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讀《動中修行》一書之『智慧』篇,對其內容有所感觸,記下供日后復盤學習,故整理如下:
般若譯為智慧,是首要的、高深的知識之意;而知識的意思就是了知情境,即沒有自我的知識、不涉及與自我連結在一起的那種自我中心的、覺察到自己知道的意識。
它既寬廣又有遠見,同時也異常準確并深具洞察力,它介入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應該如何來培養智慧呢?智慧的培養必須用三種方法:
一是聽聞、學習;二是思,加以思索、考慮;三是修,禪修;
一、聞(學習理論,像勇士活在當下+覺察不帶情緒評判)
『聞』,泛指學習技術性的知識與對佛經的了解,聞的先決條件是開發一種勇氣,成為偉大的勇士。
那偉大的勇士又是怎樣的呢?
1、真正的勇士出征時,不會想到過去或回憶往日的偉大與勇猛,也不會顧慮未來的后果、想到勝利或戰敗、痛苦與死亡,即只活在當下、做好當下的事情。
2、真正的勇士只意識到對手,非常開放并對情勢了如指掌,不以好、壞去設想,沒有意見,只有在覺察,是處于中立的狀態,即評估判斷不受情緒牽扯和影響。
3、這時想到武士,若能真正做到下面的信條,也就是真正的勇士,因為他沒有已情緒的牽扯,自然也沒有對過去與未來的想法,所有的東西只有當下。
我沒有自由:我將醒覺作為我的自由
我沒有力量:我將自然的韻律作為我的力量
我沒有威信:我將誠實作為我的威信
我沒有敵人:我將冷漠與不關心作為我的敵人
我沒有朋友:我將天地作為我的朋友
我沒有規條:我將自發性和適應性作為我的規條
我沒有戰術:我將準備的行動作為我的戰術
我沒有戰略:我將虛與實作為我的戰略
我沒有盔甲:我將平靜與直覺作為我的盔甲
我沒有武器:我將勇氣與警覺作為我的武器
我沒有盾牌:我將崇敬作為的盾牌
我沒有軍服:我將溫柔與同情作為我的軍服
我沒有勝利:我將和諧與均衡作為我的勝利
我沒有報酬:我將淚與笑作為我的報酬
我沒有家:我將當下作為我的家
我沒有生與死:我將呼吸的起伏作為我的生與死
所以,在這個聞的第一階段,讀書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是靈感的源泉,為了開展智慧,不能只為積累資訊而讀書,應該以寬廣、開敞的心去讀書,去接納,出于單純、無礙的開放去接受,試著只接收而不做任何評判,并從中開發靈感,比如,在學國學經典時,就應該這樣先接收本來的東西,而不自我設限去評判。
于是慢慢地會發展自己的理論,這個理論時常在某一時刻會以幾乎像經驗的扮相出現,令自己精神大樂或開悟,感覺非常振奮,以為見到『真如實相』,自己也以此開始大作文章,但是:要非常謹慎,設法避免過分強調對于自己獲得美妙新發現的信念,令人興奮的部分并不很重要,關鍵是如何將知識付諸實踐,否則無法突破對情境的二元觀點,對成就看得過重,結果就會有局限于建立于我、自我之上。所以,要做到立即 付諸使用。
二、思(學會沉思,遠離中心和自我,開放落實)
沉思的禪修,是對主題深思并適當地加以消化,畢竟學到的尚未充分發展到足以供處理生活實際事物的程度,有時甚至有太強的對比,對令人不舒服,有重回到自我世俗層次似的。
所以必須學習如何加以處理并使它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智慧與理論的結論結合言行與所學。
這里面最關鍵的是,找出將新獲得的知識與自己在實用的層次上相連接的方法。
這個方法是不是要去改變情境呢?其實不要去逃避,改變或長進并不單靠外在情境的,不應怪罪自己的環境、怪罪他人、怪罪外在的情況,應該不要存在有做任何改變的想法,應踏入并試著去觀察,那就是真正的『思』----真正對主題默想。
即具體的做法就是:不排斥,并盡量利用當時的那一刻,不論是怎樣的情境,都接納它、尊重它,要做到足夠的開放。
因此,唯一可做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將它付諸實行---開始對智慧百行禪修,藉著智慧才能引導我們遠離以自我為中心、遠離自我。
沒有智慧就會從自身目標的錯誤的起點出發,將智慧變為批判性的洞見,就是無明,不明白自己的真實本性,那就是與豬無異。
三、修(禪定)
1、第一個階段問自己:我是誰?本身就包含了答案,修禪不正于『我』而開始然后去成就什么,真正的禪修不為達到任何目標,不存在我要達成的想法。
2、第二階段:什么是?從主題起步,由『什么是』開始,并不真正是『我是』,不要以『我』、『我要達成』來設想,因為沒有誰要去達成什么。不應以追求回報的心開始,不該存有努力去追求與試圖要達成什么的想法。
以前我們的每一個行動、我們踏出去的每一步都受到自我的制約----受到那甚至未經查證的『我』的虛幻概念的制約,每件事都圍繞著它建構、每件事都始于『因為』。
所以禪修是全無目的,可能這樣是很無趣,而事實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做、去試它一下。
只有不受我們處理情境的正常方式的任何制約,禪修才能產生效用,直接了當,沒有期望或評判。以一種新的方式處理情境,不再以『我』出發的盲目錯誤,因為『我』甚至根本就不存在。
踏出第一步后,將尋得更深刻的洞見及新發現,將得見一個新次元:以無我開始,不懷期盼就會發生當走在旅程中時,事實上也同時就在終點。
將一切簡化成當下所做的修習,沒有企盼、批判與意見,不可以動有關自我的念頭,或甚至不能想到『我』。
禪定的修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訓練禪定的起碼條件,有特定的方法,如觀呼吸;第二階段超越了方法,可看出觀呼吸或任何其他方法背后的實相,并我用過方法工發接近實相的通路,體驗與當下那一刻合一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