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中,生命和愛情的明媚與憂傷,沉浮在由永生 、預知、 命運 、因果編織的神秘大網中,令人嗟嘆令人癡。
劇中一些有關預知的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有一個情節是金信送恩倬去面試,旁邊有一個騎自行車的小偷經過,金信憑借超能力預知到了小偷的行為會導致一場嚴重的交通事故,而恩倬也會在那場事故中喪生。金信設法提前阻止了小偷,避免了事故的發生,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讓一班地獄使者白白跑了一趟。
預知術,是古代神話和傳說中的神術,指的是能預先知曉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件的技能或奧術。
很多人會這樣想,如果我們掌握了預知術, 也能通過預知未來改變某一時間節點,從而規避風險改變人生,改變命運,那該多好啊!
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人似乎是帶著與生俱來的天賦和靈性,他們往往能夠發現并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并通過事物發展的規律判斷事物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從而,不但可以認識、推測事物的過去,還可以對事物的未來進行科學的預測。因此,這樣的人總是能在生活、工作和事業的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
??01
擁有超前預見性的人,一定有著明確的人生目標。
人生的旅程從選定目標開始。沒有前進方向的帆永遠感受不到什么是順風,沒有方向的人生終究會兜兜轉轉,回到原點。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在廣袤無垠的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個叫比賽爾的小村莊,與世隔絕,鮮有人知。艱苦的生活環境,迫使村民千方百計想要離開那里。可是,千余年來,他們無論朝哪個方向出發,卻都一次次繞回了原地。村民們萬分絕望,將這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歸結成神靈的咒語。
直到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肯?萊文來到這里,他發現比賽爾人走不出沙漠的原因是,他們沒有指南針,也不認識北斗星,而只憑著感覺前行在茫茫沙漠中,因而每次出發,只是走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圓圈罷了,他們最終又回到了原點,只徒勞地在大漠中留下了形如卷尺的串串足跡。
后來,肯?萊文教比賽爾人認識了北斗星,按照北斗星指引的方向,僅用了3天就走出了大漠。事隔多年,比塞爾成了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比塞爾人為第一個走出沙漠的村民阿古特爾立了個銅像,銅像的基座上鐫刻著這樣一句話:新生活從選定方向開始。
在這個故事中,正是因為有了北斗星明確的方向指引,才有了走出荒漠,抵達生命綠洲的可預見的未來。
1953年,耶魯大學對當屆畢業生進行了一次關于人生目標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的學生具有清晰明確的人生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相應規劃。跟蹤調查發現,20年后,這3%的學生,其人生成就遠高于其他97%的學生。
是的,正如詩人所說,目標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目標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目標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目標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當一個人的心中有了清晰堅定的人生目標,他就會朝著目標所在的明亮那方,不斷地戮力前行;他就會在心中,一遍遍地勾畫描繪抵達目標的路徑圖譜;他就會一次次地設想在實現目標的路途中,種種可能發生的情況,而提前作出預判,遇山修路,逢水架橋,不憂不懼,一往無前,踏遍荊棘花滿徑,歷經風雨見彩虹。
?02
具有超前預見性的人,一定有著開闊的視野格局。
我們熟知的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一直以其老辣獨到的眼光,高瞻遠矚的決策為人們所稱道。從茶館的小跑堂到塑膠廠推銷員,從工廠廠主到房地產大亨,他總能審時度勢,以超脫現實的視野,在變局到來之前,比別人先走幾步,把握商機,贏得先機。
60年代中期,內地局勢令香港人心惶惶。富翁們拋售產業,紛紛逃離。李嘉誠在建的樓房被迫停工,公司運營岌岌可危。但他沉著應對,仔細分析局勢。做出內地一定會恢復安定,香港亦將繼續繁榮發展的判斷。別人在大量拋售房地產之時,李嘉誠卻反其道行之,傾囊而出,拿出所有資金收購房地產。諸友紛紛扼腕勸阻,他說:我看準了不會虧本才敢買,男子漢大丈夫還怕風險?
