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科學時常被用來解釋許多現象,上至宇宙起源,下至微生物活動,都是科學研究的議題。
許多東西一開始讓人覺得神秘,但是通過科學層層抽絲剝繭之后,最終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答案,神秘的面紗也因此掀開。
但是,對許多人來說,世界上最神秘的東西,莫過于人類的心靈了。
心靈是個怎樣的東西?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哲學家的大問題,從來沒有人可以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早期心靈哲學只能通過心靈現象研究什么是心靈,到了近代,開始引入心理學研究、腦神經科學研究。這些新的研究資源到目前為止,雖然幫助心靈哲學前進了很長一段路,卻也衍生出更多新的問題。
到底心靈與世界的關系是什么?心靈是否會決定我是誰呢?又或者,我們能否了解他人的心靈?
接下來讓我們通過這兩個心靈哲學的主題,看看哲學家在研究人類的心靈時,討論了哪些事情。
心物問題
心物問題探討的是心理世界與物理世界的關聯。
我們時常會有類似的經驗:口渴了想要喝水時,我會拿起桌上的水壺;晚餐想要吃麥當勞時,我會拿起桌上的鑰匙往麥當勞出發;想要洗澡時,我會開始準備換洗衣物。
以上種種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我們的行為都受到我們的想法所影響。換句話說,我們的心理狀態會影響我們的物理狀態。
那么,心理狀態與物理狀態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心物二元論
有些哲學家認為,這個世界是由兩種東西所構成,一種是物質性的實體,比如我們的身體、大腦、窗外的樹、天上的云等等;另外一種是非物質性的實體,比如我們的心靈。這樣的想法在哲學上被稱為“實體二元論”(substance dualism),許多人也會把這樣的想法稱為“心物二元論”(mind-body dualism)。
這些哲學家認為,我們可以從經驗中發現心靈與身體是完全不同的兩樣東西,身體可以占據時間與空間,但心靈不行。我可以說我的手距離地面幾厘米,卻無法說我的思考距離地面幾厘米。顯然,我們的身體與心靈很不一樣。
既然我們的身體與心靈不一樣,而我們又承認身體與心靈都存在,那么,我們最好說身體與心靈是兩種不同的實體,兩者共同組成了一個人。
心物二元論的主張說服了許多人,但是問題可能沒有這么輕易就解決了。
想想我們一開始提到的例子,渴了想喝水、餓了想吃東西等,這些例子告訴我們心理會影響身體。但是,如果心靈是一種非物質性實體,必定不占據時間與空間,那么,這種不占據時間與空間的東西,到底要怎么影響占據時間與空間的物體呢?
另一個問題是:僅因心靈與身體有所差別,就主張兩者是不同的實體,是否有過度推論之嫌?舉例來說,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蜘蛛俠就是彼得·帕克;對這些人來說,蜘蛛俠與彼得·帕克有很大的差別。但是,這不會使得蜘蛛俠與彼得·帕克變成兩個不同的東西。
同樣地,我們認為心靈與身體有別,有可能只是因為我們的知識不夠豐富,無法清楚窺視兩者的全貌,因此導致我們誤會罷了。
本篇小短文到此結束,魚生只做這些淺顯的討論。
心靈哲學目前依舊是哲學體系中很重要且很精深的一個問題,魚生會在未來的文章中不斷和大家探討,歡迎有你的到來,魚生請你,多多指教O(∩_∩)O
無戒日更營(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