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職場中年的你,焦慮嗎?
歲月流轉,晃眼間80后的我們將邁入四十之不惑的年齡,成為職場中的“老人”、“大齡青年”,當步出校園走上職場的那刻,每個人幾乎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如今,經過十幾年職場的摸爬滾打,因能力差異及際遇各異,每個人的命運和職場地位也隨之不同,有些人從職場小白奮斗成企業的CEO;有些人則華麗晉級,成了職場精英或金領;有些人則停留在中層階層,部門經理、主管及骨干;還有些人仍然奮斗在一線的崗位上-----。這是我所認為的80后的職場現實,而我就是那個停留在職場中層之一。
???? 現在的職場是日趨年輕化,尤其是互聯網、IT等行業,幾乎都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我所在的物流行業也是如此,尤其是從事了多年HR的我來說,感受非常深刻,我們公司從去年開始對外部招聘時,對年齡都做了要求,總監級別的不超過40歲,經理及主管級不超過35歲,所以我們身邊的職業經理級都基本在35歲以內,前段時間在招聘一經理中,有個34歲的候選人,當把簡歷給到業務部門的負責人時,居然吐槽年紀大了,說這個崗位的直接上司都才31歲,果斷放棄了面試,我們公司喜歡重用年輕人,因為年輕人有潛力,有想法,有拼勁。當然我相信很多企業都這樣認為。
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不得不讓我們即將邁入40歲的職場人感到危機重重,充滿焦慮和茫然失措。的確,職場的青春是很短暫的,25到40歲是最佳的職場年齡,如果在此期間你沒有達到自己期望的職位和薪資上的突破,所遇到發展瓶頸便很難突破。
平時工作當中經常對步入職場的年輕人給予一些職場建議,卻不料自己茫然不知所措,歸咎于年輕時虛度光陰,沒有對自己狠一點。于是靜下心來好好地做了梳理和反思,和朋友探討如何規劃自己,在職場中不失去自己,保持競爭力?其實很多人都沒有給到很好的答案和建議,我明白,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把握他人的命運和未來,這個時候只有自己的去反思。
魯迅先生告訴我們“路在腳下,世上本沒有路,走著走著,便成了路”,遭遇彷徨時不必驚慌和焦慮,駐足停下,總結前面走過的路,準備好再重新出發。所以,當職場中年危機到來時,首先要以積極的、陽光的心態去接納,在職場中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的一面,加強學習和充電,同時培養自己的特長,有能力和機會時開辟自己的第二職業。去年有位朋友,努力了很多年后在35周歲那年終于考上了公務員,進了事業單位,也算是成功轉型;還有位同行,辭職了和朋友開始了創業;也有同事考了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同時兼職心理咨詢師,開辟了第二職業;還有些朋友讀在職研究生,拓寬人脈和眼界,更是積累資質找尋更好的平臺。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會對你笑,命運總會眷顧微笑的人,所以在這里,與所有和我一樣處于職場中年的朋友們共勉,在職場中,我們繼續保持我們中年人特有的成熟與穩重,敬業和責任,優勢與特長,同時根據自身的特長加強學習,努力創造自已的路,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因為未來是屬于終生學習者。
分享到這里,步入職場中年的你還焦慮嗎?歡迎大家共同探討和建議
,共同學習和提升,同時感謝簡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