?李嘉誠再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房地產價格逐步回升,他從中獲取了雙倍的利潤,公司成為全港最大的華資房地產實業。此后,李嘉誠事業越做越強,成為全球華人中的首富。
李嘉誠說:“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覺敏銳,才能將商業情報作用發揮到極致,那種感覺遲鈍、閉門自鎖的公司老板常常會無所作為。”在商海浮沉中,李嘉誠之所以能比別人提前邁出起決定性作用的幾步,正是因為他在不斷的學習思考和經驗累積中,具備了宏闊的視野格局,能夠洞悉歷史發展的脈絡,研判政治生態的發展變化,把握住了商場博弈的內在規律。
眼界決定格局,格局決定思維的方式。在我們的工作中、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山下看山,高不可攀;山中看山,困惑茫然;山上看山,氣象萬千。
坐井觀天的青蛙身處淺井之中,滿足于方寸之地的棲居之樂,與赤蟲、螃蟹與蝌蚪一類的小蟲相比,自以為擁有了整個世界,卻不知世上還存在“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的浩瀚海洋。
目光狹小、見識短淺,而又自以為是的人,只能固步自封于自己眼界的牢籠之中,在空間上永遠看不到雄奇壯美的風景,在時間上也不得預見風云際會的未來,他們的一生只能如草木一時,蛙蟲一世,匆匆而過,悄然寂滅罷了。
一頭牛的生理構造無疑是非常復雜的,庖丁解牛卻能刀刀到位,切中肯綮,將解牛的操作變成了一場輕松的舞蹈,原因何在呢?是因為他著眼全局,目有全牛,掌握了牛的機理,從而舉一反三,無牛不輕松解之。
生活也一樣,如果能通透跳脫,領悟了生活的道理,摸準了其中的規律,就能像庖丁一樣,即便面對復雜的問題,也能化繁為簡,輕松駕馭。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人類社會充滿著種種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人處世間,只有站得高,看得遠,做到順應時勢,著眼未來,謀事于先,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在謀事創業的征程中,潮平岸闊,風正帆懸。
?03
具有超前預見性的人,一定有著系統化的思考認知。
如果你知道下一場比賽的勝者是誰,在投注時一定會更加敢于冒險。
如果你知道全國各個城市今后幾年的房價走勢,在處理房產的問題上就會更加胸有成竹。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這么說,我們的決策是基于我們通過調查研究而獲得的信息數據。
最近讀到的一篇文章里,作者把預見性思維的培養概括成了這樣的一個公式:對問題的預見性認知 = 影響問題發展的結構(基礎規律)+獲得具體信息的數量與質量。
由此我想起一個創業成功的著名案例。用一年的時間,贏得一生的成功。說的是著名投資公司“軟銀”的創始人孫正義的故事。
孫正義在23歲時曾經花了1年多時間來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經過一番考慮,他列出了自己想做的40多種事情,而后一項項做詳細深入的市場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做出了10年預想損益、資金周轉表及組織結構圖,40個項目的全部資料摞起來足足有10多米高。然后,他又列出了25項事業選擇的標準,包括該項目是否能使自己專注投入50年、10年內是否能在日本名列前茅等等。依據這些標準,他給40個項目打分排序,最終鎖定了計算機軟件批發業務。用幾人多高的資料做事業選擇,目光放在數十年之后,
這樣的深思熟慮,這樣的信息數據,這樣的周密策劃,奠定了他事業成功的基石。
還有一個未雨綢繆的經典故事:在2004年12月,一位英國小姑娘蒂莉?史密斯正在泰國普吉島沙灘上玩耍,海面上冒出的氣泡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觀察到氣泡越來越多,結合以前了解到的海嘯到來的征兆方面的知識,她感覺可能有海嘯發生,馬上將這一異常情況告訴了海島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及時疏散了百余名游客,讓他們避免了海嘯襲來的滅頂之災。
在那場震驚世界的印度洋大海嘯中,那個海灘成為了沒有任何人員傷亡的海灘之一。
這個只有十歲的小姑娘之所以能預先示警,跟她先期的知識信息儲備,敏銳的觀察認知能力也是分不開的。
清代朱用純《治家格言》里有句名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是的,我們無論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都應該預先做好功課,準備充分,臨時抱佛腳是不可取的。只有全面系統地考慮問題,并基于數據實證進行科學的分析,才能對形勢作出科學的研判,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從信息時代到數據時代,再到人工智能時代,當今社會,科技的進步,正急速地推動社會的發展,當我們還在談論未來的可能性時,未來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
我們作為普普通通的人,也許不能成就萬眾矚目的曠世功業,也無法積累人所艷羨的豐厚財富。但是,處在當下互聯網+行動計劃和互聯網+IP的風口浪潮下,我們每個人都是可以通過找準自己人生發展的目標定位、通過開闊自己為人做事的視野格局、通過調整鍛煉自己的思維方式而有所作為的。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讓我們每個人都能通過預見明天,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