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詩詞中漂泊孤獨的身影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xiāng)。

舉翅萬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節(jié)食南稻,春日復北翔……

這是曹操《卻東西門行》的詩句,它概括了鴻雁的幾個特點:一是鴻雁是塞北的鳥兒。“乃在無人鄉(xiāng)”,說明鴻雁怕人,它是遠離人群的;二是它是候鳥,冬季它飛往南方,春日飛回北方。

鴻雁,也叫雁、鴻,俗稱大雁,它是我國能見到比較著名的候鳥之一。每到秋末或春初,在我國廣大地區(qū)都能見到大雁從天空飛過,尤其是排著“人”字或“一”字隊形,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大雁不辭勞苦、千里跋涉,引起了人們的感動;它們不住的鳴叫也觸動了人們的心靈,所以,從古至今中國的詩人們也用詩詞反映鴻雁,并投射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感懷。

最早反映鴻雁的詩當然也是我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jīng)》。《詩經(jīng)﹒小雅》有《鴻雁》一詩,但它也是以鴻雁起興,并未具體反映鴻雁。它是說鴻雁振振翅膀,有個男子很健壯,主要反應(yīng)這個男子怎么怎么。

到秦漢時期,人們常把大雁和天鵝合稱而叫“鴻鵠”。過去大家都學過《陳勝起義》(節(jié)自《史記﹒陳涉世家》),里邊很有名的一句話就是陳勝的那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鴻,指大雁;鵠,是天鵝。漢高祖劉邦也有一首《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又可奈何?

雖有繒繳,將安所施?

劉邦寵愛戚夫人,在戚夫人的鼓動下,想廢掉太子而立與戚夫人所生的趙王如意,遭到眾大臣甚至是名望甚高的“商山四皓”的反對。劉邦給戚夫人唱了這首《鴻鵠歌》,意思是說,太子就像鴻鵠一樣羽翼豐滿,一舉千里,橫絕四海了,我就是有弓箭也拿他沒辦法了。繒繳(zeng zhuo):系著繩子的箭。繒,箭;繳,系箭的繩子。

后來寫鴻鵠的也不多,都是寫黃鵠(天鵝)的詩,比如遠嫁烏孫國的公主劉細君的《悲愁歌》“常思漢土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鵠兮還故鄉(xiāng)”,是說愿做天鵝飛回故鄉(xiāng)。傳說中被匈奴扣押在漠北牧羊19年的漢使蘇武,其詩中也沒有鴻雁,也是說“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

至曹操,詩中始有鴻雁(如前),而后漸多,而黃鵠則少見了。

歷代詩人詠鴻雁的內(nèi)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秋雁南飛,深秋景象,或喻寒冬將到

重別周尚書 (南北朝)庾信

陽關(guān)萬里道,不見一人歸。

唯有河邊雁,秋來向南飛。

庾信是南朝﹒梁的官員,出使北朝﹒西魏,遭逢西魏滅了梁,所以無國可回,遂滯留長安,歷仕西魏、北周。本詩是借秋雁可以南飛表達自己思鄉(xiāng)及對故國難歸的情感。陽關(guān),西域古關(guān),在今甘肅。王維有“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之句。本詩前兩句表達戍邊的將士只見去的,少有回來的,“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晚秋? (南北朝)庾信

凄清臨晚景。疎索望寒階。

濕庭凝墜露。摶風卷落槐。

日氣斜還冷。云峰晚更霾。

可憐數(shù)行雁。點點遠空排。

這是一首純寫秋景的詩。大意是:一片凄清到了秋末之時,從蕭索的樹影看到寒冷的臺階。庭中濕漉漉的知道下了寒露,陣陣旋風卷下片片槐葉。太陽西斜空氣變冷,山峰的傍晚還籠罩著霧霾。最可憐那幾行大雁,在高高的天空排隊南飛。在這里,作者通過幾行大雁南飛,渲染了晚秋的特征。

送魏萬之京(唐)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關(guān)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中表達了詩人與魏萬的友情。詩的大意是:早晨聽過與你離別的歌,夜晚你就要在微霜下渡過黃河。大雁的叫聲不忍在愁苦里聽聞,更何況是云山的跋涉之中。潼關(guān)的樹色顯示寒冬將近,京城夜里的搗衣聲特別多。不要去長安的那些享樂之處,白白讓時光空虛度過。在這里用鴻雁的叫聲具體生動地顯示秋天將去寒冬將至的時節(jié)。

