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vith作者?Vith?
我們本不愿入世,因而和人世的關系只好有時隔斷才可忍受。因此,我們按時間回復到未入世以前或子宮以內的生活,想重復類似這個生活的特點,如溫暖、黑暗及激情的退隱。我們似乎僅有三分之二屬于現世,三分之一尚未誕生。
——弗洛伊德
閱讀完這篇文章大概需要8分鐘
▽
01.??什么是刻板印象?
為什么在很多領域都是男人做leader居多?
當有人在群里拋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家都很認真的做了自己的回答。
A說:“這是因為男性天性熱衷于競技、挑戰、力量、理性等,這些有助于他們成為領袖,而女生對這些不感興趣。”
B在表示贊同的時候也表明了自己的觀點:“男生和女生在出生開始,就被分配了不同的社會目標:男生就應該聰明、大膽、獨立、果斷等 ;女生就應該乖、聽話、賢惠等。”
還有其他等等回答,都大同小異。
在這個問題上,多數人是以性別的角度來分析,而分析的依據和結果就是來自于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看過一個有趣的街頭采訪,采訪的題目如下:
小明和父親外出遭遇車禍,小明父親當場死亡。小明被送去醫院,主刀醫生卻拒絕為小明做手術,并且說
“他是我的兒子,我的心理會影響我的手術操作。”
請問這位醫生和小明是什么關系?
在沒有向下翻之前,你可以先思考一下:你覺得醫生和小明,到底是什么關系。
路人們的答案是這樣的:
“小明死了的那個父親,可能是收養小明的養父,親生父親是醫生。哇,這么復雜嗎這個事?”
“應該是爺爺和孫子吧!醫生是小明的爺爺。”
“這個醫生認識他的媽媽。”
“那就是調侃現在所謂的原諒,原諒色。”
答案也是出奇的一致。
但是幾乎沒有人去考慮到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么一定要認為醫生是男的呢?小明和醫生難道就不可以是母子嗎?
大部分人在這里,就已經做了一個假定——那個人是“他”。
再回題目里面看看,并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這個醫生就是男性。
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絕對的答案,也沒有嚴格的對錯之分。
這和前面的那個案例大同小異。
讓人引起刻板印象的并不僅僅是“領導層女性少”、“醫生男性居多”。
提起護士、會計、售貨員、保姆、秘書、前臺、空乘,很多人通常覺得是女性。
提起警察、律師、官員、高管、程序員、工程師、司機、快遞員,很多人第一反應卻都是男性。
人們往往會對每種群體的特征、行為和所處環境有著強烈的預期,還會對他們會特定的情感反應。
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對上述所有群體都有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簡單地說就是對某一群體的概括。人們為了避免過多的認知負擔而把某一群體的普遍特點抽象并概括出來,從而錯誤地認為這一群體的每一個個體都具有這些特點。
02.?刻板印象會造成錯誤的認知
早在1922年,Walter Lippman? 將刻板印象一詞引入社會心理學,他把刻板印象簡單地描述成“頭腦中的圖像。”
人的大腦和電腦一樣,具有一定的空間。
通常,為了更好的去認識世界,人會把外在的世界簡單化模型化,繼而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標簽,來代替某一群體或者某一類型的事物。
這簡化了認知過程,節省了大量時間、精力。
卻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人進行一個錯誤的認知。
認知就是在外界環境輸送給腦子的信息經過腦子的加工所形成的二次信息。
1991年,知名科學傳播學者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天文物理學獲得博士學位。
當時全美約4000人的天文物理學家,非裔籍僅占7人。
泰森在一次演講中說到:
