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如果感覺不錯,請轉發
友情提示:手診儀專業性強,知識量大,有點長,耐心看完,保證你受益匪淺
“普天欣”手耳穴雙向治療儀,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及生物全息和中醫陰陽五行學說。集針灸、磁療、電療為一體的無針針灸的先進醫療器械,避免了針灸交叉感染和恐針、暈針的現象,深受國內外好評,被譽為中醫的CT和綠色治療儀器,具有診斷、預防、治療、健康檢測的功能,而且診斷準確,治療方便,效果顯著,即能給自己、家人帶來健康,又能給他人送 ?去幸福和快樂。
手診儀的原理
根據 羅氏健康的機理:先通過羅氏手針和掌紋醫學準確地找到慢性病的病因,然后針對病因用羅氏手耳穴雙向治療儀打通患處經絡,再配合中醫五行理論及現代營養學來補充亞健康病癥所必需的最佳營養素,最終起到標本兼顧的效果。真正符合了“三分治、七分養”的原則。
手診儀的優勢
1、診斷作用:使用者較熟悉的掌握后,能對病情進行輔助診斷作用,且診斷準確、全面、真正使病人足不出戶,即可看病。
2、針灸作用:通過電脈沖刺激穴位,深入皮膚內部,其針刺、理療作用優于傳統毫針。
3、磁療作用:通過永磁鐵作用,磁化體液,激活酶活性,提高免疫力。
4、無創傷針灸:普天欣手耳穴雙向治療儀不刺傷皮膚,避免人們對銀針的恐懼感,并且克服了血液、病毒交叉感染的危險,安全可靠,是一種無創傷無痛苦的“綠色療法”。
5、雙向調節:普天欣雙向治療儀對經絡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虛者能補。實者能瀉,并經反射途徑作用于經絡、循環和免疫系統,從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和組織供氧能力,提高人體代謝和抗氧化能力。使人體內“自由基”的產生率和消除率平衡,以適合人體的正常生理要求。
6、自動報時:普天欣手耳穴雙向治療儀治療時具有自動報時功能,每聽到報時聲,即可換穴治療。
7、自我調節:每個人靜電值不同,因此每個人所能忍受的最大的電流強度也因人而異,使用者可根據自身狀況自我調節。
8、攜帶方便:普天欣手耳穴雙向治療儀體積小、重量輕,隨身攜帶,簡單方便,放在口袋中即可。
9、使用簡單:通過手耳穴聯通,使用者在手上通過自身感覺,對照形象生動的病灶手穴圖分析診斷,避免了復雜的體穴(如:“足三里”穴、“委中”穴、“合谷”穴等等)記憶,并結合“常見病治療與保健”,辨證施治。
10、快速強效:普天欣手耳穴雙向治療儀將電針灸和磁針灸和二為一,因此效果極為顯著,治愈時間也大大縮短。
11、體穴調理:普天欣手耳穴雙向治療儀也可對體穴直接進行調理。
12、“阿是”穴治療:普天欣手耳穴雙向治療儀也可對“阿是”穴(即病癥所在位置)直接進行治療。
13、疏經活絡、活血化淤、消炎鎮痛、平衡陰陽、促進循環、內病外治。
一、關于陰陽五行學說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對立統一,中醫把這種關系借用于人體的機體活動,概括為陰陽。凡是活動的、外在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亢進的都稱之為陽。凡是沉靜的、內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減退的都稱之為陰,二者即對立又統一。在體內達到平衡的狀態,某一種失去平衡,機體就要進行自動調節,調節無效或陽亢或陰虛,機體就會出現反應,這些反應就是亞健康或臨床(疾病)。
陰陽五行即為:
木、火、土、金、水,分別代表五臟六腑。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木???土???水???火???金???木
