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嬸喜歡定目標,大概是因為自控力差的原因吧。
小的時候,家長就會要求用個小本本把每年,每學期,每月,每周……該做些什么都記錄下來。原本,是為了督促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跟上學業,但慢慢地,也就成了大嬸生命里的一種習慣——每年都要定目標。
小時候的目標,總是比較夢幻——
比如:20歲的時候希望當導演,30歲的時候希望去流浪,40歲的時候可以坐下來寫寫回憶當個作家……
可,還沒到20,就發現這樣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得先吃飽肚子。
于是,就學著將目標定的實際,落地一點——
比如:找份喜歡的工作,過段熱愛的生活。
結果,還沒到大學畢業,就發現這個目標也實現不了,喜歡和熱愛在你生根發芽之前都無從談起,太抽象、太抽象。
于是,再學著具化目標——
比如:找一份工作,尋一個落腳的地兒。
好了,這下總有一條目標算是能實現了,可找一份工作不難,但找一份不討厭,能吃飽肚子,愿意堅持做下去的工作就不那么容易;尋個落腳的地兒容易,但尋個住得起,住得湊合,住得像個家的就難了。于是,東倒西歪、顛沛流離,還是個飄著的命,不容易、不容易。
于是,目標定的更加現實、有干勁——
比如:好好工作,爭取好績效、被認可、被提升、工資漲漲漲。
這下,一切都落到實處,好好工作自然是竭盡全力,被認可也隱隱約約能感受得到,但是后面兩條……似乎和前面兩條沒有必然線性關系……好吧,眼一閉、手一攤,目標只能定在自己的影響圈內,關心圈的事還是讓它哪涼快哪呆著去吧。
于是,接下來的目標就是——
買個房子?。?!
不說了,想想都是淚……還是自己覺悟不夠,修為不深,才會被這些“身外之物”紛紛擾擾。
于是,目標開始定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為修為自己——
比如:一顆特立獨行的心,一管沸騰澎湃的血,一根不肯媚俗的骨頭和一雙熱愛生活的手。
哎呀呀,怎么跟文藝青年似的,文藝青年是病,得治,得治啊。
哎~思慮良久,總結再三,目標終難以實現的原因有幾點:
不實際
不具體
不可量化
難以操作
于是,在某年之始,我把這樣的目標寫在了QQ空間里:
截止到目前,要不是忘記密碼,我好想把這條空間“說說”徹底刪掉——以上各項,一條都沒有完成。
好吧,2017,又該定目標了!
為了確保目標實現,大嬸認真研習績效考核理論,參考KPI制定辦法,按照SMART原則:
S:具體(Specific)
M:可度量(Measurable)
A:可實現(Attainable)
R:有價值(Rewarding)
T:有時限(Time-based)
制訂目標如下——
在2017年12月31日前,召集北京分舵的大嬸們吃頓芹香魚。
這下,2017的小目標總可以實現了吧!
哎,內個誰,記得買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