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九種性格,九種心理!
作為一種性格分析工具,我希望通過對九型人格的探索,對自我的剖析,能讓我們一起對自己做一個大致的認知,在客觀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從而走得更好。
接下來是對第五種性格觀察者心理的看法與分析。
一、極具洞察力的觀察家們
觀察、思索是思考者們的常態。對書籍、知識的渴望會使得他們付出大量時間用于深思熟慮、周密計劃中。
他們認為貿然行事是不可取的,只有對環境做出準確的預估,理清事件的脈絡與原理,有豐富的知識材料作為鋪墊之后,行動起來才會更安全、靠譜。
謹言慎行,這四個字可以作為他們的處世特征,也因此需要為自己留出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發明家,都是屬于九型人格中第五號思考型的典型。
樹上的一個蘋果墜落,我們普通人更多關心的是這個蘋果熟不熟、紅不紅、能不能吃,而牛頓被蘋果砸中之后,卻在苦心思索中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雖然關于牛頓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是否的確屬實還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認,五號思考型人格更具有洞察力,他們對宇宙的奧秘、事物本質特征很容易充滿好奇心,引發研究的興趣,從而在不斷的思索和認知中,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發現別人所未曾發現的東西。
由此也能看出來,具有思考型特征的人,他們是執著的,他們希望通過獲取更多的知識,來了解外在的環境,在自我求知的世界里享受那份自我思索的過程。
即使可能會被誤解為“書呆子、死讀書……”,這種無視人情世故的孤僻,有時讓人難以接近,卻依舊無法磨滅這些觀察家們對知識、真理狂熱渴求的心。
若是這些觀察者們,能夠通過自己敏銳的洞知力、分析力,在與他人知識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優勢與特長,不斷提出偉大的創見,那么他們離智者或某一領域的專家,將會越來越近,從而在偉大、真理探索路上的成就越來越高。
二、太過深刻思考引發的極端
提及思索、觀察,我們很多人對此的印象就是嚴謹、古板、老學究等等,這類人應該更多集聚于教研室、實驗室等這些“閑人止步”的高端封閉空間內,畢竟這樣的地方才能塑造出他們想要深入探索的環境和時間。
這樣看來,似乎五號思考型離煙火氣的我們日常生活太過遙遠,包括自己也好,身邊的朋友也好,好像很少見到會有這種深度思考的人才,那么是不是說我們周圍就真的沒有五號人格的典型呢?
未必,舉個例子,你就更清楚了。
面對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老板打算開展一場正式的文化活動,于是在本周一例行早會上布置了任務,要求各小組在下周一例會時各給出一個具體且詳細的方案,然后一起探討從中擇優選擇。
會議結束,同事小李便自告奮勇擔下了我們小組的活動策劃任務,領導對于小李的積極主動也很是高興,想著對方日常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大家便沒有異議地將這個重任委托于他。
出于對小李的信任與放心,這周大家都是安然忙于自己的工作,并沒有詳細了解活動策劃的進程。偶爾有同事想起,問及小李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小李也是自信滿滿回復“每個晚上都在進行方案構思中,等初稿完成會拿出來請大家建議。”于是所有人便欣然接受,穩坐泰山。
一周時間一晃而過,到了周五下午下班前的例行周總結會上,眼看著小李兩手空空,同為小組成員的我們才開始慌了起來。
畢竟還有一個小時就能下班開啟美好周末時光,結果被告知,早該完成的任務竟還未出生。關鍵是大家對于文案策劃這個東西也很陌生,以為小李完全能夠勝任,并未曾特地花時間去做了解,所以對工作同樣富有責任心的我們能不慌嗎?
回到同事小李身上,他可以說是小組當中最鎮定的一位了。用他的話說就是“雖然具體策劃沒有呈現在書面上,但這幾個晚上一直都在構思,腦海中差不多已經有幾個大致備選方案了,只是覺得還不夠完善,需要在多加雕琢一下,便能呈現了。”
為此,小李提出周末兩天他會在家,一個人再細細思考一番,確保方案中的每一步驟、每一細節都能考慮清楚。
聽到他的話語有理有據,保證也很有力量,但大家商議過后一致堅持還是一起解決為好。實在是不敢冒此風險,畢竟老板對此次活動極其重視,會議上再三強調過不能敷衍,若是這位老兄周末還是沒有想清楚,那到時丟臉被罰的就是整個小組。
于是那個下午,在領導的強制要求下,小李將這一周來所有能想到的方案、細節、該注意的點全部貢獻了出來,其他同事邊聽邊整理總結,然后再集體探討,各自發揮所長,一直加班到晚上十一點,終于形成初步統一意見,剩下就是以文檔形式打印了。
雖然該事件并未造成太大損失,但自此之后,大家也更為熟悉小李的行事風格。在工作配合中,會盡量揚長避短,要求思想全面、細節到位或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交給他,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發現,但若是非常緊急,效率至上的工作讓小李來做的話,就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由此案例,我們大概也能了解到,同事小李屬于九型人格中的五號思考型特征。
對人對事,總要三思而后行。優柔寡斷,我想,這是很多思考者身上所存在的一部分缺陷。時代變化太快,若是一味沉浸在自我的思緒里,而忽略外界的客觀存在。即使想得再多,缺乏實踐行動的論證,很多唾手可得的機會,可能會從自己手中白白溜走。
覺得投入自己的思想世界非常安全,于是便守著知識,不愿意出現太多的情緒感受,殊不知,這樣寡言冷漠的表現會讓很多敬佩他們才學,想和他們親近的人望而止步。
他們將太多的精力投入思索中,甚至為此放棄了人際關系,結果到頭來,再將這一切束之高閣,不去付出行動,這不是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嗎?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又有多少價值呢?
三、讀萬卷書重要,行萬里路也重要
對于五號人格思考者來說,若是能充分發揮出過人的洞察分析力,那么他們所創造出的成就甚至可能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歷史上很多著名的專家、智者就是最好的例證。
最怕的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卻不愿意聽取意見,一味固執己見,脫離現實。
沒有實踐做支撐的理論,是空洞的,只能稱作幻想。知識的確重要,但行動也不可或缺。古人不也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嗎?
很久之前買過一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是對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的一本訪談錄,具體內容由于時間太久,早已記不太清楚,但如果你讀過之后,也許會為他們內心世界的奇思妙想所震驚,會進一步了解這一類人群。
在五號人格中,也許他們距離天才和瘋子的距離也很接近。健康狀態下的觀察家很可能成為一位名流千古的偉人,而病態下的觀察家則容易在種種憤世嫉俗下走向神經質。
當然,以上都是屬于兩種極端情況,對于多數正常狀態的思考者來說,要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優劣,讓行動及時跟上思想,做到知行合一,而不要讓人覺得你真的就是一個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ending~
拓展閱讀:
1.九型人格性格心理學——4號藝術型,你是否也有這種浪漫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