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謹將此文獻給在天堂的老外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故土
? ? ? ? 在贛西北的邊陲有個叫作船灘的小鎮,那里深藏著我的童年記憶,那里也是我祖輩世代耕耘的地方。雖稱“船灘”,此地并非船只停靠的灘涂,小鎮境內的兩條小河均為修河上游支流,但因河道狹窄船只難以通航。船灘地處幕阜山脈東麓,群山綿延,陸路并不發達:東經澧溪鎮有小道通往縣城武寧,外公當年就是沿著這條路步行近70公里前往縣城求學的,而我們子孫正是通過這條路去往外面更廣闊的世界的;西北經九宮山(闖王李自成埋葬之處)有山道通向湖北,外公的父親曾經帶領一小支販鹽的商隊在這條路上來來往往。
? ? ? ? 在鄉土中國,人們與土地是黏在一起的,吃穿用度皆源于土地的饋贈。“他們出生的地方就是他們的流放地”,張承志曾經在《心靈史》里這樣形容西北那片貧瘠的黃土地。我的故土雖地處偏僻,但那一片青山綠水是自然給予故鄉人的恩賜。
? ? ? 在外公的記憶里,故土從來沒有出現過饑荒。在他的記憶中,先后曾有兩批外地人行乞至此:一次是他童年時,另一次是他第一個孩子出生后不久。故土雖遠,卻不是一個純然的“小國寡民”的封閉社會,外人逃荒的記憶是與中國當代史連在一起的。外公童年時的那批“外來人”應該就是電影《一九四二》里從河南南下的災民,據說那場饑荒河南死了300萬人;與第二批“外來人”相聯系的是建國后的三年困難時期(1959-1961)。故土“山清水秀”,雖稱不上豐饒,產出卻足以讓故鄉人自給自足。故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懇懇地耙梳著祖輩耕耘過的這片土地,他們篤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樸素信條。這一片紅土地,這一捧修河水,這一座幕阜山,是故鄉人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寶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故人 · 故事
1、沉塘
? ? ? ? 外公生于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其父姓程名德勝(為表述方便,下文稱德勝,非有不敬之意),德勝為其獨子取名“振仁”,名字里滲透著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深刻影響。
? ? ? 外公的出生與一段美麗而真實的愛情故事有關。
? ? ? 在鄉土中國,鄉村的商業并不發達,除了鄉鎮街上各司其職的幾家店鋪,村落間的交易融通往往依靠挑擔的“貨郎”(俗稱“貨郎擔”,術語叫“行商”)。貨郎的擔子里裝著雪花膏、紐扣針線、梳子鏡子、糖果點心等南北雜貨,他們走村串戶,不僅給村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而且常常會給村民們帶來快樂。貨郎南來北往,走的路多了,自然獲得的資訊也就更多一些,當他們孤單一人走了一段路來到一個村莊,見到村民自然話匣子就打開了,往往會把知道的奇聞逸事“添油加醋”地講述給村民們。在村民的眼里,貨郎就是那個見過世面的人。
? ? ? ? 德勝早年就是那個走村串巷的“見過世面”的人。在故土的村巷間,德勝公曾經經歷過怎樣的趣事,又結識了哪些有趣的人,我們已經無法得知。不過,我們猜想他大概是在挑擔的路上結識了那位馮姓女子(蘭秀),并和她結下了一段難解的情緣。在“一回生二回熟”的來來往往間,貨郎愛上了馮家賢淑的女兒,馮家女兒也愛上了精明能干的貨郎。只是馮家早已為女兒許諾下親事,對方恰巧是德勝公同宗同族的程姓族兄。為了阻擾兩人在一起,馮家和程家宗族無所不用其極,強行讓蘭秀與那名程姓族兄成親,剛烈的蘭秀從家中逃出與德勝私奔,未能逃遠便被族人攔下,蘭秀被扣以不貞不孝的罪名,族人以再不服從安排的婚事便將蘭秀、德勝沉塘相威脅,二人寧死不從。據說,后來德勝、蘭秀真的被綁在梯子上沉塘,二人抱著殉情的決心與宗族禮法做抗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畢竟不是那個宗族禮法就能斷人生死的中國,受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等近代化進程的影響,懵懂的法制觀念在鄉村間悄然孕育,族人并不真想鬧出人命,在象征性沉塘的恫嚇之下,見二人并未有退縮之意,無奈間也只能將二人松綁,默認他們的這段親事。兩個癡情倔強的人,終于生活在了一起,這才有了我的外公。
