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西南政法讀書的小孫通過微信,知道我到了成都,熱情地向我介紹成都的好去處。包括寬窄巷子、武侯祠、熊貓基地。看到熊貓基地,我會心一笑。小孫雖然讀了大學,但是童心未泯啊。但我們停留成都的時間有限,明天一早就要離開,向西進發。半天的時間,只能選擇性地游覽了。
? ? ? ? 寬窄巷子是我們一致的選項,但我還很想去武侯祠看看。雖然不是第一次來成都,但以前來,都是因公,工作和學習緊張,不能安心一游,只匆匆地去過一次杜甫草堂。作為文史專業的畢業生,武侯祠一直在我心里惦記著,這次經過成都,這種情愫終于發酵,決心無論如何,一定得一睹真容,安放我這牽掛的心了。
? ? ? ? 但據說寬窄巷子要逛半天才能盡興,悠米他們決定直接去寬窄巷子,我游完武侯祠,再趕過去與他們會合。于是,我離開大部隊,叫了寄程車,直奔武侯祠而去。驅車不到二十分鐘,前面突然慢了起來。司機說前面就到了,因為暑假,游人眾多,所以建議我現在下車,走過去。我欣然從命,付了車資,帶著些許激動和期盼,施施然向前。
? ? ? ? 正值盛夏,大中午陽光猛烈,雖然戴著太陽鏡,穿著防曬服,也能感到日光晃眼,熱浪撲面,但這并不能影響我朝圣般熱切的心情。一邊走,頭腦中一邊不受控制地蹦出那些平時并不常現的句子:“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這不是矯情,可能這就是所謂教育和文化影響吧?當年諸葛亮如一個絮絮叨叨的老頭,向后主劉禪上這封表奏時,自己不也是感動得“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推崇“三立”,以“立德”、“立功”、“立言”為追求,今以諸葛亮觀之,這三立怕已立了兩個半,被后世所敬仰,也就可以理解了。以立德而言,諸葛亮一生勤勉,廉潔奉公,始終以恢復漢室為己任,輔佐劉備父子,盡心盡力,被后世譽為“人臣之楷模”;以立言而言,《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為后世奉為珪臬,前后《出師表》更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以立功而言,諸葛亮自劉備三顧之后,隆中一對,定下三分之計,為之后劉備據蜀立國,與魏吳形成鼎立之勢立下大功。但終因蜀地偏狹,未能完成恢復漢室之偉業,且算是立半功了。
? ? ? ? 武侯祠景區并不僅僅是武侯祠,它其實是劉備廟與諸葛亮祠的合體,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2003年12月,西側原民國時期四川省主席、抗戰時期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墓園所在的南郊公園又被合并為武侯祠園林區,被打造成三國文化的傳播體驗中心;再加上東側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風格為基礎,以三國文化和四川傳統民俗文化為內涵的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錦里”,占地達15萬平方米。對于時間緊張的我,要想盡游武侯祠怕是不能了。
? ? ? ? 我找了張瀏覽手冊,決定走正門入,經“漢昭烈廟”至“諸葛亮殿”,再從西側入惠陵,之后經“三義廟”出,游錦里,這樣既照顧了時間,又瞻仰了歷史,感受了民俗,算是比較經濟的安排了。
? ? ? ? 園區正門之上,懸“漢昭烈廟”匾額,朱底金字,字體拗圓大氣,不知何人所書。進了門,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兩側各有一碑廊,東側碑廊內有一通最大,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刻建的“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此碑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書法家柳公綽書寫,石工魯建鐫刻,后世譽為三絕碑。碑上遍刻唐、宋、明、清時代的題詩、題名、跋語,竭力贊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特別是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及不利用職權謀私的作風,盡顯后世之士對諸葛孔明的景仰。
? ? ? ? 之后就是“昭烈廟”。 昭烈廟正中是劉備貼金塑像,高3米,儀容豐滿莊重,耳大垂肩。但我對被人從東趕到西,又從北趕到南的劉跑跑并不感興趣。一個身逢亂世,一無長物,但又心比天高,只能靠假仁假義地忽悠得利的黑厚祖宗,是不太招人待見的。不過,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劉備能從這亂世之中,萬千豪杰之間脫穎而出,也算是本事了。后世民間委之以仁義,三國演義更是以褒劉貶曹為主旋律,怕是有其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的。自漢武以下,中國思想界逐漸被儒家道統所控制,即使如曹操般豪杰,也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敢直接取而代之。以賣草鞋席子為生的劉備,靠假造族譜,自稱中山靖王之后,硬是被他賺了個皇叔之名,自此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正統。如此,劉備再假,也得仁義之名,曹操再真,也是白臉的奸賊了。文化思想的力量,可見一斑!
