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是在一瞬間明白的一個道理。
今天是休息日。
女兒一如既往晚睡晚起,一上午我都忍著沒有叫她。因為以往我忍受不了她睡懶覺,時不時會因此而發(fā)火,但是每次都鬧得兩人非常不愉快,所以這個周末我忍住沒有叫她。
直到物業(yè)維修人員敲門進來修水管,她才趕緊爬起來。此時已是上午十一點多了,我已經(jīng)在電腦前工作了3個多小時,也有點累了。師傅再修水管,我就把早餐端上桌,和她坐在沙發(fā)上閑聊。
01
她突然引起一個話題,說她覺得但凡收入好一些的人恐怕都不愿意生孩子吧!畢竟是很不劃算的,不生孩子,可能生活很自在,一旦有了孩子,就要把所有的時間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生活壓力增加,生活質(zhì)量下降,萬一孩子不爭氣,這個家庭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我很明白她的想法,雖然她才15歲(昨天剛過完生日),但是她對女性是否應該生孩子的問題極其關注,尤其是在她還很小的時候就曾經(jīng)跟我說她打算長大以后不結婚,也不生孩子。
剛開始的時候,我還很認真地說,也許你長大后想法就變了呢?但是后來她說的次數(shù)多了,我也就不再回應,只是淡淡地笑笑。再到后來,我就干脆說,世界上的人有很多種生活方式,結婚和不結婚都是自己的選擇,每個人只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就好,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只要對你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滿意就好了。
但是今天再說這個話題的時候,她提到了生孩子會對父母的經(jīng)濟造成壓力,會給父母的生活帶來負擔,孩子不成才,家庭就沒有希望等問題,正好我最近讀了一些相關的書籍,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就打算跟她多聊一會兒。
我說,其實我以前也會這么想,也覺得如果不生孩子,我可能就很輕松了。但是最近兩年我的想法完全變了,因為隨著我個人收入的提升,認知的提高,我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我認為,但凡有這種想法的人,其實是自身成長不足的人。他們覺得結婚和生孩子后,就要把所有時間精力,至少是很大部分的時間精力耗費在家庭中,導致自己事業(yè)上無所收獲,生活上無法安逸。但實際上,他們這是在為自己的懶惰和不上進尋找了一個借口而已。
孩子固然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但并不是要耗盡所有的時間,而且這種全身性的投入只是在孩子出生后的前幾年而已。一般孩子稍微大一點,不需要太細致的生活照顧了,那么這個時候的父母在做什么呢?是否全身心投入到事業(yè)中,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否投入到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當中呢?
很多父母其實是自己不夠努力,反而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他們自從孩子出生后,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培養(yǎng)”孩子上,一切以孩子為主,家庭成員對子女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投入幾乎是無底線的,總覺得這是作為父母應盡的義務,這是為孩子好。
殊不知,一個家庭,孩子的成長固然重要,作為成年人的父母,他們的持續(xù)成長更重要。
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父母的期望值和要求也會增長,這種要求不是說希望父母能夠提供給他們多少物質(zhì)資源,而是對父母的整體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簡單的例子就是,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也許能夠應付他們提出的“十萬個為什么”,但是孩子再長大一些,他們開始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成長“煩惱”,就不能再拿應付小孩子的那一套去“糊弄”了。
孩子的認識在不斷提升,困惑也越來越多,加上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發(fā)達,孩子獲取各類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途徑和面向已經(jīng)遠不是父母小時候的樣子,這個時候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建立都需要父母能給予恰當?shù)囊龑В谶@個時候父母的“能量”如果遠遠達不到孩子需求,就會出現(xiàn)所謂“青春期”的問題。
02
我女兒經(jīng)常跟我討論一些社會時事問題,前兩天甚至跟我討論為何唐代女性都比較豐滿,而到了宋代則是崇尚以瘦為美?她說這與國家的開放與盛衰,男性的強弱有關,當國力衰弱,思想保守的時候,就希望女性羸弱,以襯托男性的強大,否則在男性社會中,是不會允許女性變強的。
說實話,這個話題我也是第一次聽,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唐宋時期的女性角色問題的確是我沒有考慮過的,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對我也是極大的刺激。沒想到一個15歲的孩子對歷史的理解竟然比我這個所謂的“專業(yè)學歷史的人”還要深刻呢!