2、小漢口
? ? ? ? 外公出生后的第二年是1937年,1937年的7月7日發生的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在船灘周邊,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武漢會戰、南昌會戰、長沙會戰相繼打響,眾多大城市淪陷。船灘鎮因為地處贛鄂湘邊界,水路難通,且群山環繞,日本飛機未能來到這里,上千名城市商人為避戰亂來到此處,船灘在抗戰期間迎來了商業的繁榮,據說小鎮上有十余條商業街,就連劇院都有四個。船灘因此在那個年代有著“小漢口”的美譽,在小鎮上仍留存的“湖北街”就是當年“小漢口”的印跡。
? ? ? ? 伴隨著小鎮的繁榮,外公出生在一個殷實的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早年通過挑“貨郎擔”累積資本,大概是在30年代中期開始販賣食鹽,他曾經帶領一小支商隊往來于船灘至湖北通山縣的山道,將湖北的食鹽販運至船灘及周邊鄉鎮,由一個“貨郎”轉變成一位在小鎮上有多間商鋪的小型富商。大概也是在這條贛鄂邊界的路上,德勝公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這個“一直在路上”的人被吸納為一名地下聯絡員。六十年代外公在翻修房屋的時候,在墻縫里找到了他父親的黨員證,他將黨員證送到公社書記處,怎奈當時公社里忙于文化大革命,那名可憐的公社書記隨后被批斗得體無完膚,黨員證從此不知去向。
? ? ? ? 外公童年的回憶是甜美的,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他的父親給了他“天天可以吃肉”的美好生活。少不更事的他當年也曾跟著鎮上的富庶子弟看戲、打牌。只是好景不長,他那位頗有經商頭腦的父親因為肺結核一病不起,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因為當年的房屋多采用木質結構,一場火災將家里的幾間商鋪付之一炬。頗具傳奇色彩的是,在德勝公臥病直至病逝的近一年時間里,他臥在床上指揮家里的伙計做買賣,據說仍然為家里賺來了幾擔花邊(即銀元)。
? ? ? ? 德勝公去世的時候,外公只有八歲,他的父親為他留下了一筆尚為可觀的遺產。宗族里的長輩覬覦這筆遺產,以各種名目不許德勝公發喪,并請來道士做法,每日宴請族人,遺體擱置在家大半年才被族人允許下葬。 幾擔銀元幾近敗光,留下一對孤孀獨自面對坎難人生。
? ? ? ? 伴隨著外公家道中落的,還有“小漢口”的沒落。日本人在1945年簽署停戰協議,抗戰勝利,城市商人逐漸從小鎮撤離。小鎮恢復了昔日的平靜,外公的苦難卻剛剛開始。
3、踽踽獨行
? ? ? 外公的母親是個小腳女人,雖然有過轟轟烈烈的愛情傳奇,骨子里卻是個柔弱且傳統的女人,她生活的年代女權思想還沒有播撒到這個偏僻的小鎮,女人在經濟上只能充當男人的附屬。在她丈夫離世之后,寡母孤兒受盡了族人的欺凌,從小康之家一下跌落成貧困戶。為生活所迫,她只能選擇改嫁。她改嫁的對象在地方上是個有名的人物,解放后被評為全國勞模,我小時候曾經在姑婆家里看過他在天安門被國家領導人(記不清是周恩來還是劉少奇了)接見的留念照片。
? ? ? 倔強要強的外公從不稱繼父為“父親”,即使受凍挨餓也不妥協,繼父并不喜歡他。生父去世后,外公忍受著人世的涼薄,他開始在天真爛漫的年紀謀求生計。年幼的他心中懂得,他首先得活下來,其次得讀點書才能改變命運。
