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咨詢的對象是正常人,正常人的不健康心理或不健康狀態。
心理咨詢的對象分三類
(一)是精神正常,但遇到了與心理有關的現實問題并請求幫助的人群;
(二)是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產生心理障礙導致無法正常歇息、工作、生活并請求幫助的人群;
(三)是特殊對象,即臨床治愈或潛伏期的精神病患者。
發展性咨詢,心理健康咨詢。
心理咨詢的對象不包括精神不正常的人。
(四)判斷正常與否的三原則
(1)認識世界的主客觀是否一致,(幻聽、幻視、幻覺)
(2)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是否一致,(過節了,要拜訪人,頭腦知道該去,但心理膽怯、有抵觸,最終沒去成)
(3)人格是否穩定,(一貫小氣,忽然大方)
分析一個現象,要從多個維度去看,而要解決一個心理問題而要運用多種技術,比如存在主義,人本主義,家庭治療等,而無論采取什么方法,都在講心理是腦的機能,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應,都是要知道這個問題的本質,問題產生的原因不外乎以自我為中心,直覺思維、機械思維去看問題。
要有窺一斑而知全貌的能力,比如別人送你一罐蜂蜜,要知道是酸的還是甜的,你沒有必要都喝下去然后才得出結論。
讀書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遇到問題知道在哪里查什么書、看什么書,關鍵是掌握什么工具,并利用工具解決遇到的問題。
二、心理咨詢的任務:
1.認識自己的內外世界:
外部世界其實是內部世界的一個投影。心中有什么眼中就看到什么。心中有佛,眼中就看不可能看到魔,眼中有魔,就不可能看到到佛。我和你打交道,是和你在我心中的形象打交道。
2.了解、改變不合理的觀念,
不合理信念包括:(A)絕對化要求,(B)以偏概全,(C)糟糕至極。
記住仇恨的人,心理不正常。
對傷害的反芻比傷害本身帶來的傷害更大。
說者無心與否不重要,聽者有意才重要。
3.學會面對和應對現實
(A)面對現實。任何人都有三個時態:過去、現在和未來。過去是歷史,未來是希望,只有現在才是真正屬于你并可把握的時空。
(B)應對現實。人對現實的反應有三類:一是感性反應,是對外部事物的情緒化應對;二是理性反應,是用概念和事物之間的客觀邏輯去反應外部事物,是一個人心理發展成熟的表現;三是悟性反應,是在人的理性高度發展后表現出的一種超越感性和理性反應的形式。
三種反應各有各的用途,在現實人生中,沒有七情六欲,生活質量必然低下;
沒有理性,會變成無頭蒼蠅;沒有悟性,必然蒙蔽雙眼,為各種煩惱所困。
人的一生應該左手握住理性,右手握住感性,提高身心悟性 ,便可擁有平衡快樂的人生。
4.使求助者學會理解他人。
5.使求助者正確認識自我。
6.協助求助者建立合理的行為模式。
想你時,你在天邊,想你時,你在眼前,想你時你在腦海,想你時你在心田;
道理,講邏輯;心理:基本沒有邏輯,是大腦創造出來東西
物理的世界減少增多原理,而心理世界是減多增少原理。
(三)、心理咨詢的一般程序
心理咨詢并不是隨意的說話聊天,而是心理咨詢師根據求助者的問題和癥結,從心理學原理出發,按一定程序實施的深入和有真對性的工作。