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二白很白
1、最好的時代,最焦慮的職場人
前幾天和一甲方朋友聊天,他因為最近工作調整,剛負責一個新的部門,再加上今年互金行業整體都不太景氣,特別有危機感。
盡管他們公司在行業內也算是頭部的,但還是覺得朝不保夕。正好最近有朋友找他一起做個項目,這讓他既心動又糾結。
一直以來就想發展個副業,但是這種合作投資做項目風險還是挺大,前期真金白銀投入是一方面,另外本身資源也是個問題。
這點他看的很透徹,現有的一些關系和人脈大多都是公司這個平臺賦予的,一旦自己弄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跟我說:之所以想搞點副業,不僅僅是為了多賺點錢,也是想給自己留個后手,或者是有另外的可能性,但就是不知道做什么。
的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各種副業賺錢的新聞充斥在各大媒體平臺,之前是寫作,現在是網紅短視頻,反正是割了一波又一波的韭菜。
但是隨著經濟下行,大家錢包越來越扁,還是樂此不疲。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希望在本職工作之外,發展一些副業。
但大多數人只是有這個想法,卻不知道做什么,反正就是一邊焦慮著,一邊跟著一些大V搖擺,成為他們的副業或者是主業。
也從來沒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究竟自己是否適合發展副業。
而且一提到副業,很多人就覺得自己只是缺少機會,從沒想過可能是缺少能力,那些看似別人賺錢的事并不是你做了就能賺錢。
實際上,很多人對副業存在誤解,認為學個課程或者投資點小錢,就可以開始收錢。
其實副業要想取得一點成績,付出的時間精力一點都不比主業少,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是興趣和愛好驅動,樂在其中而已。
2、靠譜的副業大多數時候其實是主業的延伸
對于搞副業,其實沒有對錯標準,因人而異,有的人適合,有的人不適合。有的人做的風生水起,副業變成主業,有的人因為副業丟了主業,兩邊都沒做好,最后得不償失。
大多數時候,真正靠譜的副業其實都是主業的延伸。
我有個資深的HR朋友,平常主要負責招聘工作,對業務也非常熟悉。
今年年初的時候跟我說準備搞個副業,了解了才知道是和某招聘網站合作,做求職面試咨詢和簡歷優化服務。
對這方面,之前也有過了解,的確市場需求還挺大,建議他可以試試,而且正好也是他擅長做的,對主業不但沒什么影響,專業技能還得到鍛煉提升,還能有點收入何樂而不為。
之后一直也沒怎么聯系,直到最近碰到聊起這事才知道做得還真不賴,一方面通過半年專業的服務,成為平臺金牌簡歷教練。
另外因為面試咨詢接的比較多,口碑不錯,還在在行平臺上也開通了付費咨詢,每周也能有幾單線下咨詢。
最有意思的是因為他幾乎只做他主業金融圈的咨詢和簡歷優化,積累了大量的人才資源,在自己公司招聘的時候,有合適的就直接推薦過去,本職工作的效率也提升了一大截。
他跟我說:現在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底氣更足了,倒不是因為副業給他帶來收入上的增加,而是他在這個圈子有了一定的個人品牌和影響力,如果主業出現變動的話,他很快能找到新的機會。
的確,像他這樣的副業和主業相得益彰的其實并不多,最關鍵的還是主業技能是否足以支撐副業的開展。
這年頭誰都不是傻子,你沒有點真本事,哪有那么容易讓人心甘情愿掏錢。
所以要想用自己的副業,去挑戰別人的主業,唯有在某些主業技能上做到優秀甚至極致,才能將它復制和跨界,并且不斷精進。
很多人看到別人搞副業賺錢就羨慕,卻不知道人背后付出了多少,更不知道他之前在主業上已經打磨許久。
其實,很大程度上,副業能不能賺到錢,跟主業能不能賺到錢,沒多大區別。
3、長久的副業一般都是始于興趣,終于堅持
除了主業延伸的副業之外,還有一些成功靠副業轉正的,一開始根本就沒有副業的概念,只不過是因為興趣愛好,也沒想著賺錢。
但往往人生就是這么奇妙,你天天想賺錢,就容易被割韭菜,收智商稅。反倒是純粹的興趣愛好堅持做下去,收益卻會主動找上你。
最近去小區的健身房認識一做直播的哥們,一開始我看他身材以為是健身房的教練,后來休息的時候聊了聊才知道他也是過來鍛煉的。
只不過還同時做個直播,但時間不會太長,找個角落的位置做半個小時左右示范講解,剩下時間就自己鍛煉。
