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會旅游,幾乎沒有不游小鳥天堂的。小鳥天堂雖因巴金的《鳥的天堂》選入語文教科書而變得家喻戶曉,但我以為,沒有這篇文章,這處獨特的風景也是不會寂寞的。
來到小鳥天堂,我不經意地隨游人登上了觀鳥臺。這時,整個小鳥天堂便盡收眼底。我卻誤以為自己是進人了一個童話的世界,不知是誰在這一望無垠的田疇上突兀地剪貼了這樣一棵如山的大樹,但當樹梢上忽而撲翅飛出幾只大鳥來,我才醒悟過來:這確確實實是一幅優美無比的大自然圖畫。
小鳥天堂只是一棵樹,一棵占地面積為15畝的大榕樹。相傳四五百年前,在天馬河的河中心沖積成一個小泥墩,泥墩上面長了一棵小榕樹。榕樹長大后,樹干上長出了許多低垂的氣根,氣根著地后又長成樹干,年復一年,生生不息,這棵榕樹便不斷地向外擴展,原來的樹干反而腐爛了,于是變成了這樣一棵找不到主干而又擁有無數相互交錯的樹干的大榕樹。既有如此一棵大樹,鳥自飛來,村民們以為是上天賜福,樹為風水樹,鳥為神鳥,于是,這棵樹便在“神”的庇護下不斷長大,鳥也把它當成為自己的“天堂”了。
小鳥天堂主要棲息著兩種鳥:一種是白鶴,另一種是夜游鶴(亦叫蒼鷺)。白鶴早出晚歸,夜游鶴晚出早歸。倘在一早一晚前去觀賞,便能看到這兩種鳥成群結隊地交替著飛進飛出的場景。偶然,也會見到成千上萬的鳥兒忽然從樹縫間沖出來,黑壓壓的一大片,蔚為壯觀,令人驚嘆、歡呼。
每次游小鳥天堂,我總是劃著小艇繞著大榕樹兜一圈。這時,人在大樹的護蔭下,心境清靜極了。特別是繞到樹的背面,枝葉沒有南面向陽的茂密低矮,小艇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枝椏間穿插;倘若停艇稍歇,清風徐來,有婉轉的鳥語而無鼎沸的人聲,更可以靜靜地觀賞那盤根錯節的枝干和察看那互相追逐、嬉戲的鳥兒,這不禁使人想起田漢的“新樹更比舊枝壯,白鶴能眠灰鶴床”的詩句來。
據說,白鶴和灰鶴能友好相處。每當春秋兩季,它們便筑巢生蛋。當孵出小鶴后,白天,白鶴外出覓食,夜游鶴便來照料小白鶴;夜間,夜游鶴外出覓食,小夜游鶴便由白鶴來看管。有時,老鷹在天上盤旋,企圖沖下來叼走小鶴,大鶴便嘎嘎長鳴,凌空奮起,把老鷹趕走。
置身小鳥天堂,見鳥兒樂在枝頭,劃艇人能不樂么?這種情景,竟使我不知這鳥是我呢,還是我便是這天堂里的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