二、五臟的生理功能
(一)肝屬木
1、肝主藏血:
l儲藏血液,制約肝陽,防止出血。
l調節血量,人動血運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臟。
晚上睡覺時血液流回肝臟,肝功能差時會出現失眠、覺輕、做夢,似睡非睡、男保腎,女保肝,女性肝點反應強烈直接影響婦科病。
2、肝主疏瀉
(1)調節情志。情志舒暢,血平和,過怒傷肝。暴燥及腸炎皆因疏瀉太過引起;情緒低落常嘆氣者及便秘則因疏瀉不足引起。
(2)促進消化吸收。只有脾胃正常自如,膽汁分泌才正常。
(3)維持氣血運行。氣行則血行,氣停血瘀。
(4)調節性與生殖系統功能。如疏瀉功能差時,會出現:
消化吸收障礙,膽汗分泌失常;
氣血運行障礙,氣滯血瘀;
水液代謝失調,痰多、水腫;
生殖性疾病:月經失調,白帶過多,虧精不育。
3、肝主筋、主目,其華在甲:
肝血充盛時,筋強力壯,運動自如,(爪)甲紅潤,如功能差時,就會出現抽筋,體麻木、震顫、抽搐。如帕金森癥、面神經面癱等。
4、肝開竅于目:
精血充足,視覺清晰,眼球活動自如;反之,視物模糊及各種眼 疾。
(二)心屬火
1、心主血脈(血泵)
(1)行血。氣推血行在脈,輸送營養,帶走血中垃圾。
(2)生血。人所食用的水及五谷,通過心的功能(消化吸收),使血液不斷得到補充(谷經心化而得以補充)。如功能差時,會出現:心氣不足,血液虧虛,面色灰暗,胸疼痛。
2、心主神志:
(1)思維與反應與心有關,神志清晰時思維敏捷,反應靈敏。
(2)主宰臟腑的功能活動,為五臟六腑之王。
神志功能差時,神志異常,思緒紊亂,反應遲鈍。
3、心主汗,其華在面。
虛汗(盜汗)為陰虛;自汗為陽虛。
功能差時,出現面色蒼白無華,氣血虧少,面色青紫。
4、開竅于舌。
功能差時,血脈失常,舌淡白、紅赤、青紫、瘀斑或失言。過喜傷心。
(三)脾屬土,乃后天之本
1、脾主運化:消化吸收,維持體內水的代謝與平衡。功能差時,出現消化吸收障礙,少食,腹脹,溏瀉,面黃,消瘦,水腫。
2、脾主生血、統血:血在脈里流,脾起統攝血液循環的作用和生血作用。功能差時出現血虛,出血。如:血友病,月經不調,瘀斑。
3、脾主升清:維持體內臟器的位置,功能差時,出現胃下垂,子宮下垂,腎下垂,脫肛,疝氣。
4、脾主肌肉、四肢:功能差時,出現營養不足,肌肉瘦弱、松弛、肢體疲倦、肌肉不豐滿、抽搐。
5、其華在唇,開竅于口:功能差時出現口唇淡白、食欲減退、口味異常。
6、過思傷皮。
(四)肺屬金
1、肺主氣:氣交換于肺,吸收氧氣,吐出二氧化碳。功能差時出現呼吸異常、胸悶、咳嗽、四肢疲倦無力。
2、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源,調通水道,參與水的代謝。功能差時出現水腫、腿、腳浮腫。
3、肺主宣發肅降:宣發,指吸入清氣,排出濁氣;肅降,指肅清異物,保持呼吸道清潔。功能差時出現呼吸功能失常,影響水的代謝,影響氣血運行。氣為血之師,血為氣之母,氣推血行,虧氣就虧血。
4、肺主皮膚: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呼吸器官,排出汗液,抵御外邪。功能差時,皮毛憔悴,易感冒。
5、開竅于鼻:肺氣通暢,嗅覺靈敏。功能差時,鼻塞流涕,嗅覺失常,呼吸異常。
6、過悲傷肺。
(五)腎屬水,腎乃先天之本。
1、腎主藏精:
(1)主生殖。促進生殖繁衍,對生殖功能起決定性作用。
(2)促進生長發育,肌體生長,精力興衰有密切關系。
(3)參與血液形成,腎精化血,“虧精虧血”。功能差時,生殖功能減退,不育,生長發育障礙,兒童發育遲緩,成年早衰,血液生長障礙,血虛。
2、腎主納氣:腎為氣之根,攝取肺氣歸于腎,而調節呼吸,功能差時,喘促氣短。
3、腎主水液:腎為水之下源。調節水液代謝的中心環節(水臟)。功能差時,水液代謝障礙,尿少或尿多尿頻或水腫。
