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成長,長成自己的樣子。
1.什么是「躍遷」
電子吸收能量后,突然跳到更高能量級,這種不連續、跳躍式的突變,我們稱之為「躍遷」。
人類認知世界和自我成長,也會受到激發產生突變,進行「躍遷」。
通過刻意練習和自我迭代進行漸進式進步, 利用科技和社會系統的能量快速升級是自我躍遷.
持續的學習后, 對概念的頓悟, 這叫作認知躍遷.
按照新方法積累一段時間后, 能力和水平上了一個臺階, 叫能力躍遷.
2.高手的暗箱
利用規律, 放大努力。
在知識很容易獲得的互聯網時代,大腦不該用來記憶,而是要用來觀察、思考、創造和影響他人——知道知識在哪兒,比知道知識是什么更重要。
1)認知方式的改變
在信息容易獲得的當下,我們的認知方式應該逐漸轉換成「調用」知識,而非「記憶」知識。
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信息里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2)思考方式的改變
我們可以調用全世界的觀點,卻依然需要具備獨立思考能力。
每個人都要學會如何成為一個「聯機的獨立思考者」。
3)無法順應時代的「溺水者」
在信息海洋里,有三種注意力迷失的溺水者:①無法掌控自己注意力的人 ②無法過濾信息,找不到重點③不理解系統,無法進行聯機協作的人。
3.高手戰略
在高價值區, 做正確的事。
1)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投資人
今天是機會更多、概率更小的世界,處處有競爭。面對豐富的資源,選擇比執行更重要。
要向投資高手學習人生戰略能力,你就不會糾結于「我這個月工資比小王低」之類的想法。
2)棒球之神的投資理念
史上最佳擊球手——泰德 ? 威廉斯,是對巴菲特投資理念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泰德保持高擊打率的秘訣是——只擊打甜蜜區里的球,忽略其他的。這需要強大而冷靜的內心,以及對于規律的定見。
所謂「高手戰略」是指:找到高價值區,戰略性關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勝。
高價值區往往是反直覺的、需要高競爭力的、持續在變化的。
3)冪律分布:發現世界的杠桿點
社會和自然的大部分系統都有重點,找到并持續抓住重點,就掌握了最高效率的關鍵。
? 第一次躍遷: 用二八法則高效成長。與其用100%的精力學習一個領域的100%, 不如用80%的精力學習每個領域20%的精華。
? 第二次躍遷: 利用系統放大名氣。通過名氣->擴大影響->更有名氣->影響更大
? 第三次躍遷: 與最優秀的大腦互聯。
4)頭部效應: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頭部是你所在賽道里的高價值并且有優勢的領域,能讓你獲得巨大推力和加速度。
一個充分競爭、互聯的時代,是幾個頭部和眾多長尾組成的時代。
如何找到并進入頭部領域?
? 從價值出發找優勢(要因為有價值才做)
? 從身邊的頭部做起(戰略必須先幫助你在當下破局, 否則就毫無意義)
? 不要固守過去的優勢
? 思考差異化(OODA循環: 觀察Observe, 調整Orient, 決策Decide, 行動Action)。
5)保持優勢,持續迭代
專注讓你無敵,迭代讓你精進,好的成功是聰明人花的笨功夫。
4.聯機學習
找到知識的源頭, 提升認知效率。終身學習時代,人們拼的是認知效率。
如何提升認知收益與時間精力的比值?
1)找到知識的源頭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缺乏鑒別一手信息的能力,這是我們認知效率低下的原因。辨別和找到知識源頭、跟隨知識源頭的人……直到你也成為知識的源頭。
2)極其功利的少讀書
讀書:能解決當下問題的,學了有地方用的,難度適合的。
——找到目標(從遇到的問題出發)
——調整資源(區分認知性、知識性、娛樂性三種閱讀模式)
——帶著問題進入(不要從第一頁開始閱讀)
3)萃取知識晶體
通過關聯、樹狀、序列、數據等模型,形象化呈現,找到知識點之間的結構關系。
4)調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
? 打磨第一個知識模塊;
? 拋出、換回別人的模塊;
? 重復前兩步,積累足夠多的模塊;
? 整合出自己的體系,實現知識躍遷。
5)問題比答案更有效
任何情況下,問「為什么」都可能是引起改變的第一步。
三種學習思路
? ? 自學: 自己找答案
? ? 聯機學習: 和同行交流, 用答案換答案
? ? 跨界聯機學習: 跨行學習交流, 用答案換答案
什么是最重要的技能: 提問能力和整合能力
——多元;高頻: 高頻次溝通;提問;結構;匯聚
通過思想夜宴進行群體躍遷
? 準備:找4個不同領域的人, 讓他們再各找一個人, 不能太熟, 要求愿意主動貢獻想法
? 提前拉群, 丟出幾個清晰的話題
? 激發:第一輪, 每個人講5分鐘,
? 休息:第二輪, 自由發言, 記錄員簡要記錄內容
? 成果:當晚不給成果,第二天將記錄發給所有人, 約定有新成果再發到群里;每次換一半人, 幾輪后, 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
以問題為中心
? ? 學習的速度跟不上遇到問題的速度, 是焦慮的根源.
