行、按摩店和紅磚青瓦的民房及其附屬的茅坑、豬圈、牛棚。或是坐在森林小火車前往,看窗外種滿水稻和油菜花的小平原向后走去。平原盡處常常是含黛的青山,那時山腳下的人家大多數(shù)都使用柴火,臨近飯點,升騰起裊裊炊煙。

趁我不注意,父親悄悄加了速,半小時便到唐江鎮(zhèn),比我童年時搭乘班車快了3倍。姨媽的草席店開在大街和新街交匯處,往昔是唐江最繁華的地段,人氣極盛。尤其是農(nóng)歷一、四、七逢圩,群眾從四面八方的鄉(xiāng)鎮(zhèn)云集至此。過年期間也熱鬧非常,姨媽說,以前年初四我店門口的人都是被推著走的,人擠人,鞋踢鞋,過了我這家店沒買到草席,走到前面想回來就要費點時間了。

“怎么冬天還有人買你的草席?”

“有哦!過年結婚的,置辦東西,都要來我這里買草席。”姨媽回答。

商品的聚集讓唐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街巷。鹽街、打鐵街、打船壩經(jīng)營何種行業(yè),一聽便知。還有些只在逢圩日才開放的小巷,稱為“行”。有售賣各種布料的另布行;有活豬交易場所老豬條行;轎行里出租花轎與布轎,花轎用于結婚,布轎供有錢人代步。此外還有荸薺行、豆子行、扁擔行、黃麻行、生煙行、花生行,五花八門,種類繁多。甚至還有一個糞行,專賣狗屎,用以施肥。狗總喜歡在野外拉屎,過去有人每日清晨起來撿狗屎也是一種副業(yè)。回贛州后我問外公,你小時候是不是經(jīng)常去糞行?外公說,唐江人多,養(yǎng)的狗也多,才有糞行,不過我買不起狗糞,只能去兩個舅母家挑點人糞,小舅母看我可憐,每次還會給我一碗干飯吃。


唐江鎮(zhèn)·荸薺行路牌
唐江鎮(zhèn)·花生行路牌
唐江鎮(zhèn)·轎行里路牌
唐江鎮(zhèn)·老豬條行路牌·老豬條行主要買賣豬、羊等家畜
在唐江鎮(zhèn),布行與另布行是兩個不同的行,布行收購家庭手工織造的布匹,另布行則是商家零售各種布料的行市。

時至今日,唐江鎮(zhèn)的專業(yè)街行,僅剩一個路牌而已。包括唐江鎮(zhèn)過去幾十年最繁華的兩條老街也逐漸丟失人氣。我在姨媽店里坐了一下午,一個來買席子的都沒有。姨媽說,唐江專賣席子的店雖然不多,但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網(wǎng)上買,加上如今的人都喜歡開車去城里買東西,人肯定就少了。倒是對面的薯粉店,一下午忙個沒停,有的人甚至專程開車來吃。在唐江鎮(zhèn),原本就沒有中間商的世界,仍然生意興榮。

唐江鎮(zhèn)的老街和贛州建春門碼頭一樣走上了向旅游轉型的道路。街道兩旁的騎樓被修繕,姨媽曾經(jīng)居住過的晚清祠堂被保護起來。老街的貿(mào)易和居住功能逐漸減弱,轉而成為游人駐足的景點。我兒時的玩伴——表哥和表姐——過年也不在家。前者在中越邊境瘋狂采購,后者剛結束在昆明“上車睡覺,下車拉尿”的旅行,窩在地產(chǎn)公司值班。

如今,受電商和大型商業(yè)綜合體沖擊,步行街的零售功能減弱,目前更多的依靠旅游知名度來吸引客流,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成都春熙路等全國知名步行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多半是游客。向美食和歷史文化靠攏,興許是傳統(tǒng)步行街的轉型之路。步行街轉型的密碼,或許就隱藏在街角的嗦粉店抑或夕陽斜照的烏篷船中。


唐江鎮(zhèn)·嗦粉
唐江鎮(zhèn)·嗦粉店小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16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81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41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39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97評論 6 40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2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47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06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933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6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0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38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66評論 1 28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44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3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