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詞】他是創業者的楷模,40歲破釜沉舟,重新出發,負債二三千萬元,開始艱難創業。他頂著巨大的壓力,依靠自己堅定的信念,堅韌不拔的意志,一步一個腳印,從別人不愿做的小事做起,干別人看不上的小活,在市場夾縫中尋覓商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一路拼搏奮斗,終于成為億萬富翁,創業者的楷模。他拯救了自己,也沉到海底采到了珍珠。
他是簡書寫作者的典范,擁有百萬權重,卻自由點贊,為推薦新人新作不辭勞苦。他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強烈、持續的愿望:“不停筆,寫下去!”對寫作的癡*迷已經融入了他的血脈,他的心胸在文字中澎湃,靈魂在文字中燃燒。他熱愛寫作,那就是他的生活和他的生命。他勤奮執著,極致投入,作品一部接一部面世,迄今已經出版了40多部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其中,小說《四十才是青春》和《沉到河底就能采到珍珠》,更是在2019年蘇州書展大放光彩。
他就是蔣坤元老師。
如果用幾個詞語來高度概括蔣坤元老師,我的心中馬上會涌現出這三個詞:大智若愚、自強不息、珍惜感恩。
01
大智若愚
蔣老師外表樸實無華,謹言慎行。其實,他十分精明干練,視野開闊,大事不糊涂,非常有智慧。
創業初期,他認準了開廠租房是一舉多得的好生意,果斷出手,借債融資二三千萬元,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怕失敗,這是一種氣魄和膽識。即使今天,又有幾個創業者敢如此瘋狂死磕自己。
破釜沉舟,表面上看是勇氣,骨子里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肯定是不敢孤擲一注的。這是他的精明智慧之處,認定的事,敢闖敢干,謀定后動,方能氣定神閑。
他干著別人看不上的小活,真誠地待人處事,不計較一時一地之得失。客戶有困難了,他免費提供倉儲服務;客戶因故搬遷,他換位思考,租金退免如常;客戶有新產品開發,他急客戶之所急,免費加工樣品,想方設法解決客戶難題。
表面上看,他吃虧了,其實,這是真正的用戶思維。經商營銷,以誠為本,經營之根本,在于人心,贏得客戶信任,不愁生意不上門。這才是真正的經營智慧。
同樣的道理,他在簡書,自由點贊,只給喜愛自己的朋友點贊,為好文章點贊,勞力費神推薦新人新作,卻不爭搶鉆貝之利,表面看來,他是吃虧的,其實,他經營的是人心,看的長遠,取舍之間,盡顯智慧。
大智若愚之人,擁有生活的智慧,會有所為,有所不為。他只在乎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02
自強不息
真正的努力,是“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的踏實;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勤奮;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精進。
蔣坤元老師正是這樣一個自強不息的人。
他從18歲開始,執著地愛上寫作,從此,寫作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生活的喜怒哀樂都化作一篇篇充滿希望的文字,他沉醉在文學的海洋里無法自拔。不停筆,寫下去,他不知疲倦地在文學的道路上跋涉著。
創業者是孤獨的,寫作者更加孤獨。但,蔣坤元老師從不畏懼,他面對創業的重重壓力,親力親為,不知疲倦地四處奔波。他說,“所謂老板,在我看來就是老是拍板,所有問題都會找老板,老板無路可走,只好拍板怎么解決。有人覺得老板很厲害,其實老板的厲害,就是千萬次面對各種問題的拍板而煉成的。”
他害怕過年,過年有人會來催債,年后工廠工人會流失。創業者,必須時時刻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燃燒自己,讓自己發光發熱,才能照亮前路。
創業維艱,他化解壓力的唯一途徑,是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拿起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以及拼搏奮斗的意義。
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作,從不放棄。他把寫作當作拯救自己靈魂的歸宿,他把寫作當作與靈魂對話的窗口,他把寫作當作自強不息的武器。
創業,給他的寫作帶來了更豐富多彩的體驗,擴大了寫作的范圍,積累了更豐厚的生活素材。他以創業者的精神,頑強地追求著自己的夢想,痛并快樂著。
寫作,給他的創業帶來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在精神層面突飛猛進,從而,面對創業難題,他心有定力,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地走出了適合自己的道路。
寫作和創業,已經成為他生活的養料,成長的血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自強不息,拼搏奮斗,他不是一個人,他是千千萬萬創業者、寫作者的典型代表,這是一種時代的精神,匯聚成時代的最強音,激勵著更多的年輕人奮勇向前。
03
珍惜感恩
一位哲學家問他的眾多學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答案有許多。
最后有一位學生說:“一顆善心。”
“正是。” 那哲學家說:“有著善心的人,對自己能自安自足,能去做適宜的事,對他人則是可親近的朋友。”
一個高情商的人,應該能接受人的復雜,包容人的不同,理解人的自相矛盾,允許人有種種私心。
因為這是基本人性。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來的錢最后往往會因為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蔣老師擁有一顆善心、愛心、感恩之心。他回憶最多的是老祖母的善良,老父親的愛心,自己對妻子的感恩。
他對幫助過自己的朋友念念不忘。哪怕是曾經批評過自己的人,只要是對的,他也視若朋友,倍加珍惜。
他念佛,卻不是因為佛,因為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佛,佛心即為善心、愛心和感恩之心。
他用自己的行動,每日踐行著善與愛的精神境界。他善于換位思考,看見辛苦的義工,他心存感激。看見樂善好施之人,他見賢思齊,力所能及地予以幫助和支持。他對于寫作新人,甘當綠葉和伯樂,給予支持和鼓勵。他對于幫助過自己的合作伙伴,不遠萬里,趕赴婚宴祝賀。他對于支持自己的朋友,誠心誠意相待,悉心照料,親自陪同去參觀旅游。
他心中裝著別人,這是一種樸素的信念。
樸素,也是一種大道。歷世間喧鬧浮華,曉細水長流的可貴;嘗天下美食,方知人間最有味的,是清淡的歡愉。大道至簡,三千繁華,終歸樸素。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中現,人情淡始長。
做事先做人,做人貴感恩。珍惜每一份遇見,真誠以待,讓溫暖傳遞。感恩每一份相知相伴,愛出者愛返, 福往者福來,渡人,亦是渡己。我們都是靈魂的擺渡者,為愛付出,為善感動,為生命注入能量。
珍惜、感恩的人,自帶磁場,吸引著更多的人,這是成功者的秘密,這也是認知的最高境界。
無論人心如何改變,人性多么復雜,愛的光芒,永遠照耀珍惜、感恩者。
04
一個成功或有道的人,“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他在這個世界上與物理世界相處非常恰當相宜;可是你研究不出來他的意思和做法,而且為人處事都很高明,事后一看,恰到好處,恰得其份,恰得其所。“與物有宜”就是儒家所講的仁義,也是真人的境界。
蔣坤元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成功者,不在于他賺到多少錢,而在于他對待財富的態度。富而有道,方為真富。富而有仁,方為真貴。
作為創業者,我常常被蔣老師的拼搏奮斗精神感動。
作為寫作者,我常常被蔣老師執著追夢的力量敲擊著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