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去玩掐點回去
這件事情放在第一位,是因為這種事情我做過很多次,每次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從高中開始到現在大學快畢業我都沒能改掉這個習慣。
高中三年,大大小小的掐點事件多的數不勝數,最深刻得的一次是,由于自己過于貪玩耽誤了時間,眼睜睜看著末班車開走,邊跑邊喊“等一下……”,大口喘著粗氣,呼吸著汽車的尾氣,想死的心都有了。
掐點走這個習慣令我到擔驚受怕過很多次,可每次我都有那么一點點的僥幸,所以始終沒有放在心上。有一天我閑著沒事,把高中那些驚險的事件記錄下來,居然也寫滿了兩張紙(那時候我第一次意識到這可能得改)。
然而到了大學,我還是會犯這種錯,不過不一樣的是,我開始掐火車的點——5:30的車,我5:00還在火車站附近玩;5:30的車,我5:18還沒進站……
發生了太多次這樣的事,我才開始反思,發現每次我都忽略了發生意外事故的時間,意外事件發生的時間不確定,我們沒辦法將它轉化為具體的時間,所以自以為精確的時間出現了偏差,導致自己手忙腳亂。
最有效的辦法是提前,提前一個小時或更長時間,然后給自己設置一個鬧鈴,鈴響走人。
2.買的衣服質量總是不過關
我們學校對面的商業街并沒有可值得去逛的地方,所以大多數人會選擇在網上購物。
每次買衣服前都會覺著自己需要買點質量好的衣服,價格貴點不重要,道理懂得一大堆,可買衣服還是挑便宜的。一次,看中了一套特別便宜的衣服,特別地喜歡,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回來一試卻發現,裙子根本不能穿,分分鐘要丟掉的那種。
后來在網上買衣服的頻率越來越少了,一個學期也就兩三件的那種,可以不是品牌,但質量一定要過關。不管多喜歡,只要評價太爛絕對不剁手,控制自己買買買的沖動,要買也要精心策劃,感覺衣服也不是那么low了。
3.總是貪便宜買沒用的東西
我喜歡買衣服,這次還是用衣服做個例子(感覺衣服好可憐),星期天去逛街,一家超市做促銷,一件短袖只要9.9,對的,你沒看錯,就是9.9,果斷買下。
其實那件衣服對于我來說有點小,樣式也不是太喜歡,只是覺著便宜,所以買下了,結果,我洗那件紅色的短袖的時候,那件短袖瘋狂地掉色,滿滿一盆水全是紅色,洗完以后,我把它掛在公共的陽臺上晾,然而不湊巧地,把旁邊一件白色的襯衫染成了紅色,然后花了70塊錢把人家那件白色的襯衫買了過來。
本來是貪便宜,結果卻并沒有讓自己占到便宜,生活中經常會干這樣的事,什么促銷就買什么,先屯著,遲早有一天會用到,結果買回來的東西偶爾用過幾次就堆放在角落里,看著灰塵一層層往上落。
所有對你沒用的東西買回去都是一種資源浪費,每次都貪圖便宜,想要省錢,可往往也占不到多少便宜,所以需要的東西可以買,暫時不需要的就暫時不買。
4.亂放東西,關鍵時刻找不到
我有一個亂放東西的毛病,每次打完水把水卡一扔,下次打水死活找不到水卡;這次把書放到這里,下次就不知道書到底在哪里。這種情況經常發生,雖然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每次給自己帶來的那種找東西的急切感真的很痛苦。
后來我開始刻意的練習把一個東西放回原處,固定它的位置,這樣做雖然會麻煩點(畢竟隨手一扔真的很方便),可總算是能在一個固定的點找到想要的東西了。
5.出去玩,身手鑰錢,總要忘記帶一樣
前幾天去找找朋友玩,覺著自己東西帶齊全了,到了汽車站才發現忘了帶身份證,再返回去一趟又要花費好多時間,于是去辦了一張臨時身份證明,但是辦這張證明也花了我好長時間,雖說不是趕時間,但這件事給自己帶來的那種心理的感覺也是不痛快的,因為一張小小的身份證浪費了那么多時間也是挺難過的。
后來出去的時候,總會檢查一下需要的東西,要么就會讓朋友提醒一下,看看有沒有忘記帶的東西。
6.做了計劃,卻拖延著不做
每次看到一個勵志視頻,說人生要有目標,每天都要有計劃,巴拉巴拉地說一堆,自己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列計劃、定目標,可往往定下目標之后想著過幾天再開始實行吧,一拖再拖,最后便不了了之。
拖延癥是我最不好治的一個習慣,但當我不縱容自己的時候,也還是可以擺脫的,逼著自己去干一件事,適當地給自己一些獎勵,哪怕是鼓勵的話也好,讓自己更有動力堅持下去,畢竟自己也需要自己的認可。
這些生活給我的教訓中,明明都可以改掉,可還是死不悔改地掉進坑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在這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上,影響著自己的生活和心情。
也許這只是一個很小的習慣問題,沒必要鄭重其事,可千里之堤還會潰于蟻穴,更何況是已經給我們教訓的習慣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