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過完,你是否會感覺瑣事一堆,又好像什么都沒干?一個月過去,也記不清自己做了些什么?眼看2017年已經過去8個月,這一年到底有什么目標,自己也不知道?這就是拖延帶來的問題嗎?
其實,戰勝拖延,你也行。
001 要有目標、有計劃
在丹尼爾*卡尼曼的《快與慢》中,相信你對系統1的快速反應和系統2的奮力思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拖延,就是系統2不能處于啟動狀態,始終在系統1的控制下及時享樂。
但如果你有了一周、一個月、一年的階段性目標,并不斷地提醒自己、重復看到,你的系統2就會啟動,開始運轉和思考。
我嘗試了成甲介紹的“對標管理”,即找個時間思考這一年我要達到什么目標,根據一年的目標去考慮這一個月要具體完成那幾件事,具體到本周、今天要完成的事件,將它們作為我的big frogs。
在evernote中記錄,每天迷茫或者不知道要做什么時,就打開evernote看看我今天的big frogs是什么,有沒有完成,然后即可去做。
利用這樣的目標、計劃,我完成了每天的晨讀感悟、跑步或游泳體育鍛煉、英語課的學習,工作中大事件的推進。
002 養成習慣
想清楚自己的長遠目標,比方說要有健康的體魄、美好的身材,那么就要把鍛煉、控制飲食列入到自己的日常目標中。
僅僅列入到日常目標還不能夠克服自己拖延的問題,解決的辦法是在固定的時間養成做固定動作的習慣。習慣的力量會讓你省去很多思考要不要做、怎么去做的精力。
比方說,我希望保持體重、擁有健康的體魄,每周三到四天的體育鍛煉列入我的日常目標。那么,經過自己的實踐和調整,我發現下班后的1個多小時是我可以支配的時間。于是,每天下班后,我就去游泳,如果游泳不方便,就跑步。
形成習慣之后,到了固定的時間,生物鐘自然告訴我鍛煉的時間到了,我只需要帶上游泳用具或者換上運動衣去往游泳館或操場就好了。
003 不再被別人的要求打亂自己的節奏
有了固定的習慣,你會受益于自己做喜歡的事情帶來的喜悅。如果其他人不重要的事情找到你,你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時間節奏,將其安排在你空閑的時間。
這樣給自己帶來的愉悅和意義感,會讓你精神百倍,不會陷在拖拉的泥潭里。
之前也跟大家推薦過番茄工作法,即以25分鐘為一個工作時間單位,在這個時間段里,只專心的做一件事情,不受社交媒體、其他人的要求所打擾。一個工作時間單元結束后,可以休息5分鐘,喝水、散步、簡聊等等。
連續工作4個番茄工作時間,可以進行一個番茄工作時間的休息。這時,可以處理手機的微信、郵件等等。
將節奏把握在自己手里,你會有自律和掌控感,這樣也會遠離拖拉。
工作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辦法值得我們去嘗試,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有各種各樣的小方法,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掌控我們自己的人生,幸福也就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