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周國平很火。沖著作者讀了這本《生命的品質》。
讀之前我猜測他會認為生命的品質是什么呢?健康?品德?幸福?抑或最基本的應該是活著,要說品質應該是發展吧?
最后在談教育的時候,他非常肯定與清楚的指出:一個人首先應該優秀然后是追求幸福的。教育就是把我們最看重的東西教給孩子,而賺大錢謀取好職業根本沒資格成為我們最看重的東西。
那么往往你真的是把最看重的東西傳染給了孩子。你看重錢,看重名望,看重權力,看重成績,看重地位。凡此種種,你看重什么就在無形中傳達給了孩子。
相反,如果你看重心靈的寧靜,看重精神的幸福,看重快樂的生活,你就會輕視物質,拋棄功利。你會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他說成功的教育應該有兩個條件:快樂學習和自主學習。這恰恰是應試教育的大敵。從小你被灌輸的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本身是相悖的。就像苦與樂格格不入一樣。你無法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大談素質教育。
所以,盡量去追尋生命的品質,一是優秀一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