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工匠的烹飪,是一種藝術精神
【知·食】的目的,是將準確的、真實的、純粹的飲食內容推給真正喜愛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愿你喜歡。
馬爾凱地區(下)
【題記】
在那個窮得吃土的年代,意大利人不得以把民族尊嚴暫放一邊,靠美國的谷物和罐頭肉生存下來。但自美國憑借食物干涉內政起,意大利人便開始抵制象征美國的新興食物,比如可口可樂、花生醬、麥當勞……
《知·食》推出《意大利》連載專題,以意大利料理為主題,一起領略意大利的烹飪美食、飲食文化和精神靈魂……
對極其重視飲食傳統的意大利而言,美國推行的食物殖民,求意大利人的心理陰影面積?
【糧食援助】
與16世紀美洲的農產品被殖民者引進歐洲相反,21世紀中葉美國主動把自己的產品帶到了歐洲。對于這種轉變,有的人認為是必要而及時的幫助,有的人認為是無法忍受的擴張主義。
知名主編、記者、幽默大師里奧·隆加內西(Leo Longanesi)有一句名言:“我吃美國的罐頭肉,不過伴隨著它的意識形態,留在盤子里就好。”對于這句話,相當多的意大利人都紛紛點頭稱贊。
或許沒有美國的罐頭肉,意大利人可能在劫難逃。1944年12月,羅馬人每天可以購買200公克的面包,每月可購買1公升的橄欖油。據此可以推算,當時的意大利公民每天只能吃900卡路里,而每人每天所需的卡路里平均在2500卡左右。即使是住在豪宅里的意大利共和國行政官員也吃不飽。薩伏依王朝的最后一個國王翁貝托二世(Umberto II)被放逐后,皇宮內沒有任何食物,鑲嵌裝飾的佛羅倫薩式廚具,空蕩蕩地迎接新總統的到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甚至派人到皇家花園內收集落地松果里的松子。同樣,食物短缺的情況,嚴重到艾蓮娜王后(Elena Di Sacoia)離開意大利時,要求帶著王宮花園里的紅蘿卜和蕪菁一起逃亡。
事實上,當時的意大利和歐洲境內許多沒有被蘇聯占領的地區,都是美國喂飽的。美國大使精心策劃了隆重的運糧儀式。(裸食注:類似的儀式,舉辦過多次,并且非常盛大)盡管對于受難者而言,內心是崩潰的;但生存自然比較重要,民族尊嚴還是先放一邊吧。畢竟吃不飽,哪有力氣講尊嚴呢?
【民族尊嚴】
據說當時美國對意大利提供了價值高達十五億美元的糧食援助,其中包括制作面食必需的面粉或谷物、牛奶、食用油、果醬和巧克力。美國大使熟練的操控著手上的政治籌碼,每天都有貨船從美國抵達意大利,并在船只達到整數時,就展開廣大的宣傳活動。船只會刻意安排在意大利境內的不同港口靠岸——第一百船次在奇維塔韋基亞(Civitavecchia),第二百船次在巴里,第三百船次在熱那亞,第四百船次在拿波里,第五百船次在塔蘭托(Taranto)。 每次活動都有樂隊演奏和演說發表,并且一定會刊登在新聞上。
在美國帶來的谷物、面粉、食用油和豆子中,谷物占了全意大利國民消耗總量的一半還要多。這些糧食都符合意大利人的傳統飲食。而意大利人對此感到十分困窘,這完全是因為受傷的民族自尊。1948年,意大利境內所有的廣場上都出現了許多海報,聲稱如果蘇聯的黨派在選舉中的選票獲勝,美國將停止對意大利的糧食援助。對此意大利人曾知會蘇聯,但當時的蘇聯也自身難保;烏克蘭集體農場生產的谷物,連當地農民的生計都無法維持。拿人手短,吃人嘴軟;聰明人便把選票投給了德加斯佩里,畢竟他可以替意大利人向美國爭取免費的面粉和谷物。