4、腎主骨: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腎精有促進骨髓生長發育、修復的作用。齒為骨之余,腎精充盛,牙齒緊固。功能差時,腎精虛弱,骨髓空虛,骨骼發育障礙,齒搖脫落。
5、其華在發:腎精化血,發為血之余,精血不足,則發枯、脫發、白發。
6、腎開竅于耳及二陰:腎精充足,聽覺靈敏。開竅前陰,排尿生殖正常;開竅后陰:脾胃溫和,大便正常。功能差時,耳鳴、耳聾、小便失常、生殖功能下降,大便異常(便秘或溏瀉)。
7、過恐傷腎。
三、臟腑之間的關系
1、肝與膽
肝膽功能相通相連,肝病會導致膽病,膽病亦會導致肝病,一損皆損。
2、心與小腸
兩者互為相連,主要是疏通經絡,心有實火移熱小腸會出現尿少、尿赤,小腸熱則出現心煩、舌糜爛。
3、脾與胃
胃主降,脾主升,胃怕熱,脾怕濕,脾濕會導致嘔吐,胃呆滯導致脾失健、腹瀉、腹漲。
4、肺與大腸
肺與大腸相表里,大便不通導致咽干,咳嗽、感冒、面部痤瘡,肺氣虛會導致腹瀉。
5、腎與膀胱
腎有排除尿液的功能。膀胱是儲尿和排尿的,腎氣虛會使膀胱開合失常,導致小便失禁。
6、肝與心
肝調血藏血,心主血,兩者互為因素,心虛會導致肝虛,心血不足伴有肝血不足,如心悸、失眠、視物不清、月經少。
7、心與脾
心主血,脾統血生血,主血就是推動,主血不利或生血不足會出現心脾兩虛,即出現:失眠、心悸、四肢無力。
8、脾與肺
兩者相生,肺氣虛會導致水腫、腹漲、脾陽不振、脾氣虛虧,出現少言,咳嗽,痰多。
9、肺與腎
肺為水源之上,腎為水源之下,兩者共同調節體內水的代謝,有一個出現問題,均會出現咳嗽,同時水腫,肺氣與腎氣相通,肺與腎相互滋養,兩者虛可導致肺結核潮熱,腰膝酸痛,性功能低下降。
10、腎與肝
兩者為血與精的關系,血是精的物質基礎,精是血正常功能的體現,腎精養肝血,肝血養腎經,肝火旺可導致腎陰不足。
11、肝與脾
肝藏血、脾統血生血、肝脾不和或肝火旺,脾弱都會出現胸肋漲痛,消化不良,如肝不藏血、脾不統血,會造成消化道和皮膚出現疾病。
12、心與肺
心主血、肺主氣,即血氣關系。肺氣虛,即氣血關系、肺氣虛出現胸悶、心慌、口唇青紫,心氣虛則出現咳嗽、氣喘。
13、腎與心
腎屬水,心屬火,一陰一陽、一上一下、水火相濟,對立統一。心腎相交、心陽不足導致心悸的同時出現水腫、腎陰虛導致心火虛熱、口舌生瘡、心煩、虧精、性功能下降,同時失眠、健忘、心虧血等癥狀。
14、脾與腎
兩者是先天與后天的關系,相生相助,相互制約,出現腹漲、水腫、小便不利。
15、肺與肝
是金與木的關系,肝火盛火傷津肺,出現易怒、咳嗽、若金傷木會導致咳嗽的同時出現肋痛、頭暈、頭痛。
四、五行分類列表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氣
五方
五季
五行
五臟
六腑
五官
五體
五志
酸
青
生
風
東
春
木
肝
膽
目
筋
怒
苦
赤
去
署
南
夏
火
心
小腸
三焦舌
脈
喜
甘
黃
化
濕
中
長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腸
鼻
皮毛
悲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腎
膀胱
耳
骨/髓
恐
五、“普天欣”手耳穴雙向治療儀使用常規
(一)診治疾病的基本步驟
1、調試電位差。將調控檔(儀器上端頂部)調至診斷檔,開啟儀器右上角旋紐,見黃色指示燈亮為診斷狀態;將電極(兩支磁夾)插頭接插于儀器左上角的輸出孔,命受診者以掌揉搓耳朵(左耳:診治全身疾患;右耳:主治肢體和肝膽),將電極上耳穴診治器安放在受診者左耳至服貼。將一支電極夾夾在受診者衣袖上,測檢者手握受診者拇指開始調試電位差,逐漸開啟電流,用磁針夾外側磁針在自己拇指頸椎點至尾錐點縱向滑動,待有麻剌的感覺。(不可太弱,亦不能太強)以80—100的強度最佳。這里的“強度”需反復實踐逐步體會,以求最佳診測效果。
