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元旦假期,看到不少人去參加了婚禮,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被隨份子”了。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張很有意思的圖。
前陣子王思聰赴長春參加一個婚禮,隨了30萬的份子錢上了熱搜,大家議論的同時還在說,他隨這些可能也就是個零花錢。
王思聰資產60億,隨禮30萬,
假如你有3萬,你隨15塊就跟王思聰一樣多。
假如你有6萬,那你隨30塊就跟王思聰隨一樣多。
假如你有12萬,你隨60塊就跟王思聰隨一樣多。
?……
就現在普通城市隨份子的情況來看,最少200起步,這樣一算,咱大伙都比王思聰有錢!
雖然是調侃,但足以表達出大家對隨份子這件事的無奈。遇上國慶元旦這種熱門日子,幾場婚禮下來,這個月都會過得有些困難。
當下的人情社會中,隨份子似乎已經成為人們維系感情表達人情世故的方式,同時成為了不少人的煩惱。
尤其是被不熟的人邀請,去不去,隨多少,幾乎快成為與“吃什么”并肩的一大難題。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截圖
從圖中文字可以看出姑娘是真性情的人,說這些也完全可以理解。
不知道大家都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雖然有些人一直在朋友圈里沒有互動過,但一到結婚,孩子滿月酒這種事情,你絕對是ta的心頭肉。
過去還講究個充滿儀式感的喜帖,現在直接在微信復制粘貼,有的甚至連這樣短暫的寒暄都沒有,一下子群發給好多人。
可是像我朋友圈里這位姑娘這樣敢說的,沒幾個,大部分被不熟的人邀請,因為礙于面子,不管去不去還是得隨個幾百塊的紅包。
另一個朋友跟我吐槽也遇到過這種事兒,一個互相連微信都沒有的同事,在異地舉辦婚禮已經兩三個月后,
突然在工作群里發信息說要舉行答謝宴,他沒打算去,可下班剛要走就被攔下了,當時十分尷尬……
這剛過去的元旦,又是結婚的大流,估計遭受這種尷尬的人還有不少。
末那一直覺得,像婚禮啊,孩子百歲宴這種喜事,是值得人們慶賀的,尤其是婚禮,一輩子只有一次,應該是溫馨,私密的。
請最熟知你成長跟生活的親朋好友來就好,他們會感同身受你的幸福,見證這一幸福的時刻。
請不熟的人來反而會不自在,婚禮又不是觀摩現場,不熟的人體會不到你們的真摯與愛。
我也經常會被各路不熟人士邀請參加婚禮跟各種宴,每次也都包了大紅包,盡管有的人可能只見過幾次而已。
誰都不差那幾百幾千的份子錢,你收了也發不了財,他送了也破不了產,關鍵是別去打擾不熟的人,這是禮貌,也是修養。
我也曾多次在文章講到過“不要去麻煩別人”這個問題。
我覺得請不熟的人來參加你的婚禮等各種需要隨份子的場合,就是一種麻煩。
被請的人,會苦惱到底要不要去,去的話隨多少合適。
畢竟大家的錢都不是大海潮上來的,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如果正好趕上人家經濟緊張的時候,那真的是太不地道了。
你麻煩別人的同時,就無形中增加了交往成本,讓別人感到為難,對方對你的印象自然也就打折扣了。
可能有時候大家會把互相麻煩當成一種促進感情的方式,熟人之間讓我怎么幫忙都可以,更別說隨份子了,只是不熟的人之間還是別麻煩了。
“別給別人添麻煩”并非是僅僅一種禮貌,更多的是一種換位思考的心。
不因為自己的事情給別人帶來不便,真的稱得上是美德了。
我希望這能達成一個共識。
與其讓別人為難或者找借口推脫,不如你先不要開這個口。
但也不是說我們小氣,就是不愿意隨份子,這事兒得分人。
今天還看到微博的熱搜,一個人因為不了解風俗去參加同事只隨了100塊,但是看到婚宴的菜時傻了眼,沒想到酒席菜會這么好,后悔自己隨少了,因而引發了網友們熱議。
這又是婚宴的另一面,婚宴的主人非常懂得待客之道,讓來參加婚禮的賓客感受到用心。
他們就是喜歡熱熱鬧鬧的,跟更多的人分享這輩子最大的喜事,你隨多少錢無所謂。
重要的是你來,他們一定會以最高的禮遇對待你,甚至到頭來會讓去的人像熱搜的主人公一樣覺得,隨少了都不好意思。
說到底,隨份子習俗因為歷史原因、社會大環境等原因已經根深蒂固,因為復雜的人際關系,這也確實成為人們的一個小負擔。
有機智的網友甚至想出了打紅條的方法,與白條不同,紅條是剛入社會的人們迫于經濟壓力,而朋友們的結婚年紀大概都在二十四五歲。
為了避免一方的不好意思要,一方錢少了拿不出手,因而用紅條代替,等自己結婚的時候,對方也可返還一張紅條。
為網友的機智打call,但是不管怎樣,結婚畢竟是一件喜事,不能為份子錢糾結鬧心。
總之一句話,一個真心想跟你來往的人,他更會在意自己的存在會不會給你添了麻煩,自己有沒有讓你覺得有負擔。
因為他珍惜你,所以事事都會先換位思考。
好的相處模式是自然,輕松,沒有負擔的,畢竟生活不簡單,做事情有分寸,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