? ? ? ? 外公說他是一邊砍柴一邊跳級把小學讀完的,年幼瘦弱的他砍柴時總是要花掉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別人砍五斧就能砍倒的樹,他往往需要二三十斧。當同來的人已經將滿滿的一捆柴背到家里時,他還在一斧一斧的砍,他總想著多帶一點下山,這樣才能多換一點錢。其實跟成人比已經少了很多的那捆柴,于一個十歲不到的孩童卻是難以承受的重負。“他說在下山的路上,真的想有個父親能幫他扛一下,柴捆太重了,他被壓彎了腰,他被壓出了眼淚”,外婆啜泣著告訴我們。
? ? ? ? 如愿以償,外公讀完了小學,并考上了縣城的初中。如今,小鎮通往縣城已經有了高速,還有一條嶄新的水泥路,開車只需要三十多分鐘,但在外公的那個年代,他需要背著被褥,步行一百多里路去縣城求學。走在那條去求學的路上,他是滿懷著欣喜的。當他到學校報完到,走進宿舍的時候,一陣心酸涌上心頭。同宿舍的人都是父母送來報到的,帶著嶄新的被褥,室友的父母不是在為孩子鋪被子,就是在給孩子交代注意事項。他把自己那床破舊的被褥放在床架上,打了個招呼便出去了。
? ? ? ? 外公入學時還是秋天,從家帶來的那床被子還能勉強度夜,從深秋漸漸入冬時,鉆在那床破棉絮里不禁瑟瑟發抖。“真是造孽啊,同宿舍的一個同學看我可憐,就讓我晚上和他睡一個被窩。”提起那位同學,外公一直心懷感激。外公讀書時用的那床破被褥后來一直留在家里,他說要留下來展覽給子孫看,讓我們記得好日子的來之不易,不過外婆勸導他不好的記憶就讓它過去,心里要念著當下的好,后來搬家的時候就把那床破被褥給扔了。
? ? ? ? 在冬日里,晚上還能和同學擠擠躲過寒冷,尤其難熬的是白天。外公說整個冬季他只能穿僅有的一件棉衣,破得已經不成樣子,風灌進衣服里那真是冷啊,為了不那么漏風,他只能把袖口縫窄一點,再用一根寬繩子綁在腰上,以免肚子進風著涼。
? ? ? 初中畢業的時候,外公本是考上了高中,但因為經濟窘迫他只能選擇分配工作(在那個年代,初中畢業生國家就可以分配工作。畢竟我黨在延安時,前來投奔的許多稱為“知識青年”的學生也不過是初中文憑)。在外公的同學里面,部分家庭條件好且成績優異的同學繼續往上深造,我知道其中的兩個,一個成了江西省的知名畫家,另一個成了小有名氣的醫生。
4、一年里的三百八十天
? ? ?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近三十年,是中國人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摸索期,在那段歷史記憶中,國人因為各種各樣的政治運動承受了種種磨難,而對于自小受苦的外公而言,那不過是一段與土地有關的平凡歲月。
? ? ? ? 初中畢業后,外公被分配在鄰鄉的供銷社工作,后來又調回了船灘,不久后便認識了我的外婆——一名美麗的裁縫。外婆本是地主家的女兒,據說她祖父還在的時候,她家曾經有一片山林和幾百畝良田,家里雇有好幾名長工,農忙時還會另外雇傭短工。可是她父親生性好賭,在祖父走后漸漸將家產敗光,家道中落。“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正是因為父親幾乎輸掉了全部家當,在解放后劃分成分時才沒有被劃成地主,否則,迎來的將是接踵而來的批斗以及幾十年的成分歧視。外婆雖然沒有享受過家里的富貴,卻頗有大家閨秀的風范,遇事沉著,臨危不懼。
? ? ? 一九五七年,外公外婆結婚了,一貧如洗的他們只能依靠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婚后相繼生下八個孩子,兩個早夭,存活了三男三女。家中有了孩子,外公很少的一點工資便不夠維持度日,于是,他很快便辭掉了公職,下地成了一名農民。在大隊里,外公總是那個起得最早的人,他早早地來到農田里,料理完莊稼,便趕到菜地里去照看瓜果蔬菜,有時還要去小河里抓幾條魚給孩子們改善伙食。而收工以后,外公也沒有空閑去和鄰居拉呱扯閑天,他還兼任村里的會計,晚上的時候他便耕耘在那一堆繁雜的賬目里,時常很晚才能回家休息,早出晚歸只是為了多賺一點工分貼補家用。家里的人口漸漸多了,矮小的老房子便住不下了。為了蓋起一所新房,外公獨自在老街的河里打撈石頭,并挑擔將石頭運到新家的選址處,外婆后來回憶起這件事的時候說:“那個時候他是真吃苦啊,瘦弱的身軀要挑起那么重的擔子,背都壓彎了。”