長安秋望? [唐] 趙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這是作者較著名的一首詩,寫在長安秋天看到的景色及自己思鄉(xiāng)的情感。大意是:冷清的云霧在拂曉時飄流著,皇家宮闕籠罩在深秋之中。寥落的幾點星光下飛來南去的雁陣,有人倚樓把長笛吹奏。半開的紫菊在竹籬旁雅靜,落盡紅衣的蓮花在江洲邊含愁。家鄉(xiāng)的鱸魚正肥美而回不去,卻像個囚徒一樣在京城逗留。在這里以雁群橫過殘星描繪深秋的景象。

二、春日思歸,衡陽回雁峰,歸雁

人日思歸?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兩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這首詩比較明白曉暢,也是通過春雁北歸而引發(fā)離家兩年的人的思歸之情。

題大庾嶺北驛? (唐)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隴頭梅。

這是作者被流放欽州(今廣東)途徑大庾嶺(江西境內(nèi))時所作。大意是說:十月南飛的大雁,傳聞到這里就要回去了。而我到這里還沒停止,何日我才能歸來?江面平靜,潮水剛剛退去;山林昏暗,瘴氣濃重不散。明早登高望鄉(xiāng)的地方,應(yīng)該會見到梅花開發(fā)。本篇作者以雁和自己對比,大雁能回自己不能回,表達自己憂傷哀怨的內(nèi)心情感。

其實,據(jù)說大庾嶺是沒有雁的,宋之問是通過雁回歸表達自己思歸之情。傳說大雁是飛到衡陽就不再南行,南岳衡山的最高峰就叫回雁峰。每年二月大雁就要北歸。

春夜聞笛? (唐)李益

寒山聞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該詩的大意:寒冷的山間有人吹笛呼喚春天回歸,被貶謫的人們相望淚水灑滿了衣裳。洞庭湖上一夜有無數(shù)的雁群,不等天明都向北方飛去。這里以大雁能歸而遷客不能歸表達遷客思歸的心情。

春雁? (明)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

莫怪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xiāng)。

作者說:春風一到衡陽,大雁們就不顧楚水與燕山有萬里的路途而飛回。人們不要怪大雁春天一到便歸去,因為江南雖好卻不是它們的家鄉(xiāng)。詩人在詩中借春雁表達游子懷鄉(xiāng)思歸的情感。

歸雁? (唐)錢起

瀟湘何事等閑歸,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這首以《歸雁》為題的詩較為藝術(shù)化,也可以說是詩人寫湘靈(湘夫人)的哀怨,與歸雁無關(guān),但他借用了歸雁這個形式。該詩前兩句以設(shè)問句式問大雁:你們?yōu)楹芜@么輕率地就從瀟湘飛回來呢?那里水碧沙明兩岸都長滿了青苔啊。后兩句以雁作答:那里有湘靈在月夜里彈奏二十五弦琴,我們受不了那清冷的哀怨就飛回了。

瑤琴怨? (唐)溫庭筠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這首詩寫的不是春雁而是秋雁,為何我也把它排在這里呢?因為它與上首詩形式相像,也是寫瑤琴的。本詩的大意是:竹席銀床冰冷難以入夢,藍天如水夜云輕盈。雁聲漸遠飛過瀟湘去,月光明亮地映照著十二高樓。

三、鴻雁傳書,一個美麗的傳說

古詩詞中常把鴻雁當作信使,甚至以鴻雁代指書信,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鴻雁傳書的故事源于蘇武牧羊,據(jù)《史記》記載,漢武帝時,使臣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并被押在北海(據(jù)說是今貝加爾湖)牧羊。19年后漢朝派使者要求釋放蘇武,匈奴單于謊稱蘇武已死。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真相,并出主意讓他對單于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沒死。單于無法,只得把蘇武放回漢朝。從此,有了“鴻雁傳書”一說,鴻雁也有了信使之稱。這在詩詞中也有大量的反映。

閨怨? (唐)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光,流照伏波營。

這首詩表達了一個戍邊將士的妻子對夫君的思念:大雁都飛盡了沒捎信的了,愁思太多難以入眠。愿隨著孤獨的月光,照向伏波將軍的大營。伏波,是漢代將軍的封號。最著名的伏波將軍是東漢光武帝時期的馬援,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馬革裹尸。

春閨? (唐)崔道融

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滿泥。

佳人持錦字,無雁寄征西。

這也是一首描寫邊關(guān)將士的妻子思念夫君的詩:寒食時節(jié)下起了雨,落花落滿了泥。佳人拿著寫好的錦書,卻沒有雁兒幫她寄到邊關(guān)。錦字,寫在織錦上的字,也叫錦書,最珍貴的書信才會用織錦書寫。

