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十二
圖|網絡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2019年,停播八年的央視主持人大賽重磅回歸,這場堪稱神仙打架的比賽節目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央視節目的高標準嚴要求,更讓我們看到了央視主持人的詩詞素養以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我想看過這檔節目的人肯定會對李七月和尹頌印象深刻,他們的詩詞儲備量和對詩詞的精準解讀,準確把握,讓人驚艷。他們總是能用最合適的詩句將我們帶入其中,思想也跟著一起馳騁:“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是王維對友人深深的思念;“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告訴我們要把握時機努力奮斗;“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蘇軾教會我們超脫。
正如李七月所說:“當千年之后,物我兩空之時,我們還能夠通過詩詞復原情感、產生共鳴,這就是詩詞的魅力所在。”
而我想將魅力換一個詞叫力量。是的,沒有比詩詞更美、更有力量的語言。
作家蔣勛曾分享過一個故事:他去巴黎留學的時候,四年不能回家。有一年春天,他在巴黎街頭看見一棵樹,樹上的花瓣全部飄落了。他一下呆住了,幼年時背誦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跳了出來: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此時此景,思鄉之情再沒有比這14個字更貼切的了。
我們一生所有的經驗,幾乎都可以在詩詞里找到對應的詩句,寥寥數字,卻說盡悲歡離合、人生百態。這就是詩詞獨有的力量。
除了大火的央視主持人大賽,還有前兩天熱度剛下去的熱播劇《慶余年》,這部劇可以說完全是用詩詞鋪就的,除了劇情和人物的搞笑之外,詩詞是使得這部劇大火的重要助力劑,有網友統計這部劇前后共出現約40首詩詞,包括:李白的《將進酒》,有“古今七言律第一”之稱的杜甫《登高》,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東坡的《水調歌頭》,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等,可謂篇篇經典。
雖然范閑是穿越回去使用了這些詩詞,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文化的致敬,但至少這部劇的大火讓從前這些課本里的“老朋友”再次回到了我們的生活,再次出現在我們的茶余飯后。我們不再只是為劇情的精彩和人物的演技而買單,更為這一份獨有的中華文化而驕傲。
說到這里,你或許已經想到了在2019年年初刷爆我們朋友圈的詩詞神童王恒屹,才5歲的年紀,就已經背誦了490多首古詩,還能完完整整背出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多少個成年人加起來也未必能湊夠這個數字。在他們眼里,這就是實實在在的“不可能”。
但在《挑戰不可能》的舞臺上就這樣自然的發生了,主持人撒貝寧見證了,評委董卿、孫楊、李昌鈺博士見證了,我和你以及全國人民都見證了。
這就是詩詞的力量,它無關閱歷。
而這樣的“神童”絕不只是在電視熒幕中,他/她就在你我的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她的女兒,一個不到三歲的小萌娃,還分不清李白杜甫是誰,但是她卻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好雨知時節”。她們一起逛動物園,看到關在籠子里的鸚鵡趴在高高的鐵框上對著外面的天空大聲喊叫,她的女兒首先想到的居然是杜甫的《歸雁》:東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鸚鵡關在籠子里渴望自由這是誰都知道的,但小朋友還能想到用大雁來對比,一句“高高正北飛”不勝過千言萬語?
這就是詩詞的力量。它無關年紀。
我的一位讀者朋友在評論中說:她的一個五歲的小寶寶完全還不懂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之意,卻在讀了幾遍后突然紅了眼睛,他指著詩的第二句“東風無力百花殘”,告訴她:媽媽,我讀到這里的時候好難過啊。
《無題》是多么晦澀難通的一首詩啊,多少研究生多少文化學者尚不能準確理解這首詩,但一個5歲的小朋友卻從心底感受到了詩歌中的情感,這是多么神奇,多么不可思議。
這就是詩詞的力量。它無關學識。
因為傳統文化得到重視,因為詩詞得到越來越多人喜愛,越來越多的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就出現在我們身邊,甚至就是自己的孩子。如果還有什么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更好的方式,那就讀詩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詩詞文化類節目出現在大眾視野,從最早的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到后來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從武亦姝驚艷全場到外賣小哥雷海為奪冠,詩詞像春風一樣一夜之間吹遍中華大地,于是,詩詞從課本又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詩詞一下子從傳統變成了一種時尚,從“舞文弄墨”變成了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讓我相信,詩詞是源于生活的,詩詞絕不是高高在上只可遠觀的圣品,詩詞也不應該只是唐宋遺留的歷史文物。
從《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到主席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每一首詩都是一段微縮的人生。我們細讀李白、李商隱、李賀的詩,我們能從他們的詩中找到一樣的人生軌跡,叫做追求;而透過蘇軾、辛棄疾、陸游的詞,我們亦能從他們的字里行間覓得一樣的精神慰藉,叫做信仰。
五千年文明,三千詩韻。
沒有比詩詞更美、更有力量的語言。
沒有比文化自信更讓人感動、更讓人強大的力量。
這是一條很長的路,但只要我們走在路上,路便不會再長。
因為——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董卿說:詩句是天才創造的,而詩意卻可以屬于每一個追求美的靈魂。
那就愿我們:做一個詩意的人,在熙攘的世間,詩意、從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