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司湯達的《紅與黑》。
主人公于連·索海爾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自尊心極強,不能忍受別人看不起他,一丁點兒也不行,即便是愛人在言語或行為上有一點驕傲的成分,他都會采取報復措施。
看不起政府的虛偽,傳教士的偽善和滿嘴仁義道德,崇拜拿破侖,很希望也經(jīng)常幻想自己能像拿破侖一樣建功立業(yè)成為少年將軍。
有才華,因為他酷愛讀書,精通拉丁文,因為讀書被自己的木匠父親和哥哥瞧不起(覺得他不能賺錢,身體弱,無利可圖,那時候有這樣的父親么……)
社會地位低,處在底層階級,在18世紀的法國(王政復辟時期,貴族保王黨的天下)想要出人頭地,于連通過過去的一樁事(一位法官與一位年輕的司鐸打官司竟然輸了),發(fā)現(xiàn)當傳教士是成功的一條途徑,僅管他自己毫無宗教信仰,但背誦《圣經(jīng)》《新約》,與謝朗神甫交好,使他獲得維里業(yè)德·雷納中家庭教師的職位,然后成為了德·雷納夫人的情夫,后前往貝藏松神學院,認識皮拉爾神甫,然后皮拉爾神甫離職后經(jīng)他推薦認識拉摩爾侯爵,前往巴黎擔任其秘書,與侯爵之女瑪?shù)贍柕孪鄲郏怪畱言校罹舴磳@樁婚姻(他比較屬意克羅茲諾瓦侯爵,想使女兒成為日后的公爵夫人),后弗利萊神甫讓德·雷納夫人起草信件送至拉摩爾侯爵,于連返回維里業(yè)報仇(此時應當是仇恨雷納夫人毀壞自身前程),入獄后悔過,回憶自己對雷納夫人的愛,以及此時的自我厭棄,放棄上訴機會。(拉摩爾小姐一直為之打點關系)
《紅與黑》是一本相當精彩的小說,不愧為名著,帶來的思考太多。
我想特別寫下小說中德·拉摩爾小姐的愛情(在法語中,姓氏加德表示貴族身份,于連入拉摩爾府之后,有次去裁縫店做衣服,裁縫店的人寫的他的名字是于連·德·索海爾,他因此非常高興,是否人都是這樣,對階級的不平等表示不滿,同時又希望自己成為上層階級,文章中有段文字講貴族們對盧梭的嘲笑,盧梭著有《民約論》,里面卻也寫到一位貴族因為與平民一起散步,于是覺得這位貴族如此可愛,是位大好人。)
回到正題,德·拉摩爾小姐,因為出身貴族,從小受到各貴族公子哥的阿諛奉承,相當傲慢,對別人盡情挖苦嘲笑,當然,她也相當貌美,因而她的傲慢反而成了一種個性。
她如何會愛上于連呢?我卻覺得,至始至終,她愛的是幻想中的于連,是她從故事中得來的對祖輩的愛情的崇拜,用其中一句話來說,貴族太過悠閑的享受使生活味同嚼蠟,她則希望自己能如祖輩一般做出些驚人的事跡,(于連入獄后她在維里業(yè)的所作所為充分說明這一點),她一直希望自己能與其他表姐妹有所不同,覺得德·克羅茲諾瓦侯爵雖是完美丈夫的典型,有地位有錢財,除此之外卻無個性,而于連恰好有這一點(坦白來講,我覺得這還是她自己的幻想,她在于連身上傾注了太多幻想,有一個場景是:拉摩爾小姐一開始追求于連,甚至為他剪了半邊頭發(fā),于連此時卻只是可憐她,可當于連也向她表示自己的愛戀時,瑪?shù)贍柕聟s覺得于連很是惡心,覺得于連也不過如此)。她與于連德愛情更多的是征服驕傲與蔑視。再如:當于連向元帥夫人寫信時,瑪?shù)贍柕掠珠_始妒忌……諸如此類,無非是你追我感的感情游戲,瑪?shù)贍柕略谟谶B死后,親吻于連德頭顱,完全是她祖輩愛情故事的結局的翻版,她對于連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實現(xiàn)她幻想中一種愛情的范本。
于連在獄中說,他死后希望能讓瑪?shù)贍柕掳阉膬鹤樱ㄋc瑪?shù)贍柕碌膬鹤樱┙唤o德·雷納夫人照顧(他一直都是說他的兒子,其實也應該是瑪?shù)贍柕碌膬鹤樱谟谶B心中,德·雷納夫人才更像一位母親,因為在任職家庭教師期間,他看到過雷納夫人為照顧自己的孩子勝過自己的生命,但在于連眼中,瑪?shù)贍柕聲押⒆咏唤o仆人,重要的還是她自己。)
于連在獄中說,在維里業(yè)與雷納夫人的時光里,他因為自己的野心勃勃,縱向到外面去建一番功業(yè),一步步最后他進入巴黎的貴族社會,卻始終也融入不了那個社會(因為出身的低微),回過頭來,回憶的還是在維里業(yè)一年幾千法郎的時光。
宗教是為了救贖人的靈魂,但是人的靈魂只有靠自己才能得到救贖,寄托于宗教不過是一種回避。于連從不相信宗教,他的一步步提升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吧(迎合社會環(huán)境去背《圣經(jīng)》我覺得也算是一種努力,他是很真實的一個人,優(yōu)點與缺點都很明顯。
社會階層到現(xiàn)在仍然是存在著的。
愛情不是幻想,幻想多以悲劇收場。
尊嚴重要,但不宜斤斤計較,迂腐。
才華,努力是底層人向上走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