阮郎歸? (宋)秦觀

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虛。

麗譙吹罷小單于。迢迢清夜徂。

鄉(xiāng)夢斷,旅魂孤。崢嶸歲又除。

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這是秦觀被貶湖南郴州時寫的詞。大意是:湖南天空的風雨吹走寒氣,深深的庭院一片空虛。高樓上誰吹奏了一曲《小單于》,清冷的長夜就要過去。思鄉(xiāng)的夢斷了,旅人的心感到孤獨,現(xiàn)在又到了除夕。衡陽還有大雁給傳書,郴州連大雁也沒有。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是李清照較著名的一首詞。大意是:紅蓮香消花殘,竹席也涼了,輕輕解開羅裳,獨自登上木蘭舟。云空中誰寄來了書信?接到大雁帶來的書信,已是滿月照著西樓。花兒獨自飄零,流水獨自流淌,同一種相思,使身處兩地的人憂愁。這種感情沒有辦法消除,才從眉頭下來,又襲上了心頭。這里,錦書、雁字,都代指書信。雁字,就是大雁帶來的文字。

四、驚弓之鳥,大雁之殤

贈獵騎? (唐)杜牧

已落雙雕血尚新,鳴鞭走馬又翻身。

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這首詩刻畫了一個騎射高手。你看他剛射落兩只大雕,雕還在淌血,他又揚鞭翻身上馬,尋找新的射獵目標。詩人勸這個射手不要射殺南來的大雁,恐怕它們身上帶著寄給遠方人的家書。

鴻雁每年南來北往,也往往成為獵人們獵取的目標。鷹雕屬于猛禽,肉又不好吃,但是一些射獵高手為了顯示自己高超的技藝,還射獵呢?何況鴻雁飛行平緩,對人類來說其肉質(zhì)也不錯,自然成為人們獵取的對象。所以鴻雁每年的往來之旅也是兇險之旅。

“驚弓之鳥”一詞的來歷也與鴻雁有關(guān)。《戰(zhàn)國策》記載:魏國有一個神射手叫更贏。有一次他隨魏王郊游,見一只雁從天上飛過,他對魏王說:“我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這只雁射下來”。魏王說:“你吹吧?你射不下來,殺頭!”更贏說“我試試吧!”他取出弓,對著那只雁拉滿弓,“當”的一聲弦響,那只飛著的雁便應(yīng)聲落下。魏王震驚,詳問其故,更贏說:“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雁。”魏王問:“你怎么知道?”更贏說:“這只雁飛得很慢,叫聲凄慘。飛得慢是因為受過傷,叫聲慘是因為離開同伴很久了。它聽到我的弓響后,害怕再次被射中,就拼命向高處飛,一使勁,未愈合的傷口又開裂了,疼痛難忍,翅膀就再也扇不動了,就掉了下來。”看來更贏不但技術(shù)高,觀察力也是驚人的。

從前面講的歷史故事可以知道:“鴻雁傳書”本來就是漢使騙匈奴單于編造的。實際上鴻雁是害怕人的,它們只會遠遠躲著人類,更不可能給人傳書,因為人只會帶給它們傷害。

摸魚兒·雁丘詞? (元)元好問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wǎng)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譯文(獨孤行)

問世間:情是什么東西?

能使兩只雁兒以生死相許?

它們天南地北雙宿雙飛,

經(jīng)歷了多少寒冬酷暑。

相處的歡樂,離別的痛苦,

雁兒比人間兒女情更癡。

您也許會說:萬里層云渺渺茫茫,

千里江山的黃昏覆蓋著積雪,

我孤單的身影向何處去?

這汾水路,當年漢武帝巡游,曾經(jīng)簫鼓喧天,

如今寂寞冷落,衰草荒煙。

招魂也無濟于事,山鬼枉自悲啼,

上天也會嫉妒,你相信嗎?

鶯兒燕兒都將變?yōu)辄S土,

大雁的癡情則千秋萬古。

后世的詩人們會紀念這癡情的大雁,

前來憑吊安葬它們的丘土。

《摸魚兒·雁丘詞》是金代詩人、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詠物詞,詞人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動,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寄托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這首詞緊緊圍繞“情”字,以雁擬人,譜寫了一曲凄惻動人的戀情悲歌。在這首詞中,作者馳騁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shù)手法,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致的描繪,再加以充滿悲劇氣氛的環(huán)境描寫的烘托,塑造了忠于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shù)形象,譜寫了一曲凄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歌,是為中國古代歌頌忠貞愛情的佳詞。


