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自己原來是一個有強烈自我的人。
前2年碰到行業中的偶像,聽完他的分享,跟他攀談了幾句后,像個追星族般瘋狂的迷戀上他。到處尋找他一切的資料,小時候是經歷了什么事,人生中碰到了哪些挫折,出國又感悟了些什么,種種,在一段不長不短的時間內無法自拔。實在是對他五體投地,太崇拜了!
把他的作品一個又一個的玩了,仔細揣摩,思考。直到準備玩他最好的一款巔峰作品時,我停住了。
我為什么要這樣?
誠然,他是一個想法特別好,讓我的思維、眼界有個莫大的改變和提升,這個行業需要更多像他這樣的人。但他畢竟是他,我畢竟是我。一想到這里,多少還有點失落,我是不是就沒法成為他這種高度的人?我苦苦思索,看更多的書,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慢慢發覺并不需要否則自己過去走過的路,我走我自己的路,吸收別人優勢,不讓別人的優勢覆蓋了自己的經歷,不去否認自己的過往。不是說,枯葉落地,最終也會成為大樹的養分重新回到大樹身上去嗎?
工作中,以前會毫不思索的接受別人給你的一些慣性觀念,例如“同事吃飯必須喝酒”、“必須要會演講不然你后面幾乎往上走不了”、“你的設計不對看看別人的”,困惑的接受種種。也不知從何時起,突然明白了,我是我,我不需要像其他人口中說的那樣去成長,去生活。我的缺點,不必按照他人意志刻意改變,就算是我的缺點,這缺點也是我的一部分,學會去承認他的存在,學會如何去跟他相處,而不是僅僅只有“對抗”。對抗本身沒問題,只有對抗的話就太累了,對抗自己的惰性,對抗自己的直覺,對抗自己的天性。為什么現在社會都喜歡訴說一種純粹“對抗”的生存哲學,“你不這么做你就不行”,“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我們到底是困于生存多少年的民族,是多么渴望翻身,才會這么拼命!但做自己是否就是一種錯誤,一種不成熟了?人大了才知道沒有那么多所謂對錯,成熟并不是說一味接受所有才是成熟,而是知道事情是這樣但我仍堅持自己的看法,而是知道了后果仍然保持自我,最起碼,這是我自己理解的成熟。
我就是這樣的人,包容自己的缺點,跟這些缺點一起成長,因為我知道,在過往的日子里,這些缺點保護了我。
慢慢發現了自我的感覺真的很好,可以從容的成為自己,而非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