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楊家將是我國北宋著名的抗遼群體,以楊業、楊延昭為代表,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楊家將的傳說家喻戶曉、廣為流傳,地處山西西部、呂梁山腹地的柳林縣相傳為楊家將的早期發際地。
? ? 從柳林縣城東10公里福壽村火塘寨起,往西經泗水關、石侖山,而后是古堡寨東、泊船港灣楊家港,城區二郎廟、三郎堡,城西佘戰坡、七星廟,城郊楊家坪,再往西的楊彩塔、八盤山,一處處峻嶺雄關、古堡遺跡,流傳著許多有關楊家將的傳說。
? 火塘寨位于柳林縣城東10公里左右之三川河北岸,其寨與臥虎灣隔河相望,相傳系楊家第一代楊信練兵的堡寨。楊信亦名宏信,其出生地柳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晉國戰馬的主要產地,開闊富庶的山川和騎馬射箭的傳統,造就了一代楊門虎將。楊信生逢殘唐五代亂世,為了保境安民,擁兵自重,在火塘寨自稱“火山王”。后來,為了避免與太原劉氏政權(后漢、北漢)的沖突,遂以黃河為屏障,將其勢力范圍漸次發展到陜北榆林一帶,自稱麟州刺使。后歸附后漢劉氏政權,其長子楊業亦于弱冠之年(20歲)即被送往太原當作人質。楊業歸北漢劉崇后,因其驍勇善戰深受寵信,官至建雄軍節度使。宋太平興國4年(公元979年)歸宋后,“老于邊事,洞曉敵情”,抗遼保國,屢建奇功。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伐遼被俘,絕食三日以身殉國。宋太宗詔書曾提到楊家,“……挺隴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盛贊楊家本為山西的大戶,是在陜北一帶(隴上)稱雄(創造軍事資本)的。
? 《宋史?楊業傳》中之“楊業,太原人也”。《宋史》為元代所修,其時今呂梁大部(包括石州全境)都歸太原路所轄,石州人自然全屬“太原”人。又楊業追隨的北漢政權長期定都太原(今太原市),他本人亦長期生活于斯。而據史料記載,楊業作為家中長子,年青時即被其父當作人質送往后漢、北漢劉氏政權世居的太原(今太原市),可見其家族勢力遠不在太原(今太原市)。又流傳于山西的諸多楊家將劇本,如《南北臺》、《金沙灘》、《李陵碑》等,輪到楊家出場,莫不眾口一詞:“家住石州(今呂梁市離石區及其周邊舊稱,柳林屬之)火塘寨,泗水關(今柳林縣臥虎灣下四道河)前有家門”,則說明其可能為晉西石州人。至于后人提到的晉北籍人,是由于楊家第三代、第四代把守北口三關,在代縣雁門一帶活動,逐漸在晉北一帶繁衍,祠堂建于代郡鹿蹄澗,第二代亡者葬于五臺雁門一帶之故,以致忽略了其始出晉西黃河東岸,發跡陜北黃河西岸的史實。
? ? 民間盛傳火山王在火塘寨練“走線銅錘”的逸事,甚至一些俾官野史中也不乏記載。在柳林至今古寨依存、石壁尚在,據說仔細察看,石壁上錘眼依稀可見。又根據文物考古推斷,柳林火塘寨也確為五代遺址,看來楊信火塘寨練兵有可能為歷史事實。時逾千載,滄桑屢易,但火塘寨仍不失當年雄風。該寨居高臨下,兩山對峙,環繞中間一塊開闊之地,其地肚大口小,兩邊盡是百丈削壁,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勢。右首一山削壁頂上今存石窯數孔,順石窯后沿山脊北行一二百步有一占地約2000余平方米的堡寨,四周石圍砌墻,前列寨門,寨中地勢平坦,足供操練人馬。其后側有石窯洞數孔,左右上下斷壁殘垣中,兵營舍灶依稀可辨。寨后一道平坦山梁,約10余里,至今沿稱“走馬梁”,乃楊家兵丁跑馬射箭之地。