“社會的觀點認為,我在學術上的失敗是可以預期的,而我的成功則是歸因他人。我一生中多數時間都在對抗這些態度,它們成為我的情緒負擔,是一種智力的閹割,連我的對手,我都不愿意他們承受這些重擔”。
泰森所遇到的苦惱,是來自于大家認為的美國非裔學生的智力水平普遍低于白人學生,很難取得很高的學術成就的觀點。
在我們的周圍,也不難發現有很多這樣的觀點:
比如程序員木訥不擅交際情商低;學心理學的一定不會有心理問題甚至不應該有負面情緒;長的好看的女生一定是花瓶;
南方人小心眼北方人直性子;男人就是三心二意不負責任,女人就是無理取鬧貪慕虛榮等。
在被給與有限材料的基礎上做出帶普遍性的結論,會使人在認知別人時忽視個體差異,從而導致知覺上的錯誤,造成先入為主,妨礙對他人做出正確的評價。
刻板印象造成了我們認知里的許多偏見。
這些負面偏見,很有可能導致刻板印象對象,產生和泰森一樣的焦慮,這在心理學上稱為“刻板印象威脅”(sterotype threat)。
“刻板印象威脅”:指一個人在某種環境里,會擔憂或焦慮自己的行為,將會驗證那些對于自己所屬社會群體的負面刻板印象。
這樣就很容易形成消極刻板印象,而通常消極現象具有破壞性的效果。
它能影響他人對受歧視群體的感知、理解及對待方式。
對于刻板印象對象而言,他們經常假設自己處在一個懷疑他們能力不足的環境中學習和工作,這使他們感到極度焦慮,并影響他們的表現。
03.? 如何抑制消極刻板印象
人的刻板印象是可以被自動激活的。
Devine認為,無論個人信念如何,自動激活消極刻板印象是一個自動的、必然的過程。
無論你的個人信念是什么,刻板印象的激活都是在不受意識控制條件下進行的,自動激活刻板印象所帶來最令人不安的后果就是,它會使消極反應愈演愈烈,形成惡性循環。
前段時間,網絡上對“娘炮”一詞激起了不小的討論。
有人吐糟:這些娘炮,身為一個男人,卻像女人一樣胭脂花粉,舞騷弄姿,污染別人的眼球和純潔的心靈。
但網友心中的娘炮是什么樣子的呢?
路邊看見一個清秀柔弱的男生在打傘,就馬上激活這種刻板印象,打傘的男生,就是娘炮。
但僅從外表或是說話的語調去判斷一個人是否是“真男人”是不公平的。
外表柔弱的男生,也可以很有擔當。
通常,沒人會意識到刻板印象已經被自動激活,并已經使用這種刻板印象,對他人作出了一個不準確的評價。
但是刻板印象的自我激活也會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
當一個人有足夠的時間和認識資源的時候,他們就能克服和抑制這一現象。
也就是說,當我們有意識地去尊重某一個個體時,我們會抑制可運用的消極刻板印象。
但是要改變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非常困難,雖然我們可以在短期內成功抑制消極刻板印象,但時間長了難免會出現反彈。
尤其當一個人疲勞、全神貫注于其他事情、時間緊迫或者任何其他原因導致認知資源有限時,我們更容易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
這個時候,無論你受什么動機驅使,都可能利用某個消極刻板印象去貶損別人。
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抑制:
1.認識到克服刻板印象的必要性。
刻板印象的激活過程和抑制,需要意識加工的參與。
無論是對一個人還是事件,都必須先有一個克服刻板印象的認知。
2.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讓一時的刻板印象影響了自己而作出判斷。
通俗來講,就是我們在認識一個人的時候,不要立馬對這個人蓋棺定論,用足夠多的時間去了解,再來作出自己的評價。
3.在處事和交友過程中要擺脫舊有的思維習慣。
不要總是已有的所有刻板印象,運用到別人身上,可以試著認識更多的資源,來修正舊的思維習慣中不正確的地方。
總之,為了避免刻板印象帶來的消極影響,我們應該要就事論事,就人論人,要記住同一群體之間不同個體的差異要遠遠大于不同群體之間的平均差異,不要過度的泛化和遷移。
END~
Vith微信公眾平臺長期接受征稿,并推出最新系列類征稿,直接進入聊天界面點擊菜單欄[寫戲]即可獲取詳情。300_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