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3 星期二 晴
今天星期二,下午又要到學校給孩子們上課了。上午在準備課件,今天要講“奄宅曲阜,微旦孰營”這兩句。這兩句講的是周公的故事。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一邊對周公的史跡進行梳理,一邊對他的坤道精神無比贊嘆。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并制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和儒學先驅、奠基人。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賈誼評價周公:孔子之前,黃帝之后,于中國有大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的坤道體現在,他不管是輔佐武王還是成王都盡心盡力。
武王伐紂時,他執大鉞(權力的象征)站在武王左側,是武王最得力的助手;武王病重,他設祭壇,寫祭文,向上天禱告,寧愿代替武王死,用自己的生命換武王的生命,以保周朝社稷安穩;武王去世后,由于繼位的成王年幼,他代行攝政,面對流言蜚語,他主動辭職退避,直到成王看到他當年為武王祈禱的金冊,明白了他的忠心才把他迎回;他一直以國家大事為重,留在京城輔佐王事,而將封地交給自己的長子打理。他告誡兒子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地位已經很高了??晌页V袛嘞丛?,多次吐出飯菜,趕緊迎接來訪的賢士,生怕他們寒心。希望你到了魯地,不要因位高而盛氣凌人?!边@就是“握發吐哺”的典故。
周公的坤道可謂行到極致。他格局高遠,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卻一直恪守臣位,沒有絲毫僭越之心,臨死交待“我死之后一定葬在成周,示意給天要臣服于成王。”至死都要臣服于成王,這是他的“含章可貞”。面對各種誹謗,他沒有為自己辯駁,而是主動辭職隱退,由天地日月鑒其忠心,這是他的“括囊無咎”。他輔佐周王居功至偉,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是他 的“黃裳元吉”,是為人臣的最高境界。他死后被葬于文王墓地,成王說;“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為臣。”這是他的“順龍有終”。
周公,真是我們學習坤道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