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通過《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在其第六條中,認定“同性戀”屬“淫穢色情和庸俗低級趣味”,并將其與“亂倫”,“性變態”,“性侵犯”并列在一起。
一時之間,輿論嘩然。有人認為,作為行業協會,發布這樣的通則,其實已經涉嫌違法違憲。
其實作為膽小的普通人,我哪里敢討論它是否違法違憲。在朋友圈里看到那樣的文章,我連轉發都不敢。
所以在這里,我也不敢腹誹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所發布的通則,我只是從普通人的角度,客觀再現我所認識了解的同性戀。
哎,以前單知道某些群體和部門的看法是不能不贊同的,但沒想到現在連協會的也不可以。
其實作為一名異性戀者,在現實生活中,我一個同性戀也沒遇到過。雖然有數據表明在人群中,同性戀占比大概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間。也就是說,一個三十人的小群體,大概有兩到三名,一個七八百師生的學校,同性戀者大概有幾十名。你去一次菜場或是商城,同性戀者可能就在你的周圍走過。
但是,我想許多人都和我一樣,我們幾乎不知道他們的存在。這首先當然是因為同性戀者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他們并不會像恐怖分子一樣,去傷害他人。也不會跟某教教徒一樣,將所有不信教的人,視為應該下火獄被燒死的異教徒。
有的時候覺得現實真是諷刺,我們將尊重包含“異教徒會下火獄”這類信念的宗教視為政治正確,而將并不傷害他人的同性戀與性暴力、性侵犯這些違法犯罪行為并列。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數同性戀者并不認同自己同性戀這一身份。強大的輿論和無所不在的歧視,仍然將其視為變態,視為精神疾病。
所以,他們需要在人群中隱藏自己的身份。
大家都知道,池塘之底是一個樹洞,我們希望來信者能沒有顧慮地談及自己內心的想法。其實在去年五月,那個時候池塘之底才剛剛開始,我們就收到一封同性戀者的來信,那是一位很優秀的來信者,就讀于211學校,但是在他的來信中,我感受到他巨大的來源于對自我身份否定的痛苦,他說自己是一個“同”——他甚至不愿寫出“同性戀”這三個字,自然也不會告訴身邊任何人自己那樣的身份。
其實有心理學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很多時候,傷害并不是來自事物本身,而是來自于我們對它的恐懼。而那位同學的痛苦根源,就是接受了太多的類似于“同性戀等同于性變態”這樣的觀念,才會無法認同自己的身份,無法與自己的內在自我達成和解,于是在強烈的沖突下,他自然痛苦不堪。
后來,我在給他回信《不一樣的人生,其實也沒什么關系》中,跟他講了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內在的自我沖突。但很明顯,我的問題與他的問題相比,遠遠不在同一個層次,所以收到回信后,他感謝我的幫助,但在來信中,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強烈的痛苦。
我忽然覺得挫敗,覺得沒能幫助到他。
一直到去年的八月,我收到另一封來信。來信者是一位女生,她說:“我是同性戀,我喜歡女生……”話說,我很喜歡她的那封來信。因為實際上,那根本不是一封求助信,來信的她,雖然不時會遭遇痛苦和歧視,但很明顯,她已經接受了她的身份,已經接受她作為一個同性戀者存在在這個世界上。
她說:“16歲那一年,我不再掙扎,坦然面對了自己的性取向?!?/p>
她說:“說實話,我從未討厭過我自己,從未覺得自己惡心,變態。我知道這不是病,我只是和多數人的性取向不一樣而已?!?/p>
但是,她依然說:“可是一直以來我都活在恐懼之中……不只一次想過跳樓,我本科4年一直陷在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那時我總想起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中的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她后面寫的這樣的句子:“我之所以要努力,不是因為我是同性戀,而是因為我是一個有追求的人,一個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而已。我不想再用恐懼和憎恨來推動我自己?!?br> ……
那是一封打動我的來信。而且她足夠優秀,我沒什么可以幫到她的。但考慮到客觀現實,當時沒有推送她的來信。但我想到了前面我沒有幫助到的那位男生,我將她的來信轉發給了他,我希望她的積極努力,能夠影響到那位深陷痛苦中的同學。
只是,我很長都沒有收到他的來信。
一直到幾個月后,他回信了。他滿懷抱歉地說,那是他臨時注冊的一個郵箱,所以沒有看到。而這一次他的來信,除了感激之外,還明顯深受鼓舞。
“真的很謝謝老師這樣幫我,從沒有一個人這樣過。”
很高興他能從痛苦中走出來,其實我覺得,池塘之底也只是做了一個具備包容心態的人,所做的正常的事情罷了。
后來,猶豫再三,我推送了那位女生的來信,名叫《生而為人,你不必抱歉》。
時至今日,池塘之底收到過很多的來信,來信中提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中的大多數,我們都曾用心回復。回復之后,大多也都收到了再次回應。但偶爾,也曾碰到惡語相加的回應者?!獙Φ模瑹o償幫助,也會被惡語相加。
而上面所提到的兩位的回復,都禮貌而溫暖,對于他人的幫助,無論有無幫到自己,他們都心懷感激。
所以我實在不明白的是,作為普通人的我們,為什么要那么去對待他們,去否認他們的身份,去歧視他們,去把他們,與性變態性侵犯相提并論?
那樣的態度,除了增加他們的痛苦之外,最大作用,大概只會讓他們更加努力地隱藏身份,然后迫于壓力去形婚——而這個,才是最大的傷害。
而很明顯,那樣的傷害,來自于人們對同性戀的恐懼,而并非來源于同性戀本身。
我相信,這個世界足夠大,我們既然可以包容那些懷揣著要讓異教徒下火獄的人,為什么不能包容從不曾想傷害你,就存在在你周圍的同性戀者?
我是異性戀。但我堅持認為,同性戀不是性變態,它并不比異性戀更加淫穢色情,或者庸俗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