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和一個朋友聊天,交流了一下育兒心得,她家寶比我家小幾個月,性格屬于特別活潑型的。整個聊天過程就是在和我抱怨孩子性格太調皮,不好帶,每天三頓打都沒有用
朋友是全職媽媽,每天的生活也都是圍繞著孩子,很辛苦情緒也是比較容易暴躁型,更是把寶寶的調皮不聽話歸結為“性格像他爸”
其實我想說,每個孩子的性格生來不同,有外向型有內向型,但是愛發脾氣這一點卻不能完全歸咎于性格的,更多時候是我們給孩子養成了愛發脾氣得習慣,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行為習慣。
昨天上午在家休息,嘟嘟要看書,把噼里啪啦系列的幾本書全拿出來,看了幾眼又換卡梅拉,然后就把噼里啪啦扔在了一邊。對于把拿出來的書不看的時候不能回歸原位這件事基本我是零容忍的,再讓他把書放回去再拿新書的時候,他沖我大聲說“我……不……要……”——這句話也是最近他比較喜歡說的。
Then,我直接告訴他“看來你是不需要這些書了是嗎,那我就把他們扔進垃圾桶吧!”嘟嘟直接回我“你扔”,沒給他任何考慮的時間,我就把他那幾本噼里啪啦扔進了客廳的垃圾桶,他立馬追著我跑出來,把書從垃圾桶拿出來。我再次告訴他應該把書放回原來的位置。小盆友這時候也很愛“面子”,他把書放在了客廳的桌上,然后第二次被我扔進了垃圾桶
這次再把書拿出來的時候明顯眼睛里帶著眼淚,我趁機告訴他,“如果你喜歡這套書舍不得扔那你就應該好好愛它們,不看的時候一定把他們放回原位,而不是放在床上,客廳桌子上,廚房板凳上,如果你做不到,它們就肯定會離開你,知道嗎?”嘟點點頭,非常不情愿的把書放進了書柜。雖然心情不美,但我知道,他下次絕對不會把書亂扔了。
每個寶寶都是小天使,可是成長的過程總會有很多小惡魔的時候。我們總不能讓“性格”來背這個鍋,我們必須要讓孩子們知道,他們要為自己說出的話和做出的行為負責!要讓他們知道“鬧脾氣必有所失”
育兒之路任重道遠,作為父母一定不要隨便給孩子的性格貼標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