我頓時感覺有些無地自容,試想,如果我再不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范圍和結構,今后要如何應對她的這一系列“驚奇”的想法。如果她始終和我無話可說,覺得我孤陋寡聞,又如何愿意和我敞開心扉呢。
我對女兒說,10年前,我也想不到我現(xiàn)在會有勇氣送你去讀國際班,那個時候的我,對現(xiàn)在的生活其實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這么多年,在我持續(xù)的努力下,我竟然也做到了呀。
說到這里,女兒也表示認同,她說,她在這幾年里,也是實實在在看到了我的努力和我的收獲。
03
我接著說,所以我現(xiàn)在覺得生孩子對我來說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因為有你,我更加努力,有你的陪伴,我不會孤獨,有你的成長,我對未來也充滿了希望。所以,對成年人來說,不應該把家庭和孩子看作是負擔,也不應該把自己的糟糕境遇歸結到養(yǎng)孩子造成的消耗方面,而更應該關注自己是不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在一同成長呢。
跟她說完這些話之后。我又坐在電腦前準備繼續(xù)工作,但是突然心里就蹦出一個念頭:今天為什么在她睡了懶覺之后我還能心平氣和地跟她說這個話題呢?大約一個月前,那時候還在假期,看到她每天大部分時間在睡覺,三餐變成兩餐,晝夜顛倒,沉迷游戲無所事事的樣子,我就極其煩躁。
忍了很多天之后,終于在一天早上,我早起工作了兩個小時了,并且一遍一遍叫她起床無果后,終于忍不住爆炸了,提高嗓門一通數(shù)落,說了很多否定她的氣話狠話,也因此,她兩天沒跟我說話,說我既然看她不順眼,她就把房間門關上,讓我眼不見為凈,也真的把自己的房間門關上了。
那次也是她長這么大以來與我發(fā)生的最強烈的一次沖突了。
我發(fā)完脾氣之后也是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有生氣、有后悔,有失望,也有很多的不知所措。為自己的情緒失控后悔,為她的健康狀態(tài)焦慮,為她的不努力恨鐵不成鋼,為她的未來擔憂。
但是看她因為我的發(fā)脾氣而鬧情緒,就覺得真是不值得。干嘛為難孩子呢?干嘛要把氣氛搞的這么緊張呢?我怎么就做不到得過且過,睜一眼閉一眼呢!
那件不愉快的事情很快就過去了,我們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活。不一樣的是,我不再對她的生活狀態(tài)提要求,只在晚上睡前提醒她不要熬太晚,早上隨便她睡到幾點,我也不再說什么,自顧自忙自己的工作。
比起盲目為她的未來擔憂,讓她找到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更重要吧。我也需要耐心等待她自己生發(fā)出學習的動力才行。而且良好的親子關系也是我們兩人都不可或缺的。
04
在不斷的反思和學習中,我的心態(tài)也在慢慢發(fā)生著變化,其實焦慮來自對未知恐懼。
每次疾言厲色催促孩子的時候,其實我的內(nèi)心是極其焦慮的,焦慮的原因就是對未來的恐懼: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總擔心孩子睡一個懶覺少學習了幾個小時就比別人落后了多少;比起那些自律又自覺的孩子,自家孩子這懶散的生活習慣如何撐得過今后那漫長的奮斗之路;其實也為自己教育方面的力不從心而感到懊惱。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與我有類似的心情,但是卻沒能走出自己情緒的困境,沒能發(fā)現(xiàn)自己是由于恐懼才會對孩子的未來充滿焦慮。
那么恐懼的根源在哪里呢?
其實根源還在于父母自己就發(fā)展得不夠好,或者說對自己不夠滿意;自己無法承擔失敗的結果;無法承受與別人家孩子相比,自己孩子落了下風的狼狽,等。如此這般的復雜情緒纏繞在一起,自己都沒有辦法理清楚。
一個內(nèi)心富足,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人,一定是敢于允許一切發(fā)生的人。
允許孩子不那么優(yōu)秀,允許孩子沒有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成長。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