2、診斷檢測。調好電位差,可為受診者診測,按治療議配備的手穴對照圖(即近150個診測點區)開始檢測。其檢測規則為掌部、掌背部依次檢測。
(1)掌面部諸穴點記住不必測檢的部位——五指頂端第一節的各穴點(不測)。
(2)掌背部只診測處于一姆指部位的“頸椎點”至“尾椎”四個區,以及其它四指第二關節的四個“頭區”。其它部位穴點為治療用,不必測檢。
(3)磁夾針頭測檢各穴點,應根據掌面紋絡(天線、人線、地線)有規律地滑動,用力要勻稱,適中(千萬不能用點按的方法測檢),然后依次測檢其他穴點(包括手背八個區位)。如果身體健康、器官功能良好,則磁針劃過穴點時無麻痛感應;若穴點有微麻或較麻感應,表示該穴點對應的臟器或部位功能或機理有亞健康性改變,需調理、關注;若穴點或區域有疼痛或刺痛感覺,則證明相對臟器部位已有病變,需根據具體情況予以治療和調整。
(4)待于掌面、背均測檢完畢,須找出愛檢者最關鍵的疾患(最痛穴點)進行治療。方法為:調好電位差,依據最痛點(主要痛狀)找到經絡,病理的穴點,用雙夾磁針夾住,使夾內磁針準確地抵住穴點,然后旋動電流調節器調整旋輪(向下旋為漸漸增加,向上旋動為漸減)待耳穴有刺痛“跳”感,手穴點剌痛點達到極至時,順將治療儀上部檔位調至“治療”檔位,使治療開始。此儀器,時間已設定好。(一般為12—15分鐘)時間到會發生蜂鳴信號;一般疾病治療時間為一個時段,重癥或特殊情況可根據情況加時。
(5)治療儀內配備了“九伏”電池,供外出診測之用。在室內為受診者治療,最好使用變壓器,用穩壓交流電為患者治療。注意:使用穩壓交流調壓器時,必須將機內電池取出,否則會很快將電池之電耗盡。
(6)治療儀用電為“9V”,對人體絕對安全,不會有危險,但在實際診療中,受診者可能會畏懼感,尤其旋動電流旋紐時,由于手、耳雙穴都有一定疼痛跳痛感覺,故受診者往往要制止旋大,此時要做好心理、病理的溝通,使受診者消除顧慮,更好配合治療。
(7)此儀器為中醫名家羅教授的專利發明,榮獲國際及全國發明獎項,對不少疾患有疏通經絡,固本卻邪,調理固疾,減少痛苦之效果,若在治療后(30分鐘)及時補充紐崔萊營養保健食品,則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者須按中醫陰陽五行的醫理,調配精準的紐崔萊營養素配以調治。
(二)手穴對照圖的使用說明:
隨治療儀配置的手穴對照圖,有近150個穴點、組織器官診測區等,為我們診斷、治療提供了一目了然的參照穴點,即使是一點醫理不知的人,有此對照圖,亦可清楚地測檢和治療疾病。圖中大部分穴點顯而意明,但也有一些表臟器的穴點,在掌面多處出現,使初學者不知所措,在施治時不曉如何選取。為方便應用,現就圖示進行簡要歸納:
(1)心——圖中所繪的心有五處,涉及心之疾患的有近十處,它們依次為:
1、心圖:(小指尖處)此點為“風心點”,主治風濕性心臟病。
2、心圖:(掌心,握拳,中指尖所觸部位)此點為“肺心點”,主治肺源性心臟病。
3、心圖:(食指根下)此穴點為“先天心點”,主治先天性心臟病。
4、心圖:(掌心,血脂點下,此穴為“血脂心”,主治冠心病、高血脂心臟病。
5、心圖:(大魚際處大心)此穴為心臟點,含:右心、右心房、左心、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等穴點,主治與之對應相關的心臟疾病。
6、冠心病穴(中指根部)主治冠狀動脈樣硬化性心臟病。
7、心悸穴(掌心面,近虎口處)主治胸悶、心悸、心律不齊。
8、心絞痛穴(掌心面,心悸旁)主治冠心病及心絞痛發作。(或配掌背中指中部“胸區”)
9、二尖辨穴(掌心面,心悸下)主治心悸、胸悶。
10、胸悶穴區(食指根中間)主治胸悶(左右)、心悸。
11、少沖、中沖(掌背、中指、小指甲內側)主治見圖(略)