? ? 泗水關位于火塘寨稍西、今寨東村以東,受地形影響,三川河在此迂回曲折,形成極為險要的關口。古時交通不便,通過時需四度涉水,故名四道河,又名泗水關。舊時曾有寨兵把守,上世紀90年代初,尚有兵寨遺跡。
? 石侖山位于今柳林鎮臥虎灣村頂,在三川河之南,隔河與火塘寨對峙。該山東起伍家溝,西界龍門會,北迄臥虎灣,南至蘆家峁,周遭30余平方里。相傳為宋代巾幗英雄佘賽花占山筑堡、操練兵馬之地,因“石、佘”諧音,誤而得名石侖山。該山地勢險要,可與火塘寨控三川水而互為犄角,扼秦晉間重要通道。(山上近臥虎灣村一側今存日軍侵犯時所筑堡壘,1939年閆錫山騎1軍、33軍曾與日軍在此激戰)
? ? 從火塘寨下福壽村沿川西進,有楊家泊船港灣楊家港(今柳林鎮楊家港村),港東筑有寨東堡(今柳林鎮寨東村),港西有二郎坪。在今柳林城區的三郎堡、二郎廟等地名,也均與楊家將傳說有關。再往西今柳林鎮廟灣村與穆村鎮杜家灣村交界石砭上,有相傳為楊業與佘賽花一戰定親的佘戰坡、成親之故地的七星廟遺址。
? ? 傳說五代時期,占據火塘寨的楊信與占據八盤山的佘彪訂有兒女婚約,后因楊家勢力西遷,兩家來往漸少,于是佘家毀約,將女兒佘賽花再許紅眼山(在今柳林縣金家莊鄉)孫氏。楊家父子獲知后,遂從外鄉趕回,雙方產生沖突,孫氏被楊業所殺,佘賽花又追殺楊業,大戰佘戰坡,夜宿七星廟。一對青年男女,自幼訂有婚約,歷經風波周折后,兩情相悅,彼此相愛,于廟內拜堂成親。后受七星廟神靈感應,生得七郎八虎,共保趙宋江山。
? ? 佘戰坡為一陡坡,舊時坡前石崖上有七個石窟(今仍有零星遺跡),內刻神像,因曾寄放棺木,被稱為寄骨寺。窟前靠南三川河岸邊有一古廟,即七星廟。上世紀柳林縣城修北干渠及307國道改道,寄骨寺、七星廟及佘戰坡均被毀。
? ? 從這再往西二三里便是楊家坪(今穆村鎮楊家坪村),相傳為楊家將的老家,以往舉村皆姓楊。楊業追隨北漢劉氏政權后,因受其恩萌籠絡,被賜劉姓,改名劉繼業。家住楊家坪的楊氏族人,也隨之被賜姓劉。后繼業歸宋后,復本姓楊,族人可能一時未知并未再改,直至今天依舊姓劉。相傳楊家坪劉氏家譜為黃色封皮,即為帝王賜姓之故。而楊家奉命守邊,其嫡系后人也隨軍遷往晉北代縣一帶。直至明代,楊氏后裔楊欽、楊云出于故土情結,又回遷火塘寨附近沿土坡村,現柳林楊氏族人珍藏家譜可證。
? ? 楊家坪再往西10公里左右的八盤山、楊彩塔(今薛村鎮八盤山村、楊彩塔村)一帶,三川河回環往復,山環水繞,地形地貌奇特,自然風光旖旎。相傳佘賽花家族曾在此修筑堡寨,取名三元縣。現八盤山村山頂仍留有古城垣遺址,可能即為當時所筑。三元縣城堡順山勢往南,傳說中為蓮花城,在其對面,隔河的長咀峁山上有一古堡舊址,相傳為佘賽花未嫁時的居處。當地至今仍流傳著“水繞蓮花城,對面兩盞燈”的說法。佘賽花當地也叫佘彩花,與八盤山村隔河相望的楊彩塔村名的來歷也據說就與楊業、佘彩花有關。
? 遺址遺跡是歷史的見證,再以傳說、史籍相佐證,從楊氏家族遷徙的過程看,楊信、楊業為代表的楊家前期極有可能曾生活居住于山西柳林沿川一帶。當然這也需相關專家、學者的進一步考察論證,以便還歷史一個真相。
(本文由前人資料收集整理而成,為了尊重原作者,部分為原文,在此一并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