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春天我都會唱歌,看云朵從南來。
風再輕一點,就是真正的春天了。
春生萬物,養生重在“生”
春是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所以在養生方面,我們需要順應春生之氣,與萬物生長合拍。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亙古不變的規律。春生萬物,養生重在“生”,人體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錯過了春季的養生必定會影響下一個季節的健康,四季養生有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黃帝內經》有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春季萬物復蘇,陽氣生發,是利用大自然陽氣調節人體陽氣最好的時節。此時,人體陽氣開始生發,身體陽氣一旦充足就會自動沖擊潛藏了一冬的病灶,所以春天易出現肝病、風病、眼病、傳染病、筋病等。
春季養生,重在養肝
春季對應五臟中的肝,對應五行中的木,此時肝經當令,所以春季養生重在養肝。
每到春季,皮膚就容易出現干燥、過敏、長斑,身體容易出現疲乏勞累,是因為肝血瘀滯所形成的,疏通肝膽經絡可以很好的改善,所以我們要在春季抓住養護膽肝的機會。
春季艾灸肝經上的一些穴位可以控制肝陽上亢侵擾脾胃,亦可提升肝陽以振情志,達到溫肝陽、益肝氣,養肝陰、滋肝血,疏肝利膽的作用,讓肝氣處于一種平衡狀態以助陽氣正常生發。
在艾灸命門、大椎、腎俞、神闕、關元五大基礎穴位的同時,可以適當調配肝經上的肝俞穴、太沖穴和期門穴來激發肝經原氣,調節肝陽,促進肝經氣血的正常運行,可緩解乃至消除春天易犯的困乏,肝臟,眼部,筋骨和傳染過敏等疾病。
命門穴
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間。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具有通調陽氣、宣散解表的作用。
大椎穴
此穴為“諸陽之會”,有解表通陽,補虛寧神的作用。
腎俞穴
腎俞穴與腎臟相應,而為之俞,有益腎固精、清熱利濕的作用,能夠調腎氣、強腰脊、聰耳目。
神闕穴
神闕穴位于臍中,是人體生命之門,灸之溫陽救逆、開竅醒神,具有健運脾胃等作用。
關元穴
位于臍下三寸處。它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古人稱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
肝俞穴
此穴是肝氣輸注的部位,為治肝要穴。肝俞穴具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的作用。
太沖穴
太沖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肝俞配太沖,有平肝潛陽,清熱明目的作用。
期門穴
肝俞配期門,為俞募配穴法,有清利肝膽濕熱、健脾疏肝的作用。
春季養肝小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常備一些生活養肝小知識,為春季養生做好功課!
多飲水
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飲食平衡
不要暴飲暴食或常饑餓,這種饑飽不勻的飲食習慣,會引起消化液分泌異常,導致肝臟功能的失調。所以,春季飲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
少飲酒
初春時節,寒氣較盛,少量飲酒有利于通經、活血、化淤和肝臟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要知道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會傷肝。據醫學研究表明,體重60公斤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謝60克酒精,若超過限量,就會影響肝臟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心情舒暢
樂觀使人健康。由于肝喜疏惡郁,故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調。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就會傷及肝氣,久之,易導致肝病。
適量運動
春季是萬物萌動的大好時節,也是體育鍛煉的黃金季節。在春季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等,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以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之目的。
服飾要寬松
春陽生發,人體亦然。古人云:寬松衣帶,披散頭發,形體得以舒展,氣血不致淤積。肝氣血順暢,身體必然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