沁園春·雁 (明)高啟

木落時來,花發(fā)時歸,年又一年。

記南樓望信,夕陽簾外,西窗驚夢,夜雨燈前。

寫月書斜,戰(zhàn)霜陣整,橫破瀟湘萬里天。

風吹斷,見兩三低去,似落箏弦。

相呼共宿寒煙。想只在、蘆花淺水邊。

恨嗚嗚戍角,忽催飛起,悠悠漁火,長照愁眠。

隴塞間關(guān),江湖冷落,莫戀遺糧猶在田。

須高舉,教弋人空慕,云海茫然。


譯文(獨孤行)

樹葉落時飛來,春花開時歸去,

秋來春去年復一年。

記得簾外夕陽低垂南樓上盼望你的書信,

西窗雨夜里被你的叫聲驚醒久久無眠。

月光中書寫著大字,寒霜里排著整齊的隊形,

飛越瀟湘萬里云天。

忽然一陣狂風吹斷隊形,

兩三只雁兒下滑,像斷裂的箏弦。

寒煙中相互呼喚,只棲息在蘆花淺水邊。

恨那嗚嗚的號角,忽然將雁驚起,

而那幽幽的漁火,常照得雁兒無法入眠。

隴頭邊關(guān)遙遠,江河湖海遼闊,

雁兒啊!不要留戀那有稻粱遺落的田間。

你們要高高飛翔,讓那些捕獵者

無奈地遙望茫茫云天。

《沁園春·雁》是元末明初詞人高啟創(chuàng)作的一首詠雁詞。上片寫雁群南飛,贊美了它們的奮進精神和堅強毅力。下片寫雁群環(huán)境惡劣,危機四伏,驚魂難定。希望大雁不要留戀有稻糧遺留的田間,要高高飛起,讓那些獵捕者枉自仰嘆。

高啟曾在吳王張士誠手下任職。朱元璋奪取政權(quán)后,他雖曾應(yīng)詔出任新朝,但在以猜忌、濫殺聞名的朱氏控制下,不能不產(chǎn)生一種畏懼感。這首詞就是借詠雁來自慨身世,表達了遠離朱氏政權(quán)控制的愿望。但不幸的是作者沒有逃出羅網(wǎng),最終還是被朱元璋找罪名腰斬。



五、孤雁,孤獨靈魂的寄托

孤雁,失群失伴的雁。孤獨、悲哀,前途兇險。古代詩人很多寫孤雁的,主要是寄托自己心靈的孤獨,表達人生旅途的險惡。

孤雁? (唐)崔涂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云低暗度,關(guān)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這首詩的大意是:幾行回歸塞外的雁群已看不到了,你這只雁要獨自去哪里呢?暮雨中呼喚,沒有伙伴回應(yīng);寒塘上欲落下又遲疑不定。沙洲的烏云下你暗暗飛過,只有關(guān)山上的冷月將你伴隨。不一定是遭逢暗箭,獨自飛行就會使你恐懼多疑。這首詩很形象地刻畫了失群孤雁面臨的險境與孤獨,是詩人內(nèi)心孤獨的反映。

卜算子·孤鴻? (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譯文(獨孤行)

殘月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

水漏聲斷,夜深人靜。

誰見一幽人在獨自徘徊,

似孤鴻縹緲的身影?

受驚的孤鴻回過頭來,

滿腔的怨恨無人理解。

尋遍寒枝不肯棲息,

寂寞的沙洲一片清冷。

這是蘇軾被貶黃州時的詠物抒懷之作,借描寫夜深孤鴻縹緲獨飛的情景,托鴻寫人,抒發(fā)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孤寂憂憤之情,表現(xiàn)作者清高自守的品格。這首詞歷來被評為詞中名篇。黃廖園評其為“超詣神品”,黃庭堅說此詞“語境高妙,似非吃煙食人語,非胸中有數(shù)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解連環(huán)·孤雁? (宋)張炎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

自顧影、卻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

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

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

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yīng)轉(zhuǎn)。

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guān)重見。

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譯文(獨孤行)

楚江空曠的傍晚,

一雁與雁群驚散,相隔萬里之遠。

它顧影自憐,欲落下寒冷的池塘,

正是沙凈草枯,水平天遠。

它排不成雁字,

只能寄托相思一點。

它還是擔心耽誤了遠在邊塞

裹著殘氈頂風冒雪邊關(guān)將士的思念。

誰可憐它旅途的艱難?