? ? 串聯起知識的是場景問題.
? ? 問題樹依托一個真實的, 高價值, 并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來展開. 包括4個方面:
? ? ? ? ?我們面臨什么樣的問題
? ? ? ?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 ? ? ? ?我們會遇到哪些挑戰和障礙
? ? ? ? ?我們有什么可能的解決方案
? ? 未來的專業體現在"特別擅長解決某類型的問題"
比終生學習者更有效的是終生提問者.——別列書單, 而是列問題單
如何提出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問題
? 不做伸手黨, 準備充分, 目標清晰
? 好問題都是組合拳. 把問題問得深入一些
? 輸出答案
5個絕佳的思考角度
? 證據:我怎么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有什么證據證明?
? 視角:如果站在其他人視角看這個問題會怎樣?換個角度會怎樣?
? 聯系: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規律和模式?我們以前在哪兒見過這種模式?
? 猜想:如果它與眾不同,那是什么樣的?
? 相關:它為什么重要?
6)把知識變成價值
商業思想大師的學習方式:
? 他們是終生提問者
? 他們都是跨領域整合者
? 他們都有一套知識IPO系統。
知識 IPO (輸入 - 解決 - 輸出)是將知識點連成線的重要方式。
? I:輸入問題:找到真實的,高價值,并且可能被解決的問題。
? P:解決問題:以解決問題為最高標準,而非為了學習知識。
? O:輸出問題:輸出倒逼輸入,把解決問題的結果傳播出去。
設計自己的知識IPO
? ? 第一步, 你必須有一個真實的, 高價值, 并且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
? ? 第二步, 不是要學習知識, 而是要解決問題(P)
? ? 第三步, 輸出倒逼輸入(O)
需要注意的兩點:產出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有,不需要憋大招;不要害怕分享,知識越分享越多。
放大碎片化價值:經常進行小的積累并進行分享;設計自己的知識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可交付產品), 比如百元方案, 生涯咖啡。
知識體系: 問題導向, 聯機思考, 知識晶體和信息源頭
5.破局思維
升維思考,解決復雜問題。
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們強、智商比我們高、定力比我們好,只是因為他們思考比我們深、見識比我們廣,他們看到了更大的「系統」。
1)看清這個世界的「系統」
? 回路:具有自我強化效應的循環系統(正循環或負循環),把握事物發展脈絡,找到過去和現在的關系,進入正循環。
? 四種增長回路:好習慣、興趣培養到能力養成、快速學習的知識 IPO、企業管理的「信 - 任」循環。
? 看到層級:理清事情背后的真正規律——資源、方法論、目標。
加大投入(努力)是勤奮的第一個境界,優化方法論是第二個境界,減少目標、戰略級勤奮是高效的最高境界。
如果對于層級想得足夠明白、足夠了解其中的關系,就敢少做事,找到杠桿點。
2)升維——破局而出,打破輪回
答案不在前方,需要后退一步,看到整個系統,找到破局之法。
3)控制點——把復雜系統變成小目標
多層布點:拿到目標后,要拆分到執行層面,層層布點,做到單點可控。
目標折射:根據層級特征調整切入點,找到阻力最小的路徑。專注最終結果之余,不追求路徑最短,而是追求效率最高,擁抱「折射」。
6.內在修煉
推動躍遷的關鍵動力,在于我們自己。
這世界只有三種人:創造變化的人,擁抱變化的人,忍受變化的人。希望你成為前兩種人。
1)看世界?開放而專注
? 見得人好, 經常隨喜贊嘆
? 找到自己領域的知識源頭, 并分享
? 不隨便崇拜誰. 一崇拜, 以他為頂, 你的系統就又封閉了.
? 不再認為自己不喜歡, 看不懂的東西就是傻的.
? 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釋得通"的上帝視角感理論
? 對水平沒你高的人要寬容, 因為你也沒有掌握真理
? 留出10%~30%的時間, 給自己不懂也不太會接觸的領域
? 站在更高角度, 發現和專注于自己的獨特之處
? 專注于自己的人生大問題
2)看自己?遲鈍而有趣
? 對不重要的事, 漠不關心
? 忍住第一反應, 等待第二反應
? 不追熱點, 等要點浮現
? 尋求整體最優解, 站在長周期做判斷
? 多元, 定期做點兒不靠譜, 有趣無用的事
? 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找到自己的無限游戲
? 放下焦慮, 不要放下好奇心.
3)然后成為一個別人看好, 愿意交往的高價值之人的原則
? 善待親人, 形成正循環
? 做足夠大的夢, 才會有足夠多的人幫你
? 快速成長, 并讓別人看到
? 懂得陪伴, 朋友有情緒低落的時候, 別評價, 也不用著急解決, 陪伴就好.
? 廣結善緣——能力范圍內的, 能幫就幫一點兒, 恰當接受別人的感謝.
4)連接帶來了現代社會的底層改變
? 現代高手的7個心智關鍵詞: 開放, 專注, 遲鈍, 有趣, 簡單, 善良, 可激怒
? 面對世界, 開放而專注, 進入系統
? 面對自己, 遲鈍而有趣, 智慧而超然
? 面對他人, 簡單, 善良, 可激怒
? 面對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