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太學幸福人生《學列子 知人生》系列? 力命第六04總第077篇
列子《力命第六》篇,為了說明能力與命運的關系,列舉了如下事例。
1、北宮子之窹
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待遇是命理決定的,而不是努力的結果。命是生命運動的結果,而生命運動的規律,不是常人所能完全理解的。所以,我們不要糾結于自己待遇的高低,只管遵循規律及其時勢即可。
2、管鮑之交
故事告訴我們,鮑叔牙舉薦管仲,小白重用管仲,都不是因為情義或賢能,而是基于時勢的客觀需要,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即命運使然,而非人為使然。正如原文所說:“厚薄之去來,弗由我也。”
3、鄧析被誅
鄧析主張模棱兩可的言論,設置無法究竟的辯辭。子產執政時,鄧析制定了一部稱作《竹刑》的法律,鄭國使用它時,多次責難子產執政,子產屈服了他。之后子產把鄧析抓了起來羞辱他,不久便殺了他。
故事告訴我們,子產并不是因為賢能而使用《竹刑》,而是不得不使用;子產并不是因為賢能而屈服于鄧析,而是不得不屈服;子產并不是因為賢能而誅殺鄧析,而是不得不誅殺。總之,一切基于時勢而自然發生。
4、季梁問醫
季梁得了重病,他兒子圍著他哭,要請醫生醫治。季梁請楊朱唱歌給兒子,提醒兒子明白生病的道理。楊朱唱道:“天尚且不知道,人怎么能明白?不是來自天的護佑,不是由人造的罪孽。我呀你呀,都不知道啊!醫呀巫呀,難道就知道嗎?”他的兒子沒有聽明白,還是請來了三位醫生。
矯氏對季梁說:“你體內寒熱不調,虛實失衡,生病是由于饑飽色欲過度,精神思慮煩亂散漫,不是天的原因,不是鬼的原因。雖然病情危重,仍然可以治療。”季梁說:“這是庸醫,快叫他出去!”俞氏說:“你出生時就胎氣不足,出生后連奶水也吃不了,生病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是逐漸加劇的,不能治好了。”季梁說:“這是一位好醫生,暫且請他吃頓飯吧!”盧氏說:“你的病不是因為天命,也不是由于人為,也不是由于鬧鬼,在你稟受生命之氣成形的時候,就有牽制你命運的成因,也有可以知道的后天原因。藥物針砭能對你怎樣呢?”季梁說:“這是一位神醫啊,重重地賞賜他!”不久季梁的病自然好了。
季氏之子不知命由天定,是謂大惑。矯氏用一般現象替代真相,不懂命理,自以為是,所以被逐。俞氏看到了先天的病根,總算是接近了真相,雖然能力有限,但沒有妄為,所以得到了尊重。盧氏才是看到了病況真相,所以得到了賞賜。三位醫生能力和醫德迥異,但都無法治愈季粱的病,不能改變生死。季粱不治而愈,表明我們能夠知命、順命即可,不可盲目修改命運。
5、同游于世
墨杘、單至、啴咺、憋懯,巧佞、愚直、婩斫、便辟,狡犽、情露、瀽極、凌誶,眠娗、諈諉、勇敢、怯疑,多偶、自專、乘權、只立,以上二十類人,一起游歷世上,各隨自己的心志行事,第一組整年不相互了解情況,自以為智慧很深奧了;第二組整年不相互討論法術,自以為技巧很精微了;第三組整年不相互提醒覺悟,自以為才能很完備;第四組整年不相互批評啟發,自以為行為沒有差錯了;第五組整年不互相回顧檢查,自以為一切適合時宜了。各類人狀態表現雖然不一樣,卻都走在自我之道上,這就是命運帶來的自然歸宿。
6、景公游悲
齊景公在牛山游覽,看到自己的大好河山,想到自己將會死去,不由得悲傷起來。史孔和梁丘據也跟著流起眼淚,晏子卻在旁邊發笑。景公擦干眼淚問他原因,晏子回答說:“假如賢明的君主能夠長久地守護自己的國家,那么太公、桓公就會長久守護著;假如勇敢的君主能夠長久地守護自己的國家,那么莊公、靈公就會長久守護著。這么多君主都能夠長久地守護這個國家,那么您現在還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站在農田之中,一心考慮干活,哪有閑暇擔心生死呢?而且您又怎么能得到如今的君位而成為國君呢?就是因為他們一個個生來,一個個死去,才輪到您現在擁有君位,您卻要為失去君位而流淚,這是不仁呀。見到不仁義的君主,見到諂媚的臣子,所以我獨自竊笑呀。”
看來,齊景公是把大好河山和優厚待遇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了。其實,每一個人都只是人生的體驗者,與宇宙萬物之間僅僅是體驗與被體驗的關系,不可能真正地擁有萬物。人連自己的生死、窮達、貴賤、貧富都不能決定,除了認知自然,遵循規律,還能怎樣呢?況且,物非己有,生死更非人為,而去擔憂生死,也未免太迷糊了吧!
7、死而不憂
魏國有個叫東門吳的人,兒子死了卻不憂傷。他的管家說:“您憐愛兒子的程度,天下沒有能比的。現在兒子死了而不憂傷,為什么呢?”東門吳說:“我本來沒有兒子。沒有兒子的時候不憂傷,現在兒子死了,就跟過去沒有兒子的時候一樣,我憂傷什么呢?”看來,東門吳把自己的兒子當成了天地的兒子,摒棄了占有子女的私心。如此,才能做到順應時勢啊。
8、百業命運
農民追趕時令,商人追求利潤,工人追求技術,做官追逐權勢,這是時勢使人們這樣的。然而農時有淹有旱,商機有得有失,工業生產有成有敗,做官有被重用有被排斥,這是命運使人們這樣的。由此而看,對于智能,可用之追逐時勢,但對于命運,除了接受它還能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