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狼女
疫情給所有人都按下了慢進鍵。
我們習慣了倍速,習慣了快進,有人宅家宅到不知所措,有人天天刷朋友圈刷到懷疑人生。行為雖不同,但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受到這次疫情帶來的影響,然后不同程度地焦慮。
這段慢生活中,我個人覺得過得特別清醒。過去的2019,太忙了,又忙又焦慮,每個月都在解決各種難題,停下來就焦慮,情緒越來越復雜
2月微博熱搜“疫情是否會影響大家工資”,網友大吐苦水:
在這之前,我還沒意識到復工是件多么幸運的事。
這周我收到了非常非常多不好的消息,有人被降薪,有人公司遲遲不開工,有人早就收到了公司宣告破產的信息,還有人對自己的行業產生了強烈的抵觸。
上周在領英發表了篇文章,寫的是我2年前在家待業的故事。
這選題是2019年底時就有的,一直拖到了1月寫,2月發,到現在,我突然發現這個故事太有參考性了,至少能給一些人方向和力量。
我踏入社會后的第一場轉折,就是那三個月。
那三個月,需要勇氣,需要主動,需要忍耐。很不巧,這些東西我之前都沒有。沒有勇氣去改變,不主動做選擇,忍受不了窮,估計就是普通人的特征。
我真的挺想當個普通人的,只是命運似乎不讓我就這么過一輩子,就給了個挑戰。如果當初沒有感覺到了絕境,沒有遇到過溫暖的人,我不知道現在的自己在哪里。
那三個月最有價值的事情,是自己每天寫文章。
通過寫作,我找到還不錯的工作,有了業余時間變現的方法,更沉淀了鏈接牛人的資本,打開了新的世界,發現了很多商業機會。
我很慶幸的是:自己通過寫作結識了一群人,還獲得了符合內心需求的工作,甚至在后來的20多個月里,寫作這件事一直地為我賦能。
寫作這件事,很大程度成就了現在的我。
01
馬上我就畢業三周年了。
這1000天時間里,我都是一個文字工作者。從做網絡小說的內容,再到寫新媒體文章,再到現在和一些平臺合作輸出自己的職場故事。
算上畢業前折騰的電臺欄目,寫作的時間早就超過了1萬小時。
寫了那么久,我卻總以為寫作是一部分人的事情,喜歡寫就好好寫,哪里要學的?甚至有很多粉絲讓我教寫作,我會反問他們,為什么要學寫作?
2020年前,我從來不覺得,自媒體寫作能力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能力。
直至這次疫情,我琢磨了幾個短視頻平臺,看了好幾場直播,看了三四本職業規劃書,和領英合作了稿子,和出版社合作了一些書評推廣,我就意識到文字表達能力原來如此重要。
更讓我思維轉變的,是我合作的私人定制保養項目。我在和客戶交流、跟進的過程,發現自己的整合信息能力,以及信息篩選能力比太多人要強。
原來這三年來,寫作這事非但改變了我詞不達意的痛苦,還幫助我提升了閱讀能力、整合信息能力、共情能力,鏈接人脈能力、信息搜索渠道。
當然,最直接的一個能力,是自我認知能力大大的提升。
這是寫作一定帶給作者的。
疫情期間,我把很多問題都思考清楚了,決定在這個特別的時間點,推出199元的寫作訓練營。
02
2018年,我因為幾篇總結文章,結識了不少朋友。有不少人都說,開課吧,教我寫作。
那是我第一次在網絡上被叫老師,其實就這么一兩篇文章,哪里能擔當起老師這個稱號。
這事擱置了好幾個月,我才有了第一個訓練營。
訓練營誕生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進新媒體行業的第一周,第二篇文章就刷屏朋友圈,多個大號來轉載(我一直覺得這事太神奇了,啥都不懂,啥經驗都沒有,就就這么突然地獲得了認可);二是我當時參加了一個比賽,月賽的任務就是帶社群,我很想拿到進入半決賽的入場券。
如此一來,我就有了足夠的動力去做寫作訓練營。
其實不能說是寫作訓練營,我的本意就不是教大家寫作技巧,只是希望帶著大家走走我曾經走過的路,帶著大家用寫作的形式,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我沒想到的是,在沒做推廣,我也沒什么知名度,代表作還不算特別多時,真的把訓練營做起來,得到的反饋還不錯。更沒想到的是,在那之后每個月都會有人問我,你的寫作訓練營還開不,我有朋友推薦給你。
說實話,那期訓練營真的耗掉了我不少精力,很多細節功夫沒完善好,總覺得自己還不夠用心去做這件事,加上忙著比賽,壓根就抽不出時間來做,就直接放棄了。
2019年,也有不少朋友催促我,我也說了好幾次要重新開課了,但又真的缺動力。
這其實是個Why to do的問題。
我不只一次問過:為什么有那么多人說要跟我學寫作?我能引導學員學到什么程度和得到什么結果?我志不在教育行業,那我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的理由是什么?
但這次,我是想明白了,其實還是那個點:我要盡我所能賦予別人價值,這樣我的人生才會有質的飛躍。
進入職場的這兩年多,我做事總是先問自己“WHY”,再去思索“HOW”。
從我過去自己學習職場的本領,再到我去投稿寫作,再到我找工作,再到我開課程,參加比賽,每一次都是。
我不知道為什么做,所以一直都沒行動。直至這次疫情,整個中國被按下了慢進鍵,人流變慢了,車流變慢了,我和所有人的交流變得有耐性了,我也突然有了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
想明白為什么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