他前幾年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雖然經常加班,但還是每天還是會擠時間去健身,平常沒事就研究健身相關的技巧。
直播和短視頻興起后他也弄了號上傳一些自己的健身干貨視頻,一直健身帶來完美的身材再加上顏值也不錯,逐漸積累越來越多的粉絲。
今年上半年索性直接把工作辭了,專職搞這些平臺的運營,現在不但成為圈子里小名氣的運動博主,還跟人合伙成立了自己的運動品牌,除了帶貨之外還有一些廣告收入,至少目前看來比上班是要強一些。
他還跟我說:一開始真沒想到能把這個做成主業,就想著除了自己健身,還能通過分享和交流影響到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朋友,是一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
的確,總有些事情,即便不賺錢,也會有抑制不住的沖動和渴望去做,那就是興趣所在。
其實可以去嘗試一下,花點時間,去堅持做一些一直想做又沒有行動的事,反正空閑的時間也沒干別的,無非也是在刷微博、抖音、朋友圈、玩游戲而已。
4、大多數副業賺錢的,依然是幸存者偏差而已
前面說了幾個身邊的例子,再加上大家平常在各大媒體平臺看到的,似乎那些做副業的都搞得風生水起。
實際上,至少有50%的職場人不適合做副業,其中一部分是自身能力問題,另外一部分是時間顧不上,更有的是壓根就看不上。
就拿一些剛踏入職場的新人來說,本身業務技能并不成熟,職業發展的路徑也不明確,在最應該夯實行業圈子和專業能力的階段,去選擇發展副業,結果可想而知,不會太好。
當然,也不是說就一定不行,也有的大學里就把興趣愛好變成副業的牛人,不過這種畢竟還是少數,對大多數人而言,從主業中萃取核心能力,用在其他領域,或許才是比較靠譜的方式。
除了剛入職的新人外,那些追求快速收益回報的人也不適合做副業。還有一些生活壓力大,主業收入低的也不建議做副業。
如果真有能夠快速收益回報的副業,你覺得那些所謂的導師還會通過培訓課程傳授給你?其實賺的就是你這樣的人的錢。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只能賺自己能力范圍內的錢。
現在這時代,無論哪個行業,都是專業的賺不專業的錢,你不能看到別人副業賺錢了,就認為副業一定賺錢,這是最大的誤區。
之所以叫副業,主要是因為副業有很多不確定性,如果因為未來不確定的副業,而影響了自己的主業,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本職工作就非常飽和,有的收入還很可觀,那些月入幾萬的也根本理解不他們動輒上百萬獎金的感受。
在他們這類人看來,高質量的人脈資源和不斷精進的專業能力才是職業生涯最大的底氣。
實際上,那些真正有時間搞副業而且還能做的比較好的,一般都是主業比較閑,而且沒什么上升機會,大把時間沒事情做。像之前有的公職在身的底層職員,當年寫《三體》時候的大劉就是如此。
還有的是的確有“一技之長”且沒有做到管理崗位上的人。比如UI設計師、培訓師、視頻剪輯人員、程序員、咨詢師、編輯、新媒體人員等等。
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做副業,或者做什么。
危機意識和焦慮是眼下這個時代最不缺的東西,但不能因為著急就無腦跟隨,那些能通過副業能夠倒逼自己去快速學習,讓自己成為稀缺的人才,形成獨有的業內影響力和個人品牌的,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方向。
5、有的副業只會消耗你,有的卻在不斷給你賦能和升值
01、低收益且零積累的副業只會消耗你
如果你不是實在缺錢到生活拮據的地步,跑滴滴、送外賣、發傳單、刷單之類的副業不要去做,之所以這么說并不是對這些職業的不尊重,而是作為副業而言,絕對屬于低收益且零積累的,同時還會消耗大量的精力。
對于這類的浪費大量的時間,賺的都是幸苦錢,對職業技能和個人成長沒有半點積累,更別說口碑和人脈,妄圖通過拉幾個乘客就結識一些行業大佬或者事業貴人,那你還不如去買彩票可能概率更大一些。
更糟糕的是這類的副業,會消耗太多的精力,就拿跑滴滴來說,下了班晚上再去跑滴滴,到凌晨回家第二天上班精神狀態能好哪去,這種情況下說不影響主業那都是騙人的。
所以說,真心不建議做這類的副業,當然,有的人純粹是為了體驗生活的另當別論了。
02、網紅大咖不是一般人能當的
之前去哈爾濱出差,經常會看到一群人在中央大街上搞直播,要么穿的奇裝異服,要么行為舉止另類。但是隨著各類直播短視頻平臺愈發的成熟和完善,那些能夠脫穎而出的越來越需要一些“真本事”。