? ? ? 那時候,村里人這樣評價外公:“別人的一年是三百六十天,振仁的一年是三百八十天。”
5、別拿村長不當干部
? ? ? 做事勤懇、為人低調的程會計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認可,在后來村委改組為農業科學研究所時,大家推選他當主任。 當了村干部的外公,挑起了帶領村民們奔向美好生活的重擔。
? ? 外公繼承了他父親的瘦小身材,也繼承了他父親的勤勞與智慧。他以身作則,敢為人先,在“治事”時從不偷工耍巧。當縣里、鄉里組織農業技術學習時,他總是沖在最前面。外公在那個年代來到海南學習制種技術,后來把技術帶回了村里,提高了作物的產量。后來村里分配到了一架打谷機,村里人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外公耐心的教導村民們使用。在教某位村民使用時,外公在示范時,他讓那位村民抓住手柄,而那人并未按照外公的指導操作,當外公踩動機器的時候,轉動的手柄打在了外公的門牙上,多顆門牙當即脫落,血流不止。外公被送到鎮上的醫院,用了許多止血藥才將血止住。由于經濟條件限制,另外還有公務、家務在身,止血后也沒放在心上,牙床痛成為了困擾外公多年的頑疾。他時常疼痛難忍,每次都去找鎮上的牙醫,可那位庸醫每次給出的辦法就是拔牙,每次疼痛便拔掉一顆大牙,用上一點止痛藥和消炎藥,以前的一口好牙越來越少,胃口也越來越差。后來經濟寬裕些的時候,外公到省城找了牙醫,醫生痛罵那名庸醫謀財害命,大牙怎可隨便就拔,幸虧外公運氣好,沒有大出血,省城的牙醫給外公配了一整幅假牙套。所以,我們記憶里的外公都是戴著假牙的,晚上睡覺時他會把假牙套取下,泡在一個容器里。
? ? ? 在那個吃“大鍋飯”的年代,我們農科所的伙食總是比其它村里的多。村里殺豬的時候就是村民們過節的時候,可殺豬卻是個十足的臟活累活,外婆說外公總是搶著干。我實在無法想象外公瘦小的身軀是怎么殺死一頭肥豬的,每每想到此處,總有一種難言的心酸與油然的敬意。
? ? ? 念小學時,我看見鎮上有個老人是坐在輪椅上的,外公告訴我老人在文革時因為被批斗從三樓跳下想要自殺,自殺未遂并落了個半身不遂。我轉問外公在文革時的經歷,他說他沒有被批斗過,他說那個年代很亂,有的人人心很壞,不過是兩幫人彼此不和,這幫人想斗倒那幫人,后來那幫人又卷土重來斗倒了這幫人,斗來斗去兩方都沒落好。“那個時候我只是埋頭做自己的事情,從來不妄議別人的是非,更不會參與批斗他人,我就是一個農民罷了。”多么樸素卻深刻的人生哲學,守好自己的本分,絕不妄議他人,在那個“造反有理”的年代是何等的難得。
6、順應時代潮流
? ? ? 為外公舉辦葬禮的那幾天,陸陸續續來了許多吊唁的人。無意間聽到來客的談話:“振仁家了不起,個個都是發財的。”“你不要看你現在有些錢,你遠遠比不上振仁,那個年代,我們這里販賣木材的人很多,當大家都虧本的時候,只有振仁賺錢,別說船灘街上,就是我們溫湯、東林、南岳到街上來的人,沒有誰不知道程振仁的。”外公常說自己就是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鄉里人如此高的評價會給外公在天之靈以慰藉吧。在我們的心里,外公是個有智慧的農民,他在風展紅旗的年代響應號召管好了自己的“一畝三分田”,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在隨后改革開放的浪潮里也順應時代做起了小買賣。
? ? ? ? 起初外公開了家小商店,經營南北貨,頗有“子承父業”的味道。后來他也和他的父親一樣,踏上了那條去湖北的路,將湖北的木材販賣到江西,這就是鄉里人說到的“當大家都虧本的時候,只有振仁賺錢”的輝煌。做了生意之后,家里也漸漸富庶起來,外公在小鎮上蓋起了一聯排磚房,屋后有一個很大的院子,院子里種有各種各樣的果樹,果樹后面有好幾株板栗樹,兩邊各有一片竹林和幾畝菜地,那里是我們小時候的樂園。外公的房子是小鎮上最大也是最氣派的房子,家中人口雖多,卻也住不了這么大的房子,外公便在家中開起了旅社。那時鎮上的很多接待都是安排在外公家。