長門宮寂靜的長夜里,

秦箏彈奏出長長哀怨。

料想伙伴們還歇宿在蘆花蕩,

曾有春天到來前北歸的打算。

暮雨中仿佛聽到同伴的呼喚,

怕不定會在玉門關(guān)突然重見。

比起雙雙歸來穿越半卷珠簾的燕子,

它不應(yīng)該感到羞慚。

作者張炎為南宋末人。本篇是詠物傷懷之作,極有盛名,作者因此或“張孤雁”之稱。全篇描寫孤雁離群飄泊無依,眷戀伴侶,在江野彷徨的凄苦,用以喻自己國破家亡后飄泊孤凄和對守節(jié)不移的故人的憂念。全詞將詠物、抒懷、敘事緊密結(jié)合。托物寄意,委婉纏綿,情意深永,恰到好處,堪稱詠物詞的上品之作。

長亭怨慢·雁? (清)朱彝尊

結(jié)多少悲秋儔侶,特地年年,北風吹度。

紫塞門孤,金河月冷,恨誰訴?

回汀枉渚,也只戀江南住。

隨意落平沙,巧排作、參差箏柱。

別浦,慣驚移莫定,應(yīng)怯敗荷疏雨。

一繩云杪,看字字懸針垂露。

漸欹斜、無力低飄,正目送、碧羅天暮。

寫不了相思,又蘸涼波飛去。


譯文(獨孤行)

聯(lián)結(jié)多少悲秋的伴侶,

特地年年從北方飛來。

黑紫的關(guān)塞孤獨,天河的月色冷清,

滿腔的怨恨向誰傾訴?

回到水邊,越過沙洲,

也只留戀著江南的鄉(xiāng)土。

它們隨意飛落在沙灘上,

仿佛巧安排在箏上的弦柱。

它們忽然驚起,習慣性地驚恐不安,

殘荷疏雨都會使它們恐懼。

它們繼續(xù)升空高飛,

像一條繩懸掛在云端。

它們仿佛累了,無力地下飄,

目送它們,在暮色蒼茫的天際。

它們寫不了它們的相思,

又帶著冷風寒波飛去。

朱彝尊這首詞與張炎的《解連環(huán)﹒孤雁》、高啟的《沁園春﹒雁》齊名,并稱為“詠雁”的三大名篇。作者由于抗清失敗,生計艱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飄零四海。這種漫長的羈旅生涯,加上時時要擔心清廷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到厭倦。正因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天南飛的大雁,心中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忍不住發(fā)出了“也只戀、江南住”的慨嘆,只是大雁尚能南飛,人卻不能自主,有家難歸。


六、雪泥鴻爪,蘇軾的人生之喻

《和子由澠池懷舊》? (宋)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譯文(獨孤行)

人生到處奔波像什么呢?

應(yīng)該像飛鴻踏在雪泥上吧。

雪泥上偶爾留下幾個爪印,

飛雁哪還記得這痕跡留在何方?

老僧已死,變成了一座新塔,

墻壁已壞,見不到舊時的題詩。

當年崎嶇的山路還記得否?

路長人困,那頭驢都累得直叫。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蘇轍送蘇軾至鄭州,分手回京,作詩寄蘇軾,這是蘇軾的和作。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為澠池縣主簿,未到任即中進士。他與蘇軾赴京應(yīng)試路經(jīng)澠池,同住縣中僧舍,同于壁上題詩。如今蘇軾赴陜西鳳翔做官,又要經(jīng)過澠池,因而作《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在這首詩中用“飛鴻踏雪泥”比喻人生留下的足跡,微不足道,也無需太在意,表達了一種不留戀過去,曠達積極向前的人生態(tài)度。所以“雪泥鴻爪”也成了人們常用的成語。

最后,展示一下我寫過的有關(guān)鴻雁的作品。我寫過一首《平沙落雁》,那是一首聽琴詩,是我在聆聽一場古樂會后寫的:

《平沙落雁》? 獨孤行

瀟湘晚空,云碧天凈

一排排鴻雁跋山涉水

自暮云深處迆迆而來

橫越大江上空

***

江邊沙白,蒲葦叢叢

目的地終于到達

頭雁警覺遲疑徐徐落下

三五雁盤旋隨從

***

蘆花頭白,繆花艷紅

有雁還盤旋空中

仿佛途中遭遇驚弓

至此還疑慮重重

***

夕陽西沉,風吹葦動

群雁落下沙灘

有幾只忽然驚起

心有余悸,驚叫不定

***

夜色降臨,明月初升

眾雁漸漸安定

有雁似失去了伴侶

對著明月悲鳴

***

夜深人靜,月明云輕

雁群都入夢中

孤雁偶爾低聲嗚咽

猛然夢中驚醒

***

更深夜半,只有江聲

沙灘黑壓壓一片雁影

江上吹著瑟瑟秋風

山高天青,月白沙冷

二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01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11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6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3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3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6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5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605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1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2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6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58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