【可口可樂】
接下來的五十年里,青年團體經常在意識形態和政治層面,對美國介入歐洲內政進行抗爭。活動常以反美國食品的宣傳形式和拒絕美國禮物的方式進行。因此從美國來到歐洲的新興食品,比如可口可樂、炸薯條和麥當勞受到意大利人的極大抵制。
運載可口可樂的火車常常被推倒在地,意大利人甚至懷疑可口可樂的配方里摻雜人骨。對于消費者的本能反抗,可口可樂用廣告轟炸應對,甚至連圣誕節都有專門的電視廣告,借此試圖讓市面上的橘子汽水、檸檬汽水和苦橙汽水步入歷史。
天主教廷從另一個角度認為,可口可樂瓶身的女性化曲線,看起來既性感又危險。鄉下的每位牧師都知道,可口可樂威脅的不僅是地方上的道德體系,甚至影響到葡萄酒的生產。因此執政的基督教民主黨通過法律,對可口可樂征收高額關稅,避免它進入意大利蓬勃發展的超市網絡。
跟美國的口香糖一樣,可口可樂跟隨著勝利者來到意大利,因此受到強烈的抵制。當時的民謠歌手佛朗科·特林卡勒(Franco Trincale)唱到:“你每喝下一罐可口可樂,就替美國買了一顆子彈。如果海軍士兵瞄的準,一位越南同志就會被謀殺。”
由于反全球化運動與世界社會論壇之故,這種抵制變得更加堅定。世界社會論壇(World Social Forum)在2003年7月22日宣布,將這一天定為全球抵制可口可樂行動日。有一些無所顧忌者投入到對抗跨國企業的活動中,比如至少在一個地方禁止可口可樂的銷售。杜林市議會的十二位議員表示,即使無法與龐大的跨國企業對抗,至少在市府的自助餐和食堂菜單,以及市內公家機關的辦公室里,不準販賣可口可樂。雖然這個小范圍的活動相當堅決果斷,但由于可口可樂正好是冬奧會的十一個正式贊助商之一,市議會的舉動引發了不少流言蜚語。最終,杜林市市長不得不向可口可樂公司保證,社會上整體并不同意這種抵制活動。奧委會也被迫發表正式聲明,若沒有來自贊助商的經費,奧運會將無法繼續舉辦。
【花生醬和麥當勞】
對于意大利人在食物上表現的民族尊嚴,1999年《新聞報》發表的文章《榛果巧克力醬和可口可樂的兩極分裂》,解讀了意大利的現實狀況和隱匿在意識形態中的內涵。榛果巧克力醬的誕生,實際是為了抵抗花生醬(裸食注:在美國,花生醬屬于深受美國兒童與青少年喜愛的面包抹醬。)而麥當勞在意大利的發展也并不順利,不少分店因受到抵制而被迫關門。
意大利的游客認為,在一個到處是傳統美食誘惑的地方度假,卻到麥當勞用餐是一件相當沒面子的事情。實際上,靠少數外國人的消費,麥當勞也毫無利潤可言。不僅如此,留存下來的麥當勞店鋪,甚至被迫改動商標。在米蘭舊城區最熱鬧的地段,麥當勞和其他商家一樣,統一使用黑底金字的商標。這是否因為被迫遵循米蘭市府要求所有商家將商標風格標準化的決議所致呢?而且這間麥當勞賣的也不再是漢堡,而是奶油蛋卷和切片的圣誕面包,還有濃縮咖啡……這到底又保留了多少麥當勞元素呢?
其實,世上從沒有免費的午餐,生存也好尊嚴也罷,大到國家小到個人,某種程度上來說無非是實力的對決。有尊嚴的活著,需要相當的底氣。只有具備足夠力量的時候,你的聲音才會被聽到;不管飲食還是生活,才會有更多自主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