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下午,無意間聽到蜻蜓FM,趙正寶老師的格局公開課,才知道了"財商"一說,后來查了百度,原來該詞最早由美國作家兼企業(yè)家羅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出。隱約記得小時候讀過這本書,但直到最近,才意識到財商的重要性。
財商就是指一個人與金錢(財富)打交道的能力。財商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xiàn)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zhì)。可以這樣的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自然人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社會人的社會生存能力;而財商則是人作為經(jīng)濟人在經(jīng)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百度百科
也許一直有父母的庇護,除了零存整取,銀行理財,似乎并沒什么踏入經(jīng)濟社會的必要與機會。但,當有一天,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或需要獨立操持全家生活起居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財商至關(guān)重要。
回到開頭說的,除了"財商"一詞,具有更大魅力的是"財富自由"四個字。因為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自由。和自由有關(guān)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著我。
但,自由到底是什么?財富自由又是什么?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
自由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是革命烈士為國捐軀的情懷;對于被家長和老師管束的孩子,自由則是流浪遠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瘋狂。
前者沒有機會去嘗試,后者倒是體驗過,一開始覺得是很自由,但久了以后才發(fā)現(xiàn)自由的后面,其實是一片虛無。
剛開始聽到財富自由也是如此,覺得是否就是小時候期待的那樣,長大以后買東西可以不用看價格。但,真的有一天能如愿隨便買買買的時候,發(fā)現(xiàn)除了滿足日常生活的用品加上一些小愛好以外,并沒有什么別的購物需求了。財富自由是不是來得太容易了?
百度一下:財富自由就是有足夠多的時間和足夠多的錢做你想做的事情。
這樣看來,實際上缺的是時間,以及能夠自由支配這些時間所需要的錢。由此需要明白的另一些個概念就是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
主動收入=工作收入=時間換錢
被動收入=投資=資產(chǎn)變現(xiàn)
還有一些名詞定義如下:
一個人的資產(chǎn)產(chǎn)生的被動收入至少要等于或超過他的日常開支,如果進入這種狀態(tài),就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
明白了這些個道理,首先想到的是學習買基金(被動收入的范疇),讓錢生錢。
基金,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之前接觸最多的是貨幣基金,因為穩(wěn)賺不賠,只是收益并不那么可觀。其次,媽媽總是勸我不要碰基金,因為她曾經(jīng)在五六千點的時候買入,跌到今天只剩下了30%,所以一直謹記媽媽的教誨,從來沒有好好研究過基金是怎么回事。
一旦注意力集中到了某一點上,首先要相信自己,所有人的建議就只是建議而已,需要自己用手+眼+心去發(fā)現(xiàn)真理。
基金原來除了貨幣型,還分債券型,混合型,股票型,指數(shù)型等等等;原來還可以定投,可以補倉,可以等待微笑曲線;修財商的同時,原來還可以修身養(yǎng)性。
自由不是依附于別人的隨心所欲,而是自我內(nèi)心有限度的控制與選擇。很喜歡以前看過的一句話"出國留學不是為了留在那里,而是為了可以自由地選擇以后待在哪里!"
說完基金說股票。這是投資小白最先能想到的兩個方向。股票在我的人生中,更是以高風險,高收益為存在,入市需謹慎。我的內(nèi)心其實是抵觸的,因為知道自己承受虧損的能力并不大。所以僅是試手,為了摸清操作方法,手續(xù)費,中介費而進行的實踐。
還有一點,當你熟悉了所買基金的趨勢,其實它和大盤股市是掛鉤的。能感受到相對的低點在哪里。又想到一句話: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高點你在哪里?只能在我的心里,差不多就收手吧。
花了354元,差不多一個月時間,掙了7.64元。我感覺很滿意了。因為我學到的,遠超過了看到的價值。首先是購買傭金,萬分之2.5,低于兩萬一概5元。所以一直想不明白買完第二天確認成本是359元,現(xiàn)在明白了。
其次是賣出手續(xù)費=印花稅+傭金+過戶費。所以想當然的以為能得到的18元,最后只剩了7.64元。噓。。。果然最黑的還是中介。
這些理論知識是在實際操作完成后去看的。因為我知道數(shù)學不好,算死了也算不明白。反而會困住雙手。然而在所能承受的范圍內(nèi),我深知用實踐能學的更快,記得更牢。
所以,還是一句話,不要等什么都準備好了再開始,而是讓自己學會自由地決定開始在哪一刻,然后認真去學習如何自由。
修財商,比財富自由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