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少年商學院》2017年6月16日發表的原創文章《藤校未來錄取學生將主要看這份“能力檔案”,美國“高考改革”細則公布》介紹,少年商學院2017年5月10日,由逾百所美國頂尖私立高中組成的聯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MTC)正式推出了一個全新的學生評價體系——A New Model,和美國高中傳統的成績單相比,它不打分,不評級,只是持續追蹤、記錄、評估學生共8大能力,目前已獲美國大學申請系統Coalition for Access, 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CAAS)的支持。使用CAAS申請系統的學校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杜克大學、密歇根大學等80余所美國著名高校。
很顯然,美國正嘗試推行極具顛覆性的高考改革方案。據文章介紹,有專業人士說,這意味著,未來幾年,SAT和ACT等“美國高考”將被逐步被替代。不過毋庸置疑的是,弱化分數評價,強調學生從小到大的能力評估無疑已成趨勢。
A?New Model拋棄了傳統的A-F評分制,專注考核共8大能力,這8大能力又被細分為61種更加具體的能力:
一是分析和創造力:定義、管理及應對復雜問題;鑒別偏見,區分可靠的和不全面的信息;應對信息過載;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分析、創造觀點和知識;勇于試錯;提出并測試問題的解決方案;找出多種選擇;建立跨學科的知識和視野;持續推理;融合與適應;解決沒有常規答案的新問題;運用知識和創造力去解決復雜的真實問題。
二是溝通能力——口頭及書面表達:理解并使用2種及以上語言;面對不同類型的人如何清晰地交流;用心傾聽;有效的口頭表達;面對不同受眾如何清晰簡明地寫作;解釋信息并有效地說服他人。
三是領導力及團隊合作能力:提出新想法;用影響力來領導別人;贏得信任,化解沖突,為他人提供幫助;領導小組討論,達成共識,協商結果;成為別人的老師、教練、顧問;尋求幫助;完成協作任務,管理團隊,分配職責;執行決策,達成目標,分享榮譽。
四是信息技術及數理能力:理解、使用及應用信息技術;創造數字知識和媒體;以不同的形式運用多媒體資源進行有效溝通;掌握并運用高階數學;了解傳統及前沿的數學、科學、技術、環境科學、機器學、分形學、細胞自動機、納米技術、生物技術等熱門議題。
五是全球視野:建立包容開放的心態,特別是對他人的價值觀和傳統習慣;理解非西方的歷史、政治、宗教及文化;精通一門或多門國際語言;通過技術與全球的人和活動建立連接;掌握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技巧與思維能力;使用21世紀的技能去理解和解決全球性問題;以互相尊重、開放交流的心態與來自不同文化、宗教、生活背景的人合作,向他們學習;平衡社會和文化差異,創造新的想法、獲得成功。
六是適應性與探索力:靈活,敏捷,適應能力強;敢于嘗試陌生的領域;探索和實驗;有效應對周圍環境的不確定性;把失敗看作學習的機會,認識到創新意味著少數的成功和頻繁的犯錯;勇于獨立探索新的角色、思想和策略;培養企業家素養。
七是誠信與決策力:保持同理心和同情心;培養正直,誠實,公正,尊重他人的品德;表現出對抗不公正的勇氣;有責任感,關注其他人的利益和福利;對新媒體技術所造成的道德問題和困境有基本的了解;面對復雜的問題,做出兼顧理性和道德的決策。
八是心智習慣:細致;創造力;熱愛學習/好奇心;恢復能力;毅力;自我效能;壓力管理;時間管理。
A?New Model和MTC聯盟發起人,全美排名前25的霍肯高中(Hawken School)校長Scott Looney說:“現有的成績評價體制最大的問題是,它對于學生來說,不是一種指引和反饋,更多的是一種衡量標準。孩子們現在根本不在乎他們所學的內容,他們只關心怎樣才可以從老師那里拿到一個好成績。”在一個有趣的實驗項目中,他們宣布取消了A-F的評價機制,一段時間后,他們發現,學生依然很努力學習,但現在,他們開始更主動向老師提問,更積極地尋找建議和反饋——他們從過去的強迫式學習變成了自發性學習。
美國頂尖私立文理學院科羅拉多學院的副校長Mark Hatch也表示,A New Model有望減輕高中生的壓力,讓他們重拾學習的熱情,“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現在18歲的孩子變得比以前更加焦慮了,也更加難以專注于他們的學習。更讓我們擔憂的一個現象是,我們正在培養一群非常擅長學習和拿高分的學生,但在他們身上,你看不到對學習的熱情和好奇?!?/p>
讀到這篇文章,山中君最大的感受是教育的改善永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美國不愧為世界上最發達最厲害的國家,其變革精神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在教育領域,我們很多地方都在學美國,如果我們不反思,說不定我們學到的東西用不了幾年就過時了,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瘋狂生長的今天。
在考試分數上,美國已普遍使用等級分,我們卻還在使用數字分。如今,美國高考改革方案又立志超越等級分,因為他們意識到等級分也是一種分數,同樣弊病重重。當學習的目的淪為獲得一個好分數時,學習的意義也就喪失了大半。等級分都與真正的學習如此對立,更不用說我們的數字分了。也許我們更應該思考,這種對立為什么會存在?考試和分數如何促進真正富有意義的學習?事實上,真正富有意義的學習是迷人而富于吸引力的。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苦事,苦一定是方法不對。
對普通人來說,美國這套最前沿的高考改革方案未免顯得有點高大上,似乎遙不可及。不過它最大的價值是樹立了一個更好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完美的人的標準,展現了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能夠達到的最高水平。也許,這種水平只有精英才能達到,但無法成為精英的普通人從中可以發現完善自己的方向,從而變得謙卑,而不是自高自大。在《論教育學》(趙鵬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這本小書中,康德認為,謙卑無非就是把自己的價值與道德的完滿性作一種比較,而不是人們把自己看得比別人差。美國這套高考改革方案無疑就提供了這樣一種“道德的完滿性”。
山中君從中還看出了美國人的和質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對他們來說,大概沒有什么東西不容質疑——如果方向跑偏此路不通,就要回到原點,反思再出發。就像美國獨立課程組織(The Independent Curriculum)執行總監Peter Gow所說,“A New Model提醒了我們所有人,我們不得不重新去思考,評判一個學生的真正標準到底是什么?!币?,教育評價的導向作用相當大,只要看看我們的高考就不會不明白。
注:文中配圖由少年商學院制作,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