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和感知的主題是“從控制到開放”。
今晚,再次實踐自己參加學習給自己立下的flag:參加任何活動,一定要發言一次,表達一次,互動一次。今天學習活動,自己最有感觸的是:圍繞著課堂開放性及其邊界問題進行的反饋與分享,正是在分享的過程中,在對話的過程中,自己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自我的活力越來越恢復。同時結合十年前,參見2013年四川營時候,在綿陽養馬峽與承諾的會員們產生的環保理念與行為的差異。兩場跨越十年的對話,共同回應著邊界與開放的話題:不同的活動,意圖和初心不同,邊界不同,最重要的參考標準應該就是趙老師說的-活力。每周五的閱讀課程,不管是實驗班的正式課程還是5班的課外加餐,它們本質上都是課程,都是需要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活動流程與學習活動。我們可以說明,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學生,這個閱讀課程的開放程度它應該是不一樣的,我們的體驗感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這個課程,這個課堂,開放的是孩子們的思維,開放的是孩子們的觀察視角,開放的是孩子們的閱讀的觀察點、興趣點,而控制的或者說原則、規則的邊界是我們的課堂原則:保密原則、互相尊重原則、傾聽互動原則,同時堅守活動流程。相信流程的力量。
結合今天前期單純聽趙老師的分享和后期的互動學習,我再次堅信:互動帶來力量,單純的知識性說明,真是很沒有感覺。
如何在課堂中創造這樣的機會和場域呢。重點是孩子們要干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