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你離不開的地方就是監獄
最開始看《肖申克的救贖》,
是帶著一種對不常見生活的好奇心和窺探欲來看的。
當我再次讀它的時候,
才發現這樣一部講述監獄高墻內故事的小說,
會引起這么多人的共鳴,是因為監獄是一個巨大的隱喻。
任何一個你不喜歡又離不開的地方,
任何一種你不喜歡又擺脫不了的生活,
就是監獄。
有多少人一輩子困在不喜歡的工作里,
每天去上班要靠忍受?
有多少人一輩子困在糟心的感情里,
和另一半互相憎恨著生活?
有多少人一輩子困在一個早已厭倦的小地方,
羨慕地看著別人去闖蕩?
當感到痛苦和不自由,怎么辦呢?
有的人是安迪,積蓄力量準備越獄。
有的人是老布,漸漸麻木,漸漸習慣于
最初自己厭惡的生活,開始恐懼其它生活,
因為他已經成為無法在其它環境中存活的單維生物。
我想到了那個剛畢業就端上鐵飯碗,
在一個清閑的、每年最多忙一兩個月的國企混日子的朋友。
拿著發不了財但是也餓不死的工資,
做著無法帶來成就感和意義感的工作。?
剛開始討厭這樣的生活,厭倦單位的人情世故,
可是短暫的掙扎之后就認了命,短短幾年過去,
已經開始習慣那樣的生活,更離不開那樣的生活。
因為他已經沒有能力面對外面的快節奏和競爭,
就像老布無法面對疾馳的汽車和日新月異的世界。?
老布自殺后,瑞德說了一段關于“體制化”的話:?
“他只不過是被體制化了,在這兒,他是個有地位的人,一個有教養的人,到了外面,他什么都不是。
但我得告訴你,這些圍墻很奇怪。
剛來的時候,你會恨它,慢慢你就會習慣它,
日子久了,你就會發現你離不開它,那就是被體制化了。”?
這段話,總讓我想起一部電影
《加勒比海盜2》里的那艘“飛翔的荷蘭號”。
船員把靈魂賣給船長,日復一日的勞作,
然后漸漸貝殼化,最終成為船身的一部分。?
真是這段話的絕佳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