7、與病魔抗爭三十年
? ? ? ? 外公年輕時為生計透支了身體,再加上當時抽的煙草質量拙劣嚴重損害了肺部,在八十年代后期他便被診斷為重度肺氣腫。在與病魔抗爭的三十年里,外公表現出了頑強的意志力和堅韌的求生欲。
? ? ? ? 外公是個樂觀開朗的老人。我讀高中時,他和外婆在武寧照顧我。那時的他因肺病常常氣喘,但他總說希望自己能活到八十歲。我課業后,他喜歡向我講述過去的故事,言談間滲透著他樸素正直的人生哲學。他關心國家大事,喜歡收看新聞頻道,中央四臺的《海峽兩岸》他幾乎每天都看,并且常常惋惜“臺灣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回歸”。午飯時,他會和我一起看中央十臺的《百家講壇》。高二那年,新聞里播放政府計劃恢復免費師范生政策,我當時對外公開玩笑說:“我到時候就讀這個師范學校。”陰差陽錯,后來我就到了那所師大成了一名師范生。
? ? ? 我上大學時,外公病情加重,天冷的時候家人便把他接到海南過冬。大概是2011年的冬天,外公在海口病重住院,醫生給家人下了病危通知單。當不少家人來探望時,外公奇跡般的有所好轉。2013年,我從師大畢業,按部就班的成了一名教師。那年外公回到了武寧家中,過年時用工資給外公外婆一人包了個紅包,他們都特別開心。又一個冬天的時候,外公喘不上氣又住進了醫院,一度昏迷,我們從四面八方趕回武寧,外公看到子孫開心不已,再次奇跡般的恢復,從醫院搬回了家中。
? ? ? 生命最后幾年的外公是痛苦不堪的,看新聞變成了聽新聞,喜愛熱鬧的他幾乎不能走出家門,甚至不能下樓吃飯,走上幾步便上氣不接下氣,很多時候他還需要依靠吸氧維持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個月里,因為心血供應不足,腿部出現腐爛,疼痛難忍。外公在最后的時光還保持著清晰的頭腦,他掛念著外婆和子孫,對人世的眷戀支撐著他走完了最后一段人生路。
? ? ? 2017年11月21日早上,堅強的外公離開了人世,享年81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來者猶追
? ? ? ? 外公離世后,我們重返故土,遵照他“葉落歸根”的遺愿,將他埋葬在家鄉的那一座青山上,埋葬在那一座曾給予走投無路的外公以生機的青山上,埋葬在那一座予人生予人死生生不息的青山上。
? ? ? ? 外公的一生是苦難卻奮進的一生,他少年喪父、青年苦讀、中年苦干、老年苦斗,無情的命運從來沒有讓他遠離苦難,他憑借著農民的那一份執拗勁兒與苦難抗爭,不怨天,不尤人,默默地耕耘在這一片土地上,默默地生活在這一片土地上。他和余華筆下的福貴一樣,是二十世紀中國歷經苦難的農民的寫照。?
? ? ? ? 他正直、善良、勤勞,他用一生的實踐啟迪我們何以安身立命,何以待人接物。他的哲學沒有高深難解的詞匯,但那一片赤誠與樸素卻是最貼近大地的人生哲學。
? ? ? 他對愛情忠貞不渝,他和外婆攜手走過了令人羨慕的鉆石婚姻,六十一年,相濡以沫,不離不棄。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然放心不下外婆,他擔心自己走后外婆會孤獨落寞。在這個人心浮躁的時代,他告訴我們什么才是真正的陪伴。
? ? ?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我的外公雖然沒有豐功偉績,也沒有留下任何可以傳世的物質遺產,但外公留下的好家風于我們而言是一筆無價的精神遺產,我們將會將這種好家風和血脈一起傳給子孫后代。有位哲學家說:“人生只如一瞬,轉眼又到重逢。”在浩渺的宇宙長河里,個體生命的長度不過是短暫一瞬,生者終將與逝者重逢,念此便不必過度悲傷,替逝者活著,為來者活著!尚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12.11于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