再看看自己,你是長得特別漂亮,還是特別有才能講段子,又或者是養了特別蠢萌乖巧聽話的貓狗主子;你是美妝達人、還是健身狂魔、又或者是旅行愛好者......想想看,你還有沒有什么其他隱藏技能?沒個一技之長想要“紅”,幾乎是沒機會的。
想通過網紅這個途徑來作為副業開展的,如果真有點特長或者創意,倒也是個風口機會。
給個建議就是:通過新榜之類的平臺花一些時間,深入研究各大平臺短視頻每天排名情況,分析頭部的那些玩家是怎么個玩法,再結合自己的特點,可以先模仿再創新,也不是沒有套路,無非就是多花心思辛苦一點,剛開始就當個興趣愛好也行。
03、能產生睡后收入是最理想的狀態
所謂的睡后收入,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房租。你要每個月都有十幾套房子等著收租金,那你完全不會焦慮,但這種畢竟也是少數,用秦小明同學的話來說:不是每個人都能當包租婆,但人人都要有“租金”的思維和認知。
我有個朋友最近跟人合伙做了項目,商場里的自動盲盒售賣機和扭蛋機的運營,找人拿下了一個省代理,前期投了幾十萬,差不多半年能回本,之后分下來每個月能有個大幾千塊的利潤。雖然錢不算多,但好在比較穩定,也算一個能產生睡后收入的副業。
當然, 他本身也是一直做這個行業,資源渠道都比較熟,合伙人在當地專門負責運營維護,所以也不算是純投資。
這和有的副業讓你純投錢,保證零風險高收益,而你自己又對項目一竅不通完全不一樣,那種坑太多了,一不留神就被騙的團團轉。
奶茶店加盟這種就是個能坑到你懷疑人生,之前有篇刷屏的文章《再堅持一下,你的奶茶店馬上破產》寫的非常透徹,感興趣的可以找出來看看。
對于想在開店方面找副業的,其實有一點原則:不懂的東西盡量少碰,可能這會錯過一些機會,但眼下這個環境,保住本金有時候才是王道。
04、副業有很多種,但真不僅限于寫作
可能大多數人這幾年接觸的最多的副業廣告文案就是寫作了,類似“寫作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投資”“人人都能學的寫作技巧”“零門檻寫作訓練營”等等。
再結合那些大V們炮制出來的各種寫作課培訓班,收割了一波又一波的韭菜,實際上除了寫作之外,還有很多技能可以帶來收益。
比如說主業從事會計工作,業余時間兼職代賬;還有主業是藝術學校的美術老師,副業是瑜伽教練;
有的本職工作是公務員,業余時間靠把自己當初考公務員的經驗心得做成培訓課,不斷能賺點錢,還拓展了資源人脈。
有時候,我們需要換位置思考一下,自己需要的也是其他人需要的,從需求出發尋找副業機會也是一個思路。
也不是鼓勵大家都去發展副業,更重要的可能是培養一門興趣,并持續去經營,任何事情先做出點成績再去談賺錢的事。
6、搞副業無可厚非,前提是要拎得清主次
據統計,上半年8.2%的職場人士擁有斜杠收入。隨著平臺經濟的發展,工作越來越不受限于時間和空間,主業之余,利用興趣特長賺點零花錢,已逐漸成為職場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但如何平衡主業和副業的關系,也愈發的成為身陷“副業圍城”內外的職場人,需要深思的問題。
其實,如果時間精力允許,搞點副業也未嘗不可,但所選擇的副業最好是跟自己的職業目標相關或相近,這才有價值。
正如前面說的,副業發展比較好的人,其實大多數都是本職工作上同樣比較優秀的人,他們擁有專業的技能,在此基礎上想要得到更好的提升空間,秉著主次分明的態度為自己挖掘出更多的機會。
畢竟,真正聰明的職場人,會將自己大部分精力以一種“創業”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那才是立身之本,不能荒廢,剩余的時間通過發展副業來提高自己的主業技能,主次分明去實現最有效的自我增值。
在這種前提下想搞點副業,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和持續學習,以應對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和職場環境變化,也不是什么壞事。
但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快錢,消耗自己個人品牌價值或浪費自己未來的價值,這樣,得不償失。
對于副業,還是希望大家能多一點理性和判斷力,不要用幸存者偏差當普世價值去信奉。有些事可以去嘗試,但切記不忘初心,才能不畏將來。
最后,還有個忠告:
除非你的副業光芒萬丈到眾所周知,否則千萬不要主動跟同事提你的副業!千萬不要主動跟同事提你的副業!千萬不要主動跟同事提你的副業!原因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