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公眾號金鳳高效閱讀的創辦者。
與書同行,改變未來。
你是否也遇到過這些問題,閱讀速度緩慢,一字一句默讀;看過的書,很快忘記;學過的知識,無法應用。這些都是我曾經遇到的攔路虎。
博士論文的完成,必須建立在大量文獻閱讀的基礎上。我的導師說畢業至少要有500本書的閱讀積累。而我的閱讀量少得可憐。一本專業書讀了半個月,沒有高效的輸入,哪有高質量的產出。我擔心自己無法畢業。
前兩年忙于家庭,荒廢了學業,學術功底薄弱,思維混亂。今年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為了提高閱讀能力,我閱讀了20多本關于閱讀方法的書籍,參加過學術寫作課,行動派超速閱讀課程,聽過高鴻鵬老師的財富閱讀課等。經過5個多月的實踐,每天閱讀2本書,讀書量達300本。總結了一套簡單的五遍實用閱讀法。
五遍閱讀法? 實現一天閱讀兩本書
高興的是有小伙伴跟我反饋,她用這種方法,也可以做到一天讀兩本書的目標。相信你也可以。
首先確定閱讀目的后,采用五遍閱讀法+思維導圖筆記的模式,提升了閱讀效率。
第一遍? 快速閱讀,掌握結構 。
第一遍用整體閱讀法進行快速閱讀,把目錄、序言、后記,黑體字,圖片等快速瀏覽一遍,把握整本書的主要內容和結構,時間花費5-10分鐘。也檢驗下是否符合你的閱讀目的。如果沒有你想要的內容,可以換一本書,節約讀書時間成本。
第二遍:重點閱讀,從最需要的章節開始閱讀。
我之前閱讀每次是從第一頁讀到最后一頁,沒有重點的閱讀,想要一次把它理解透。這樣大腦的閱讀壓力比較大,無法快速達到閱讀目的。
從最需要的章節開始閱讀。可以不用從第一章開始,你是閱讀的主人。你決定從哪里開始閱讀。對于理論性專業書籍,重點理解核心概念和理論。
第三遍:做思維導圖,整理筆記,聯系之前所學。
一本書的核心內容大概就20%。尤其是實用類書籍,去掉里面的案例和解釋,簡化內容,為大腦減負。用思維導圖做筆記,條理更清晰。邊做邊思考,與之前的學習進行聯系。
第四遍:學以致用,實踐書中的方法。
記住書中的方法、金句,在現實生活中去體驗,作者的方法是否是正確的,是否適合我呢?例如:《為什么精英都是時間控》里面提到,上午的時間價值是晚上的4倍。上午適合專注度高的工作,例如寫作。晚上適合專注度低的工作。
我就采用這種方法進行實踐,早上閱讀論文,上午寫作。晚上陪伴家人,讀一些輕松一點的書籍,學習效率得到了提升。
第五遍:復習反思,對比書中的內容。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對于學過的知識不復習,第二天就會遺忘了一大半。所以閱讀過的書籍,一定要及時復習。
對比反思自己在實踐中哪些地方做的不夠,需要改進。書中哪些觀點和方法有不足,進行補充。
有興趣還可以做一些拓展閱讀,也就是同主題閱讀,尤其適合做研究。
閱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整體性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多遍閱讀,逐步加深理解的過程。任何方法都不是絕對的,找到適合你的方法,不同的書籍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實用類書籍,快速閱讀;理論專業書籍需要精讀;經典書籍需要反復閱讀。
總之:讀以致用,成為閱讀主人。實踐是檢驗閱讀效果的唯一方法。
附三大階梯選書法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贊賞一瓶水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