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是怎么過渡的?
(這里設定為單一氏族,暫不考慮母系社會是否普遍存在的問題。)
史籍中并無記載,細思下簡直恐極。
我們可以試著從神話中探尋一番。
在上古神話之中,有一個時間點非常關鍵,幾乎可以自此將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劃分開來。
這個時間點的主角就是伏羲。
「有巨人跡出于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紀,蛇身人首。」——《帝王世紀》
說是華胥氏在雷澤踩了一個大腳印,然后懷孕生了伏羲。
這個大腳印是屬于誰的,能神奇到踩一下就懷孕?
一定是有什么大陰謀,絕非尋常人所能知。
然而事實上好像也沒有人瞞著我們,反而更像是一種大肆宣揚。
「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山海經·海內東經》
龍身人頭的雷神和華胥氏生了蛇身人首的伏羲,從遺傳變異學的角度來看,證據確鑿,似乎沒有什么不對。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伏羲的氏族叫華胥氏族,華胥氏族當時是母系氏族,其首領是伏羲的母親——華胥氏。
而母系氏族,是無夫無父的。氏族之間通行的是走婚制,男女沒有固定配偶。女人生產之后,孩子跟隨母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甚至在當時,連「父親」這個概念都不存在。
那么伏羲,怎么突然多出來一個雷神父親呢?
換句話說,大家都是母親一個人生的,為什么你伏羲這么特殊,是母親和雷神兩個人生的,還長得那么像雷神?
那你伏羲到底是誰的孩子?雷神那大腳印和女人生孩子有什么必然關系?生育大權還是不是女子獨有?人類繁衍的神圣光環還屬不屬于女人?
一定有不為人知的內幕。
按照誰得利最多,誰嫌疑最大的原則,我們可以合理推測:華胥氏踩雷神腳印的這個說法,是一個謠言!
如果不出意外,應該也是史上第一個謠言。
而放出這個謠言的,不是別人,正是既得利益者——伏羲。
為什么伏羲得利最多?
因為華胥氏族的下一任首領,不是唯一的繼承人、華胥氏的女兒——女媧,而是本來一點都沒有可能的伏羲。
一個母系氏族,竟然破天荒的由男人繼承了首領之位。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奪權。
意味著流血。
意味著改朝換代。
或許當時的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年老的華胥氏漸漸在政事上力不從心,于是開始考慮讓女媧接自己的位子。
女媧接位之后,自然也是華胥氏。
華胥氏族歷代首領,自古以來都是鐘天地之靈秀、蘊山水之華英的妹子。
然而女媧的兄長伏羲卻是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有手段的有為青年,而不是個單純的妹控。
伏羲經常跟隨著舅舅們帶領著族人外出打獵、捕魚,甚至當與其他氏族發生矛盾時,他還要參與領導戰爭。
但是在氏族內的重大決策上,他還有他的那些舅舅們,永遠只是執行的一方。
他不能繼承母親的遺產,倒是舅舅們的遺產歸他繼承。
這些年來,伏羲的心中雖然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治世方案,但是他并沒有實施的權利。
伏羲逐漸認識到,一個氏族想要強大,必須有非常多的人口、非常大的地盤、非常多的物資,而這一切,都必須由一個強有力的人來領導著完成。
這個強有力的人不一定非得是男人,自然也不非得是女人。
于是,在華胥氏指定女媧為繼承人的儀式上,伏羲的心中暗暗下了決斷。
他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同時暗中散播一種言論。
于是,伏羲是雷神和華胥氏的兒子的說法開始在族內漸漸流傳開來。
族人自然是搞不清楚雷神和華胥氏是怎么生的兒子,但是,最重要的改變,也是從這里開始慢慢的發芽,慢慢地潛移默化了。
首先,他們聽到了伏羲是至剛至強至烈的雷神的兒子。
其次,華胥氏是踩了雷神的腳印才懷的孕。
最后,華胥氏是伏羲的母親,而雷神是伏羲的父親。
華胥氏雖然是氏族首領,但雷神是掌管著雷罰天威的天神,雷神自然是遠大于華胥。同時華胥是在踩了雷神的腳印才懷的孕,所以伏羲,首先是雷神的孩子。
伏羲簡直是生生的造出了父權這么一個概念!
