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特別快,一晃一天沒了,再晃一周過了。
現(xiàn)在讓我想這周都做了些什么,還真TM有點困難,不是記憶力差的問題,主要是沒做啥事啊,怎么回憶?所以只能隨便寫一些,關于時間的開銷和浪費了,這次沒什么可寫的,記得下次要記錄一些有意義且重大意義的事情。
關于學習的方法論,現(xiàn)在我才發(fā)現(xiàn),以前我的策略是錯的,而且更夸張的是一直都沒發(fā)現(xiàn),這真是個悲催的故事。因為我總是這樣認為的:想要寫好一篇文章,必須要有相當?shù)闹R儲備,而知識儲備就是通過大量的學習來獲得。所以我的策略總是把閱讀放在前面,把寫作放在后面,可問題在于我每次閱讀的時候都喜歡睡覺,所以一打瞌睡就躺床上,乃至于到今天為止都沒寫幾篇文章。這種策略要改,因為寫作明顯比閱讀重要,就閱讀本身是價值不大的,如果你不去踐行它,可以說閱讀對你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現(xiàn)在我調整的策略就是:寫作在前面,閱讀排在后面。這樣一來我只能先開始寫作,一寫就要思考,腦子思考就不容易打瞌睡,這真是個好主意。(好好地鼓勵了一下自己)
雖然我明白寫作對于普通人來說,意味著什么,寫作是普通人崛起的極少數(shù)最好選擇之一。你明白我在什么嗎?我的意思就是說,寫作可能是普通人賺取更多錢的最好的幾個方式之一。
我意識到寫作的重要性是從一個訂閱專欄開始的,在此之前我都特別害怕寫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感覺非常糟糕,沒有中心,沒有主題,反正就是一團糟,自己都看不下去,更不用說拿出來給別人看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要寫周記、寫作文,由于小時候貪玩常常忘記寫作業(yè),所以當時我的周記通常都是禮拜一的早上才急匆匆亂寫一通,自然也就不可能寫的好了,作文也是一樣,越寫不好,就越懼怕寫作文,長久以來就形成了不喜歡寫作文的習慣。所以在讀書時代,我并沒有對讀書以及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現(xiàn)在我已不懼怕比別人差,不懼怕被人嘲笑,這是學習任何技能的必經(jīng)階段。當我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心態(tài)平和了許多。
直到畢業(yè)后的六七年,才隱約感覺到快要被社會拋棄了,如果再不學習的話。因為時代變化太快了。有了這個認識,我想應該是好事,因為我意識到不學習就落后,落后就會處在社會的最底層。我能想到的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學習。
學習,這兩個字看起來太抽象,乃至于被很多人忽略甚至是忘記。絕大部分人一生都搞不懂上學和學習的區(qū)別,婚姻和戀愛的區(qū)別。活了一輩子都沒搞明白,到五六十歲了,也只能告誡自己的下一代要好好讀書,好好學習,但是你要他跟你說個所以然,多半也不知道怎么說,所以也就活的不明不白了。學習,它不是只與上學有關,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停留在只有當談到你在上學的時候,才會想起你的學習怎么樣,學習好不好等等。其實并不是的,學習它更多的時候是伴隨著我們一生的東西,其實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活到老,學到老。但偏偏就是被大多數(shù)人所輕視,甚至是直接過濾掉了。即便是今天的大學畢業(yè)生,在大學時候所學到的知識,也沒多少可以用在工作中,就算是有也只是極少數(shù)可以用的上,那些知識也只是用來保障低水平生活的重復性工作而已。
當我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之后,對待學習有了正確的態(tài)度,不再是讀書時期家長、老師的逼我學,而是自己真正去主動尋找有價值的知識。伴隨著這幾年付費知識的浪潮,好的、有價值的知識大量井噴。因為讓擁有好的、有價值的知識的人得到了他們該有的回報,所以他們更愿意提供有價值的知識。
這兩年對于知識付了不少錢,但是更多的是收獲更多。在大多數(shù)的付費知識里面都可以分成兩撥人,一撥是,這些知識對他們的人生起到了幫助,幫他們解決了現(xiàn)實生活的一些問題,而他們自身也確實是在用心學習,用行動去實踐,所以他們也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相反,另一撥人就是相反的,基本上都是一個套路,大致意思就是說,這個作者是騙子,寫出來的東西沒價值……我猜他們想要的可能是這樣的,打個比方,買雙色球,你要告訴他這一期會出哪些號碼,最好是中一等獎的號碼,只有做到這樣的份上,他們就會舉雙手雙腳贊同你的價值,否則沒用。這樣的人無論去學習什么,相對比較難于成功,因為總想著付出一點,就可以馬上得到到更多的回報,這個太難實現(xiàn)。
好了,今天就先寫到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