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專欄《馬徐駿.新知報告》的017報告向我們分享了《火遍耶魯的“幸福課”課程精華》,告訴你如何掌握提升“幸福快樂”感覺的方法,我把當中的方法論告訴我的朋友“你”知道。
在今年年初,耶魯大學出現了一門極受歡迎的公開課,心理學家勞麗.桑托斯教授在耶魯大學開設了“幸福快樂課”,這個課程吸引了整個耶魯大學將近四分之一的學生,成為耶魯大學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
這門課程的主題是——快樂,桑托斯教授對于“快樂”的總結是:
快樂是一種可以被培養的思維模式,而不是一種被強加的狀態。
我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是,快樂是可以有方法保持的。
|如何建立健康的“心理免疫系統”
在這門課程里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桑托斯教授說“心理免疫系統”會讓我們的快樂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
因此,建立一個健康的“心理免疫系統”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個研究中,研究者讓那些中了彩票的人和永久癱瘓給自己的幸福水平評分。中了彩票的人覺得無比幸福評分高一些,而永久癱瘓的人覺得痛苦萬分評分會很低,但是,在三個月之后再次回訪評分,研究者發現絕大多數的測試對象都回復到了他們的“幸福基礎值”,而這個“幸福基礎值”就是“心理免疫系統”。
那是因為我們的心理免疫系統會在三個月的過程里自動調節我們的情緒,最終無論是中獎的幸福感高還是癱瘓的幸福感低,都會回歸到正常的“幸福基礎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接受現實。
那么為什么還是有人,會持續陷入低沉的情緒不能自拔呢?怎么樣才能讓我們的心理免疫系統,更好地發揮作用呢?桑托斯給出了下面的建議:
首先,當心理免疫系統找不到積極的、有信服力的觀點時,我們通常就會產生懊悔,低沉的消極情緒,無法自拔。所以,當發生不好的事情的時候,去解釋這件事,就可以削弱壞事情帶來的沖擊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快樂的事,如果解釋過多,反而會降低幸福感。
|如何利用時間提升快樂指數?
桑托斯教授針對這個問題給出的答案是,要快樂,要提升生活滿意度,你得學會為自己營造“時間富裕”的狀態。
如何我們很多事情要做,卻沒有時間來做,會讓我們感到焦慮、壓迫感、有壓力,這就是“時間饑荒”的狀態。要想進入到“時間富裕”的狀態提升對生活的滿意度,我們要為自己留下更多時間。
那桑托斯是怎么在課堂上讓大家體會時間富裕帶來的快樂呢?
她直接把一次課設為“特殊事件”,在課程即將開始之前,她和助教站在教室門口發傳單,說課程臨時取消了,大家去感受時間富裕吧,這多出來的一小時,唯一的要求就是,除了不能回去學習,愛做什么做什么。結果學生都有種“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感覺,有個女生因為平時的安排太緊張,時間壓力太大,知道了這個消息后甚至感動得哭了出來。
吳軍老師也經常提及自己對于時間的管理和高效利用時間的方法——少做事情,少給自己安排滿滿的事情,把時間專注在更加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所得到的產出會更多。
利用時間提升快樂指數的另一個方式,是“花錢買時間”。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時間和金錢的關鍵區別,金錢是有無限彈性的,理論上來說,你可以積累無限多的錢,而且你的收入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會產生波動。
但是時間就不一樣了,時間沒有任何彈性,你不可能積累時間,也不可能減少時間,這么說來,時間應該是比金錢更珍貴的。
花錢買時間會減輕你的生活壓力,讓你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
|有效提升幸福感的三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叫做“拆分目標法”。第一步應該要明確一個目標,第二步設想你實現目標會遇到的障礙,第三步就是針對問題和障礙提出解決方案。
提升幸福感的第二個方法是用“正向獎勵”幫助自己建立好習慣。 把一些壞習慣用好習慣替換掉,并且獎勵自己的行為。比如無聊的時候刷手機,就可以把無聊的時光用來找家人、朋友聊天,換來的獎勵可以是一段歡樂愉快的時光。
第三個提升快樂的辦法是讓自己成為“責任人”。
在一項研究中,一家養老院收到了一批植物,一半的人需要自己照顧這些植物,另一半的人不需要,會有員工來為他們做。六個月之后,在由工作人員照顧植物的那組老人中,30%都去世了,這個比例是另一組老人的兩倍,因為那些需要自己動手照顧植物的老人,得到的快樂更多,身體和情緒都更健康。由此可見,對其他人和事物負責,會提升內心的滿足感和快樂。
從熱門的也耶魯幸福課當中學習到了這些方法論能有助于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一起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