? ? ? ? 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看見關羽邊上居然有周倉的塑像,不禁讓人心中一動。周倉本為演義中人物,歷史上卻實無此人。關羽千里走單騎,半路收了落草為寇的周倉,從此周倉對關羽鞍前馬后,忠心耿耿。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所害,周倉自刎以隨主,演譯了一曲忠義悲歌,令人唏噓不矣。《三國演義》之所以被歷代追捧,成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仁義忠孝之精義,深深地嵌進了中國人的靈魂深處而認同和共鳴,怕是主要原因吧?這樣說來,世間流傳的所謂“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也是有失偏頗的了。但武侯祠將演義中的人物冠冕堂皇地立在這里,也讓我重新修正了一下游覽的基調,這里不僅有歷史,更多的,怕是后人賦之于斯的文化寄托吧。
? ? ? ? 然后就看到了東墻的《隆中對》和西墻的《出師表》,均以木刻之,以突出其意義和地位。這是很讓人浮想的。在昭烈廟正殿兩側掛出如此強烈的諸葛亮因素,叫劉備作何感想?難道老劉一世偉業,都活在諸葛的影子中嗎?怕這就是劉備之仁義的真相吧。后人真正崇敬的是諸葛,但紅花還要綠葉襯啊,于是君明臣賢也就水到渠成了。劉備怕是托了諸葛亮的福啊。
? ? ? ? 殿外兩側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的坐像。東側文臣廊坊以龐統為首,西側武將廊房以趙云領銜。除此二人外,文臣也就費祎堪用,武將倒有馬超、姜維、黃忠等名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被譽為五虎上將,姜維則在諸葛之后一力擔起了北伐的重任。作為臣子,諸葛不在文臣廊坊倒可以理解,畢竟此地有專門的武侯祠,但沒有法正,卻是很有些意思的。何也?一山不容二虎也。法正很牛。隆中對,諸葛亮幫劉備定下益州,而法正,卻幫劉備拿下益州,拿下漢中,讓劉備當上了漢中王。漢中之戰,法正獻計,幫黃忠一戰而斬夏侯淵,從此晉身為名將之列。從軍事才能來講,法正更勝諸葛一籌,是劉備身邊不可或缺的謀士,也是劉備時代,唯一一個死后有謚號的大臣。而諸葛亮,還是當好后勤部長和內務大臣吧。諸葛領導不了法正!但三國演義選擇了諸葛,淡化了法正,因為法正人格上有瑕疵。法正為人囂張跋扈,睚眥必報,顯然不是好代表。
? ? ? ? 昭烈廟后,下數節臺階,是一座過廳,掛有"武侯祠"匾額,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這里才是真正紀念他的“武侯祠”。 從大殿懸掛的“名垂宇宙”的匾額,可見后人在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厚此薄彼。匾額兩側,是著名的“攻心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提醒后人借鑒前人的經驗教訓,注意“攻心”和“審勢”。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有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制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圖案花紋,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大殿頂梁由烏木制成,上書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誡子書》中的名句“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站在大殿中央,我感受著智慧的氣息,與法正相比,諸葛亮不正是勝在對大勢的把握與對世事的洞悉嗎?到此,已達到此次游覽的目的了。
? ? ? ? 出諸葛亮殿向西,是劉備墓,史稱“惠陵”,與武侯祠之間有紅墻夾道相連,但卻不再能留下我的心,逛到三義廟,也不作留戀,直出園門,就走進了錦里。“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錦里,就是錦官城。眼前游人如織,置身于清末民初風格的建筑之間,夏風中酒旗輕飄,晃若隔世。放眼而去,戲臺、酒樓,照影、蓮壁,偶一轉身,可能就是一條幽深的里弄和里弄里古樸的茶室,你不敢邁步進入,生怕打擾了這喧鬧中難得的幽靜。我極想在此駐足,但悠米他們還在寬窄巷子等著我,雖不忍,也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