女媧首先開始察覺到這種言論的恐怖性和可怕性,但是等她察覺到的時候,其勢已經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
就在女媧聯合華胥氏決定強制制止的時候,伏羲終于采取了極端行動。
他慫恿著族內精壯們,兵諫了!
族內精壯,俱皆相信伏羲是雷神的兒子。
他們每一個人,都在暗中猜測誰才是自己的父親。
不,誰是他們的父親其實并不重要。
他們是誰的父親才是最重要的!
他們相信伏羲的承諾:此事一了,他們有成為父親的權利!他們有參與決策的權利!他們有支配資源的權利!
甚至,他們有選擇女人的權利!
得知事況究竟的女媧幾乎陷入了絕望之中,她帶領著親兵與昔日的這些兄弟舅侄們戰斗。在那一天,伏羲跪在病重的華胥氏床前,聲音哽咽但是目光決絕:
「母親,請您交權。」
仿佛蒼老了二十年的華胥氏冷冷地盯著他,聲音沙啞而有威嚴:「給你們孩子,和權利。放過你妹妹,和女人。」
伏羲低下了頭顱,或許,只有他才知道他放出的是一場多么可怕的洪水猛獸。
覆水難收。
這場戰爭,終究還是身強體壯的舅兄們取得了勝利。
女媧目光冽然地看著坐在首領寶座上的伏羲,那里本該是她的座位。
老華胥氏歸天了,伏羲不再用「華胥氏」這個名號,自然也不再用華胥氏族。
伏羲要改朝換代,于是大聲宣告:「我們是父系氏族!」
「父系!父系!父系!」底下精壯們大喊,滿面紅光。
到了后來,「父系」有了訛傳,成了「伏羲」。
于是才有了伏羲氏族的首領——伏羲氏。
伏羲氏掌握了氏族大權之后,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除了創造先天八卦和各種提升生產力的措施之外,他還制婚姻、定媒妁、正姓氏、勵生育。
制婚姻:廢除走婚制,施行一夫一妻制,男女專偶成婚。
定媒妁:設立媒妁制度,用媒官督促婚姻結成。
正姓氏:設立姓氏制度,使「同姓不婚」,以防止近親結婚。
勵生育:鼓勵、獎勵生育,使氏族人口大增。
這四種改革,伏羲氏為了能夠順利實施,全部是以女媧的名義頒布,以減少傳統母系勢力的阻力。
女媧在軟禁之中冷眼旁觀,所謂制婚姻,是使妻從夫;所謂定媒妁,是使婚不離;所謂正姓氏,是使知其父;所謂勵生育,更是鼓吹連續生育,而舍棄自然生育,全然不顧女人身體。
無論哪一種,都是以犧牲女人的權利為代價。
然而,改革之后的伏羲氏族,還是迅速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氏族。伏羲氏大力擴張,兼并了周圍一個又一個氏族,成立了氏族聯盟。然后他又兼并了一個又一個氏族聯盟,終于成立了中央氏族聯盟。
這便是國家的雛形。
伏羲氏成為了人族共主,成為了人皇,他終于實現了他的理想、他的抱負。
然而,他的生命也來到了盡頭。
隱忍了一輩子的女媧,終于在伏羲臨終之前,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奪取了聯盟政權的最高權力。
是為女媧氏。
女媧氏終于坐上了原本屬于她的位子,可是,現在的世界,早已不是當初幾萬人的小氏族了。
她已無力再將這一切逆轉。
共工氏族的首領,水正官共工在得知女媧氏奪取了人皇伏羲氏的大位之后,不出所料的反叛了。
女媧氏下令火正官祝融去平叛,火正官祝融與水正官共工大戰了數十場,終于戰勝了共工。
共工逃到了不周山,見無路可走,便掘開了此處的水域,想與祝融同歸于盡。
于是洪水滔天。
女媧氏帶著人砍蘆草、燒石灰石,用蘆草拌石灰修堤筑壩,歷時彌久,終于止住了洪水。
「積蘆灰,止淫水」的功績,使女媧氏坐穩了人族共主的位置。
在這之后,伏羲女媧的后人又傳了七十八代,這個政權,又被稱為伏羲女媧氏政權。
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氏族聯盟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