注:
若掌心出汗,總愛餓,則心血不足,需調肝。
心律不齊,心絞痛,選胸區。
如心火旺,心律快(跳),面潮紅,舌生瘡,要補腎。
(2)肝——圖中繪肝三處及肝氣穴點一處:
1、肝圖(小指中段,掌心面)主治脂肪肝及其它肝臟疾病。
2、肝圖(掌面,大魚際上端)主治肝臟病。
3、肝圖(無明指垂直下方,右肺下)主治肝膽病
4、肝陽上亢區(食指根端)主治肝陰虛陽亢引起的頭疼、牙痛、便秘、震顫等癥。
(3)肺——圖中所繪肺有三處及氣管點兩處,還有涉及胸部穴點多處:
1、左肺圖(食指、中指縫垂直而下)主治肺疾患。
2、右肺圖(無名指垂直向下)主治肺疾患。
3、肺圖(小指根下,右肺平行外處)主治肺疾病。
4、氣管1、2(無名指根及小指縫處)主治氣管疾患。
5、咳喘區(拇指根部上區)主治咳嗽、哮喘、慢性咽炎等。
6、胸悶區(食指根部上區)主治參見心。
7、咳喘區(食指與中指指縫下)主治咳嗽、哮喘等。
8、少商(拇指甲下端)主治咳喘(配經絡)
9、中沖(中指甲側)主治咳喘(配經絡)
10、少沖(小指甲側)主治咳喘(配經絡)
注:位于拇指尖側的“氣虛”穴,可治氣喘、氣促。
(4)腎——圖中有“腎”圖兩處,涉及腎的區域兩處及膀胱、尿道等穴點:
1、腎圖(掌面小指下邊外側)主治腎功能失調、腎臟疾病。
2、腎圖(掌面中央十二指腸下端)主治腎臟疾患。
3、腎陰虛(小指尖側面)主治腎陰虛引起的心煩熱、盜汗、失眠、健忘、頭暈、耳鳴、遺精、閉經等癥。
4、腎陽虛(無名指與小指交接處,小指根部)主治腎陽虛引起的形寒肢冷,神疲自汗、面色淡白、腰膝酸軟、陽瘺、不孕癥。
5、左腰痛穴點(大魚際中部、大腸穴上方)主治左右腎結石、腎積水、腎囊腫及腰痛。
6、右腰痛穴點(掌心中下部、小腸右上方)主治左右腎結石、腎積水、腎囊腫及腰痛。
7、膀胱穴點(大魚際部位、大腸穴下方)主治小便失禁、膀胱疾患。
8、膀胱炎點(小指二節內側)主治膀胱炎。
9、尿急尿頻點(小指節內側)主治尿頻、尿急、尿酸過高引起的四肢酸軟無力。
10、夜尿穴點(小指第一節縫橈側) 主治夜尿過多。
11、命門穴點(小指第一節縫內側)主治腎陽虛引起的四肢發冷,腎陰虛引起的高血壓、糖尿病等。
12、少沖穴點(掌背小指甲內側)主調泌尿器官功能,排尿困難等。
13、關沖穴點(掌背無名指甲外側)主調小便不通、水腫、尿頻、遺尿、尿急等。
(5)小腸——圖中繪有兩個小腸穴點:
1、小腸穴點(大魚際內中部,胃點下)主治心腸及小腸疾病。
2、小腸穴點(掌心下部附件點上)主治小腸疾患。
(6)大腸穴點(大魚際下部,左心室右)主治肺及大腸疾患。
(7)腸痙攣(食指尖腹部)主治腹痛、便秘。
(8)結腸(小魚際中部)主治大便失常等結腸疾病。
(9)商陽(掌背食指甲處)主調消化功能,如溏瀉、腸鳴、腹痛等。
(10)腸炎穴點(無名指內第一節縫處)主治腸炎。
(11)腸燥穴點(無名指與腸炎點相對處)主治便秘。
(12)胃穴點
1、(掌面、大魚際中部、生命線上)主治胃炎、胃潰瘍及胃幽門部疾患。
2、(掌面、手心繪有胃圖形之點)主治胃炎、胃潰瘍及胃賁門部疾患。
3、胃陰虛穴點(食指二節內側)主治胃陰虛火熾引起的口臭、牙齦出血、胃痛、吐酸等癥。
4、胃潰瘍區(掌背食指第一關節處)主治胃潰瘍、胃痛、胃炎。
以上為一部分易讓人發生疑慮的穴點,著重列出,作出說明,應用時請根據羅氏醫理及患者情況酌選。
(三)儀器的三大特點
1、無針針灸
2、磁化體液(可調節酸性體質)
3、微電波
(四)儀器的作用
檢測亞健康及疾病狀態(占儀器功能的15%),當疾病剛剛形成5——15%的亞健康時期就能檢測出來,準確率達95%以上。
1、可以檢測出以前患過什么病或疾病往嚴重發展,反應為串麻感。
2、可以檢測現在患什么病,反應為痛或刺痛感。
3、可以檢測將來會患什么病,反應為微麻或“嘟嘟”的電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